Skip to content

波弦分形理论

——是探索宇宙运动波场的终极大统一理论

前 言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以波场的形式存在!我们要想认识这个世界的波场就必须从华夏文明说起!

我们华夏的文明之始,起于传说中的伏羲时期,关于伏羲历史文献记载很少,至今历史学家也无从考证这个时期的完整文明经历。但是华夏五千年的文化,自始至终都离不开那个时期的文明。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无论是数学还是物理学都没有离开阴阳这两个相对性理论。可以说,自古以来我们人类的文化自始至终都是在围绕着阴阳这个概念进行研究。

正负电子,正负电荷,正负数,都是阴阳概念的体现,易学本是一门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但在历史上被一些不学无术的伪理论者利用,成为了“迷信”。

但自古以来,凡是有大道,大德之人,都会以客观的科学的理性的思维去阅读易经之易理。

近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晚年一直致力于研究宇宙大一统的理论,想寻找一个公式能够把所有的理论都统一起来,但是他没有实现这个理想。至今我们的科学工作者依然在努力寻找宇宙物质发展的规律,一个能够在单独的、包罗万象的协和的框架下描述自然力的大一统理论,但一直没有找到。

其实,没有找到这个统一理论的是西方学者,在我们东方文明中,几千年前,这个大统一理论的雏形就已经存在了,那就是阴阳对立统一之易经。

近代西方科学界提出一个弦理论,弦理论是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弦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线状的“弦”。这个理论目前并无实验数据能够验证,可以说在物理学界,目前尚属于猜想阶段。弦理论的提出,说明西方的科学意识终于开始向几千年前的东方文明靠近,要想真正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就必定离不开东方的阴阳对立统一论---《易经》。

那么易经到底是要说明什么规律?本书以近代的西方哲学思想和西方科学理论来创新和完善我国的易经分形思想,让我们以现代的科学知识重新认识易经的科学本质。将把目前处于西方科学的猜想阶段的“弦理论”,以《易经》中的阴阳分形进行完整的推论证实,从而把弦理论推向金融市场的应用中。

中文“弦”是指系在弓上的玄,后又引申到琴弦。“玄”在《道德经》里的第一章指“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引申为玄妙,其实在《道德经》里玄意不仅是玄妙之意,也指“道”像“玄”一样纠缠。甲骨文“玄”是8字形,指丝线绕成一个结。后来“玄”指纠缠而玄妙。《道德经》中老子用词非常考究,他以“玄”比喻“道”非常精准。

但是,老子的道是模糊的,不具体的,不具体的求学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

人类一直在寻找“道”,老子以文字阐述了“道”,但文字毕竟只是一种表达形式,由于文字无法能够把事情完全表达清楚,人类社会才会发展为用数字和图形辅助来加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所以我们要把抽象的“道”具体化,并以数学几何图形来阐述“道”,这样可以让我们能够更直观,更清楚的去理解“道”这个规律。

道是体,是认识这个世界发展规律的根本方法。如果我们对所学的知识理论,只片面地去学习,或被动地去接受,那么无论求得多少术,也只是纸上谈兵,鹦鹉学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或工作中,就没了方向,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去认识事物发展的真正规律。

因此,“道”就像一条条丝线一样,即简单又复杂的纠缠着形成自相似性的周期分形。认识了“道”就会简单,不认识“道”就会复杂。因此,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则止于术。道是万物之母,是万物都遵循的规律,我们一旦从根本上认识了这个世界的规律,那么任何事,任何现象都会明白其发展的规律,只要明白了道的规律,无论是复杂的事还是简单的事,我们都能应对自如。如果我们不明白道的本源,不明白道的规律,无论我们学到多少知识,都是表象的,都是片面的,都是混乱的,

比如,在证券市场上,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们,或大师们都想去认识、了解、发现这个市场的规律。目前在投资界比较认可的是“波浪理论”,以及近年国内网上曾经流行过的“缠中说禅”的理论。但这些理论,在实际分析中总是不断的被证伪,这就不是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我们不能说作者的理论是错误的,只能说这些理论不够完善,不够全面,因为这些理论只属于个人猜想阶段,属于经验主义,存在于意识形态中。并没有合理的方法和科学理论去论证其合理性。因此这些理论,只是“道”中的某一片面的表象,是浮于表面的。因为事物发展总是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所以,理论总是有先行者发现某种现象,然后总是被后来者逐步的进行完善。这本身就遵循了物质发展的递进规律。

所以我们作为求学者,就要敢于带着证伪的逻辑,去思考这个理论的合理性,如果这个理论在应用上出现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与理论相违背,那么就要敢于去质疑和纠正,以及去完善这个理论,而不能有求知,变成盲目的遵从,那样的求学态度是迷信,是不科学的,是不可取的。

同样,我们也不能放弃追根求源的学习态度,而以自卑的心态,来怀疑自己没学好的这种不科学的认知思想。这种思想也是要不得的,如果这种思想普遍存在于求知中,那么科学就不会进步,文明就不会发展。世上没有超人,只有不努力的人。

我们在努力的求学过程中,虽然强调西方文化的修学重要,但是东方文化的修心悟道,同样重要。西方科学文化是人类认识客观自然规律的方法。那么东方文明不仅仅强调客观的自然规律——天道,而更加科学的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这里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指客观的自然规律与主观的人为思想达到完美的和谐同一。

人的一生总以人的思维作参照物,一切皆有心而发。只有静心才能悟道,只有悟道才能为学,只有为学才能清晰的面对玄而又玄的物的发展变化关系。心物合一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股市和人生。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真正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呢?

有幸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终于解开了易经排列之谜,并解答了《河图》《洛书》之意。从而以崭新的、科学的、数学的几何体系去解答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并将东西方的文化揉合在一起,从而论证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将抽象的古老的东方文化瑰宝以数学几何关系表现出来,并成功的形成一套《波弦分形理论》,完全解释了所有事物的客观发展路径,包括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完成了困扰人类几千年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的哲学应用。复兴我古老的华夏易经文化。同时也为我们当今科学工作者提供一把打开宇宙之门的钥匙。也望后来者能够再此理论上更进一步,能够更好的去完善“波弦分形理论”。

2016年春

目录

第一章 数的奇偶分形 6

第二章 勾股弦图的分形 12

第三章 格物致知 17

第四章 爻因子的排列组合推导

第五章 爻因子的几何波弦分形推导

第六章 波弦分形的几种基本形态结构 35

第七章 波弦分形结构的两象性 52

第八章 形态结构空间的比率关系 59

第九章 离态的内部分形 71

第十章 震态的内部分形 76

第十一章 兑乾态的内部分形 79

第十二章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 金融市场各大指数形态分析 85

第十四章 天人合一的思想 104

第一章 数的分形

“数”起源于原始人类用来对事物多少的计数符号,是人类精确描述事物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事物发展的开始,可以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起源于数。

由此我们发现,数学是人类从哲学体系到应用体系中创造出来的理论方法,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现物质发展运动的唯一科学体系的根本依据。数的产生让人类从模糊的抽象的哲学文明正式走向具体的可应用的数学文明。

据历史文献记载,大禹治水时代,数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且当时已经发展出数与形的几何概念“勾股定理”。那么,数与形究竟产生与哪个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但我相信,形数理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传说中的伏羲八个数学排列组合,其实就是包涵了认识事物形数理的大统一理论,但是伏羲的形数理的大统一理论并没有得到发展。

而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就在于哲学思想与数学思想之间的差异。显然东方文明着重于哲学研究。在我们华夏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基本没有人以数学的方法去研究伏羲的理论,也很少有人去理解数学中的哲学意义和物理意义,这就导致了近代东方数学的落后。

我们通常认为“数”是计量事物数量的一个即抽象又具体的概念,是客观存在的量的意识表述。却并不理解数是认识事物发展的大统一理论。其实,数的本身就从抽象的哲学角度揭示了事物的相对性发展的对立统一的分形规律!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论证数的对立统一分形规律。

第一节 数的几何分形
一、十进制原理

至今人类对数为何是十进制还不能够深刻的理解,有人说是因为人有十个手指,左右手是镜像的五五对立,所以人类习惯性的以十进制来计数,或表示数的周期,这是一种表象的认识。

实际上十进制是对客观事物存在的分形规律的表达,因为事物发展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周期分形,其最基本分形数或最小分形数就是九!所以“数”不仅仅是计量符号,更是人类依据事物的客观发展维度的事实而系统运用的方法。

例如,物理学认为物体是三维,这个三数形成,而三维的物需要在另一个三维体里运动,由此两个三产生,但是这两个三维体之间还有一个三维时间概念(当然目前学界认为时间是一维,那么合起来就是七数,在后面的章节会给出三爻七弦的定义)。这就形成了三的平方九数,由此十进制产生!这就是人类对事物发展的维度分形数的表述!这不是和人有十个指头的巧合!而是人类对事物客观存在的维度分形的科学计算方法。

我们知道,数是由“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构成,任何其他的一切数,都是由这十个数字符号推演而来。换句话说,这十个数字是精准的代表了事物发展的一个“维度”的周期循环数,而其他任何形式的数字表示都是这十个数字的“不同维度”的分形。

小于1的分数:就是代表这几个数字的“次级别维度”的事物发展规律。大于9的数:就是代表这几个数字的“高级别维度”的事物发展规律。而这几个数字本身:是代表当下的“本维度”的事物发展的内部的分形规律。

负数:则是代表物的“镜像”关系,即本维度与本维度的镜像对立数。

例如一天二十四小时为一个维度的周期。以夜里零点为始,至中午十二点为半个循环周期,这个周期可以统一为零到九的波动数,其代表事物发展的某个属性,那么从中午十二点到夜里零点是九数到零的波动周期,但这九数波动周期与时间0-12点互为镜像对立关系,代表事物发展的另一个对立属性。如图1-1所示。

图1-1 周期循环对立图

这两个对立各代表一个属性的循环周期!而每一个属性的周期分为九个线段,这九个线段中出现了一个以三为单位的递进分形,这个分形就是三的平方。我们把这种数的分形关系以正负放在坐标系里观察,就发现犹如镜像的倒影!如图1-2所示。

图1-2 镜像倒影示意图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一个完整的发展周期会出现以3的平方为分形周期呢?即为何是0-9的十进制呢?上面我们以物理三维来简单的说明了物的维度分形可能还不够清楚,**接下来我们从数的本身的奇偶性来论证数的分形规律。

二、数的奇偶性

数总的来说就是奇数和偶数组成的,它们的关系也可以定义为阴和阳。下面我们就以数的奇偶性进行分形。

1、奇数的波态对立统一概念

首先我们假设1和2是代表物质的最原始的基本粒子。即1这个奇数代表正属性,那么2这个偶数就是代表反属性。那么奇数3这个物就是由“1和2”两个物组成的一个新的正属性物,从而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第三个物,由此,代表物质发展的第一次递进组合关系的最基本形态数“3”就形成了。“3”这个数就包含了奇(1)偶(2)对立性。例如5=2+3或1+4,7=5+2或4+3。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定义:

**任意一个大于等于3的奇数,如果只再分为两个整数,那么一定是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这种有一个奇数包含为两个对立的奇偶关系的现象我们称为对立统一性。**即一个大级别的属性统一着小级别的对立关系。并且1永远在2的前面,没有1就没有2,奇数永远排列在偶数前,没有奇数就没有偶数,所以奇数代表着某个属性的统一关系,这将是后面波弦排序的重要依据!

例如:奇数3可分为一个奇数1和一个偶数2,奇数5可分为一个偶数2和一个奇数3或可分为一个奇数1和一个偶数4,以此类推,永远是一寄一偶

如果我们把向上的线段代表奇数,向下的线段代表偶数,那么任意一个大于1的奇数都包含两个对立数。数“1”和数“2”是对立的,却组成了更大级别数的“3”,从而形成了由对立到统一的递进过程。这种对立统一性具有波态性质。如图1-3所示。

图1-3 数的递进示意图

由此,数1、2、3形成了一次对立统一关系!这就是从哲学中的对立统一到数的对立统一。

2、偶数的粒态同一统一概念

在哲学里有对立统一概念,统一是因为存在对立,所以才统一,但是,我们在分析偶数时,发现偶数不包含属性对立的关系,而总是包含为同一属性的两个奇数或两个偶数的“同一”关系。

例如,偶数6可分为两个偶数:4+2,或者两个奇数:3+3。任何偶数,无论怎么两分,总是由两个“同一性质的数”组成,要么是两个偶数,要么是两个奇数。其再分具有同一性,不具有对立性!并且偶数永远是排列在奇数后面,是依附于奇数产生的!这种规律显然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后面论证波弦排序的重要依据!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定义:任何一个偶数都包含两个属性相同的数,要么是两个奇数,要么是两个偶数,我们称为同一统一概念。

这种任意一个偶数都必定包含互为同性的关系数,我们称为同一性。同一性具有粒态性质。

例如:偶数2只可分为一个奇数1和另一个奇数1两个同属性的奇数。

偶数4可分为互为偶数的2和2或互为奇数的1和3。以此类推。

如果我们把向上的线段代表奇数,向下的线段代表偶数,那么任意一个正偶数的内部都可以分为两个同奇或同偶相互同一的数。如图1-4和图1-5所示。

图1-4 向上同一性

图1-5 向下同一性

三、数的几何分形

1、数的对立统一分形

当我们把任意一个大于3的数进行三次再分。会发现其奇偶数不再平衡。要么奇数多于偶数,要么偶数多于奇数。虽然奇偶数不平衡,但又都被统一在一个属性数里。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对立统一关系。我们以一个奇数9为例。

根据前面的定义,我们把一个单一的奇数进行两两再分形。奇数一定只能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奇偶数,因此得出奇数9只可以分为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我们取奇数3和偶数6。如果我们把奇数3和偶数6再分别两两再分,根据定义,奇数3只能分为一个奇数1和一个偶数2,根据定义偶数6两两再分,要么互为奇数,要么互为偶数,我们取互为奇数3和奇数3。或互为偶数2和偶数4。此时我们看第三次再分形得出的这组数出现了奇偶数的不平衡,要么是奇数的个数大于偶数的个数,(偶数只有一个数2。奇数却有1、3、3三个数)。要么是偶数的个数大于奇数的个数(偶数有4、2、2三个,奇数只有1一个)。虽然其中包含对立性和同一性,但结果总是被某一个属性所统一。如图1-6所示。

图1-6 对立与统一示意图

在图1-6中,我们发现不仅有对立还有同一,所以图1-6表现出了物质发展过程中的三个概念:1、对立概念(图中剪头1和2),

2、同一概念(箭头3和4),

3、统一概念(箭头1,2,3,4)。

因此任何一个奇数都是代表事物的正方向或者负方向的发展数,所以数九是代表事物发展的某个属性周期的分形基本数,而数三是事物对立到统一的基本数,超过九数就是代表事物发生分形周期的递进。

2、镜像概念

我们依然以9为例,将9进行正整数分解:

①9分解为⇒3、6,再分解为⇒1、2、3、5,在这个分解过程中是以奇数为首的。

②9分解为⇒6、3,再分解为⇒2、4、1、2,在这个分解过程中是以偶数为首的。

我们将这两组数在坐标系上表示,发现这个奇数可以分为两组奇偶数不平衡关系式。第一个关系式为三个奇数,一个偶数,第二个关系式为三个偶数,一个奇数。此时我们将这两个关系式在坐标图上画出,其中奇数为向上的线段,偶数为向下的线段。如图1-7所示。

图1-7镜像关系图

通过图1-7,我们发现:任意一个大于3的正整数的内部分解后,必定会发生两种奇偶个数完全相反的图形,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镜像对立关系。由此我们得出数的第四个概念:镜像概念。

以上关于数的分形,是通过几何图形来表达,这种几何图形表达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理解数的形成概念。我们把几何线段称为“弦”,这种几何线段组成的对立统一的曲线称为“波弦”。即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可以用几何波弦来表示其发展运行轨迹。

我们以数分析了解到物质发展过程是因为对立、同一到统一而行成了一个波态,且这种波态最基本的形态是“三波弦”。

如果我们把这三波弦进行几何分形,每1个波弦再分形为3波弦,那么就会得出9个波弦。也就是说9数是为了更方便和更直观的表达物质发展波动的一个分形最小数,而3数只是一个发展最小波弦数,而不是最小分形数,因为3无法判断分形,只有3的平方才是最小分形数。至此我们找到了历史上关于数为何是9数十进制的答案了,而且为何很多公式都需要平方的原因。如图1-8所示。

图1-8 数9的分解周期图

那么这种物质发展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分形运动的波弦现象在更为复杂的世界中,到底是无序的还是有序的呢?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客观规律性呢?如果我们只单纯的以数很难得道答案,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去分析推导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 勾股弦图的分形

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也有人称商高定理。中国商朝时期的商高提出了“勾三股四玄五”的勾股定理的特例。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用演绎法证明了直角三角形斜边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

勾股定理是我们古人早期发现并证明的重要数学定理之一,用现代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也是形数理结合的科学理论之一。

今天,我们将勾股定理以几何波弦形态表现出来,从而验证物质发展演变的几何波动规律。

我们首先根据勾股定理,从最小数3开始,依次求出十二组勾股数组:

(3、4、5)(4、3、5)(5、12、13)(6、8、10)

(7、24、25)(8、6、10)(8、15、17)(9、12、15)

(9、40、41)(10、24、26)(11、60、61)(12、5、13)

然后再将这十二组勾股数组代入坐标系,绘制出一张平面几何图:

我们以时间为横轴,空间为纵轴,以其中最小的一条直角边3为始,对应为横轴,取其对应的另一条直角边对应纵轴,将其连线得出图2-1:

图2-1勾股波弦图

图2-1中设X轴为时间,Y轴为空间,0为混沌点,在时间X轴上依次以自然数3开始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到12。

Y轴代表空间,依次以勾股定理数组所对应的另一三角形的边排列,求出勾股数组的交集,将这些点相连,在坐标系上绘出一张平面曲线图。我们把图中的线段称为“弦”。其中奇数弦为向上,偶数弦为向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时间轴0到12这个单位的空间线段,经历了十二次转折形态。在这段时空里,线段总是以奇数弦向上,偶数弦向下的波动形式发展。这对应了奇数为+,偶数为-的对立性。

且从图2-1中可以发现一个周期性的波动规律,第一弦与第五弦的数是逐渐递进上升的。第六弦突然破坏了这种递进上升过程。我们发现此时的勾股数组6,8,10和8,6,10两组互相重复。因此构成了第六弦的破坏形态。如图2-2

图2-2勾股波弦图的分解

我们看图2-2圆圈中,正好是由三波弦进行三次变化构成了九个波弦,从而组成了一个循环波弦周期,即三弦上升,三弦对立下降,再次三弦上升的一个循环分形。

由此我们给出一个勾股波弦图的定义:勾股波弦图中总是以三弦数为变化的,1、2、3弦构成了一个趋势向上的周期形态,紧接着又构成了一个趋势向下的1、2、3、弦,如此交替循环往复,而这个循环数是九。

我们再以其一条最短直角边3对应横轴,依次求出其对应的勾股弦为纵轴,求出其12组坐标,并连线得出图2-3。

图2-3勾弦周期波图

根据图2-3,我们发现其与图2-2不同,图2-2一个分形周期是九弦,而图2-3一个分形周期是七弦,七个弦被第四弦一分为二成两个三弦。这两种图的波弦周期数产生了区别,这也对应了上一章物体三维与时间维的七与九数的不同。这两种不同分形数我们在后面都会进行详细分析。

图2-3中,一二三弦可以看作是一个最小周期数,但是以一二三弦为周期,并不能让我们找出波弦分形的波动规律,而当一二三、四、五六七,这七个弦又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周期波动形态时,我们才发现其循环性。

因此我们得出:勾股弦图具有周期性的分形循环规律,这个周期总是以三弦为本,七弦或九弦为一个分形周期的循环。以一分为三,三分为七或九的规律循环递进发展。

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个定理公式推出另一张以自然数为顺序的勾股数组图。这个定义就是:设A为奇数,B为偶数,那么A²÷2±0.5所得的两个数就是这个奇数的勾股数组,那么(B÷2)²±1所得的两个数就是这个偶数的勾股数组,把这两个公式按照勾股定理最小数3开始,依次求得的数组为:

3、4、5

4、3、5

5、12、13

6、8、10

7、24、25

8、15、17

9、40、41

10、24、26

11、60、61

12、35、37

将这十组勾股数组代入坐标系得出一个9条几何线段图。如图2-4

图2-4

这组勾股图中的每个X轴的数都没有重复,因此整个图形结构发生了变化,奇数弦与偶数弦都是逐渐的上升形态,并不会出现偶数弦的破坏的现象。

这两张不同的勾股图本质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一个出现了数组的重叠,一个没有叠加。比如勾股数组:5,12,13和12,5,13这两组数组在图2-3中都出现了,但在图2-4中就只出现一个。如果忽略叠加态,那么图2-3和图2-4一样,总是呈现简单的一波比一波高的发展形态轨迹。这就说明了相对于某个事物来说,其总是向某个统一的属性方向发展。这也让我们从哲学角度去判断事物的方法,即忽略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反而能更好的掌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 格物致知

分形并不是在近代西方的学科中才出现的,事物的分形思想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早就出现过,其本质就是伏羲的八种数学排列,也就是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

第一节、 格物致知

1、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佚失。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任何先秦古籍中未曾发现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然而,格物致知的这个迷却被波弦分形解开:“格物”就是指物的空间分形,也就是华夏最古老的智慧结晶--阴阳排列组合分形。“物格而后知至”就是只有理解了事物的空间分形规律,才能“致知”事物的本质发展路径。致是对一个事物认识达到极致全面的意思,当我们领悟了事物发展的空间分形,才能完全认识事物的发展路径,从而达到“致知”。

2、格局

理解了格物的意思,那么格局就好理解了。

格局是对所想要了解的事物进行空间分形,从而掌握未来更大周期的空间分形路径。达到顺势而为。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小周期发展不断递进发展到大周期的过程。掌握的发展周期越大,对这个事物的整体格局的判断就越远,这样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走势布局才能达到顺势而为。如果不能掌握到一个相对的比较大的发展周期的分形路径,就会迷失在某个事物的某个片面的小周期之中,而在比较小的发展周期中布局,只能掌握眼前的当下的合理性,具有片面性,局限性,而不能掌握事物长远的发展趋势,从而在未来的某个阶段发生错误的判断。

因此格局越大,所掌握事物的长期发展路径的正确性就越准。也就是对一个事物的空间分形路径推演的周期越大,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会掌握的越清楚,这就是“格物致知”的思想体系。

下面我们将对格物分形进行理论推导。

第****四章 爻因子的排列组合推导

在前面章节,我们分别分析了数的分形和勾股的分形,我们的古代文明不仅是这两个,还有更伟大的发明,那就是伏羲的三爻排列组合。

爻是东方哲学文化中的古老用语,是代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对立的现象——阴爻、阳爻,就好比现在物理通用的正负“+”“-”符号。而古代哲学思想就是通过这两个符号进行数学排列来解释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这一章,我们就是通过阴爻和阳爻这两个哲学符号,以第一章的数学分形定义和物理定义进行推演和分形,来发现事物发展的几何运行轨迹。

通过数学奇偶分形,我们深刻理解了“数的物质运动发展的意义”,由于我们习惯于数是量的关系,因此,这种数量关系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对于物质的深层意义则是抽象的,不能够具体的使我们更直观的理解物质根本的运动关系,为了我们更直观的去认识物的客观发展的根源,我们有必要以数学、物理、几何形态来推导物与物之间的发展关系。

一、数学定义推导

爻,可分为阴阳两个对立的爻,假设我们设爻为物理学中的宇宙因子,那么阳爻因子为正+,阴爻因子为负-,其两个爻因子的数学排列组合,就可以排列出四组(+,-、+,+、-,+、-,-),这四组组合后有两组是符合物理定义的异性相吸,所以可以单独成立为:(+,-)和(-,+),它们是镜像的位置符号相反的,所以各自代表正、负一方,以正起始的代表正,以负起始的代表负。

但是还有另两个不符合异性相吸引(+,+)、(-,-),而是同性互相排斥,所以不可以单独组合,只能附属于两个可以组合的一方。(这正与第一章偶数依附于奇数同理,且偶数具有同一属性)

此时我们来看这四个组合的整体的属性,我们根据数学乘法定义得出(+,-)相乘为负属性,(+,+)相乘为正属性,(-,+)相乘为负属性,(-,-)相乘为正属性,此时这四组组合的属性可以根据物理异性相吸再次组合为正方和负方:以正方为代表的正组合(+,-,)自然和正属性(+,+)统一、以负方为代表的负方(-,+)自然和负属性(-,-)统一。这与第一章数的奇偶对立同一统一相符合。

这样四组组合就可以组合成为更大的两个组合。且最终组合后的这两组组合的关系恰恰又是镜像的。把第一组的(+,-,+,+)加一个负号即为-(+,-,+,+),它们又是遵循正负属性关系。

由此,以两个爻因子相互吸引组合的排列顺序就形成了:(+1-1,+1+1,-1+1,-1-1)整个组合过程总是遵循正负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到镜像的关系,其排列顺序也不能错位。也许这种推导不够直观,下面我们以物理概念来推导!

二、物理概念推导

在物理推导前,我们提出一个时空概念,什么是时空?我们知道,物质是具有空间体积的,而空间体积具有三维形态,这种三维形态是静止的,而实际上,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运动的,那么这些物质的运动引申出了另一个维——时、空维,比如一个球是三维体,它在向前运动过程中并不是在自己的三维体中运动,而是在另外一个三维空间里运动,由此形成了物体在时间维上运动导致其时空的变化。此时我们做为观察者就会发现一个三维体在一个时间维是平面的一个维上运动,并形成轨迹,而这个运动过程就是时空概念。而我们假设爻因子就在这样的时空维上自旋。如图4-1,无论太阳系、银河系、还是宇宙星系在观察者眼里都是在一个平面时空维上旋转运动。

图4-1时空示意图

此时,我们假设宇宙中最小宇宙因子为爻,且这个爻因子分为具有正反镜像关系的明暗两种自旋性,把这两种不同方向的明暗自旋因子设为对立的+,-宇宙爻因子,正爻因子自旋从左往右,负爻因子自旋从右往左。并且它们在同一个时间维上运动,如图4-1-1

图4-1-1正负因子吸引排斥示意图

在时间维上运动只能产生左右方向的变化,从图4-1-1中我们发现,自旋相反的两个爻因子在彼此接触时的方向彼此同一,其波场反会相互咬合统一,因此不会被斥开。而自旋方向相同的两个爻因子彼此接触时方向却对立,其波场会相互对撞排斥,因此会被斥开,由此我们得出物质在时间维上运动时,彼此接触时异性可以相互统一方向、同性相互排斥方向这个定义。(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正负因子看成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力的吸引关系,即同性因子不可以合作,异性因子可以合作,这种作用力是彼此波场接触时才会发生)

粒子世界的规律必定会影响到现实世界中,在现实生活中,两个齿轮的咬合必定是自旋相反方向的才能咬合从而组成一件动能装置。如果方向一致的两个齿轮相碰一定会排斥损毁,所以无法组成一件动能装置。

有了相吸和相斥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定义推导出一个物质发展过程的组合公式。

我们假设宇宙最基本粒子一定是有两个自旋方向不同的爻因子组合吸引而成,我们把这两个爻因子,由数学排列得出所有组合只有四种,①+1-1、②+1+1、③-1+1、④-1-1,首先,这四种组合是数学罗列出来的关系,并不是说这四种组合都可以独立存在的,根据前面的自旋定义,正负爻因子相互吸引,而同性爻因子相互排斥。因此这四组排列组合中的2,4组合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们只能依附于1,3组合。下面,我们以第一章的“数学奇偶统一对立”定义来分析这四组排列组合的关系。

第①个组合正和负相互吸引,等同于物理学中的中子概念,它们此时是平衡的和谐的,不具有独立属性的中性态。第②个组合都为正,彼此排斥不能独立组合。第③个组合等同于反中子概念,彼此异性相吸,第④个组合彼此都是负,同性相斥不能独立组合。

我们再根据定义异性相吸得出两组相互吸引的组合:第①组是异性相吸后是中性的,所谓中性,就是说此时的物已经不显示其原来的爻因子的本来属性,它此时既不是左旋也不是右旋,即不是正属性也不是负属性,它此时即左旋又右旋,即具有正属性又具有负属性,此时是薛定谔态**,如图4-1-1**,其中性特征是可以和任意某个属性结合的,只有当它再次遇到某个独立属性的爻因子时才会显示属性,遇到正属性,那么其为正,遇到负属性,其为负,又根据质量守恒,此时第一组的“中性”组合的质量为两个爻因子的质量,所以它对应的组合一定是两个爻因子,也就是说其一定会遇到两个同一属性的组合,因此它即可以和第②组正组合对应,也可以和第④组负组合对应。同理,第③组是中性,也可以和第②第④组组合。

此时组合出现了重复,那么它们到底谁跟谁组合?我们可以根据第一章中,数的统一和同一分形定义得出,任何一个组合都具有统一性,即大于3的数其内部分形一定会是某个属性被另一个属性所统一,由此我们得出这四组组合中虽然有重复的组合,但是可以根据属性统一同一的数学定义进行一个不同属性的分类,要么三个正属性统一一个负属性,要么是三个负属性统一一个正属性。

**为何我们一定以+1,-1和+1,+1组合,而不是以+1,-1,-1,-1组合?因为它们彼此的组合不能小于0。而+1,-1,-1,-1相加结果小于0。因为在组合前爻因子是存在的,不可能组合后爻因子不存在了。所以,爻因子只能是从0⇒∞,再从∞⇒0的过程,所以其组合相加只能为≥0,而不能为负。**这样,我们就得出了两组更高级别的统一排列组合。以正属性为起始的统一组合是(+1-1,+1+1),以负属性起始的统一组合是(-1+1,-1-1)。

我们发现这新的两组组合其内部都是一个属性被另一个属性统一的,而各自统一的两组属性彼此则是镜像相反的,即(+1,-1,+1,+1)对应相反数-(+1,-1,+1,+1)。虽然其属性不守恒,但其质量守恒,即一个爻因子与一个爻因子组合,两个爻因子与两个爻因子组合,三个爻因子与三个爻因子组合,四个爻因子与四个爻因子组合,以此类推其组合的两边的质量永远保持守恒。由此我们给出一个定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经过正负吸引统一的质量守恒过程。如图4-2

图4-2两爻对立统一排列组合图

因为爻因子是在时空平面上运动,因此它们是平行的彼此自旋组合。因此当一个右旋和三个左旋彼此在平面上组合时就会出现三个围绕一个旋转的组合图,而此时组合而成的新形态会整体显现某个统一的自旋方向,即显示出某个属性。

其正属性组合为:三个正爻因子以自左向右的自旋围绕一个负爻因子自右向左的旋转,此时是负爻因子被正爻因子统一,整个组合的外围自旋属性是呈现出自左向右自旋的正属性,即这个组成的物的整体将会以某个属性的自旋方向旋转,如图4-3,整个自旋方向在最外部被统一为自左向右旋转,即三个正属性围绕一个负属性旋转,这就是物质最原始的,也是最根本的组合关系。

图4-3正属性统一负属性示意图

反过来,负属性组合为:三个负爻因子围绕着一个正爻因子旋转,此时是负属性统一正属性,整体组合呈现出负属性。无论哪种属性组合,其数量总是以偶数关系展开,即质量守恒。

图4-4负属性统一正属性示意图

这种排列组合的规律就是,正负因子吸引组合成为中性的平衡稳定态(例如中子),然后被另一个属性所统一(例如质子)即被某一个属性包围,由此构成了一个紧密的具有属性的物质(例如原子核),即{+a>-a}⇒+A(中性被正属性统一)或{-a>+a}⇒-A(中性被负属性统一)。

在这种组合中,总是会出现属性守恒和不守恒,当属性守恒时,其性是即可为正,也可为负的混沌的薛定谔模式,只有当遇到另一个属性时,其属性不守恒时,才会显示其形态属性。

根据这个概念,我们就引申出了三爻模式。即当两个正负爻因子组合成为混沌模式时,又遇到了一个爻因子,即三个爻因子的组合。当两爻因子的混沌成为中子时遇到第一个爻因子是正,那么其形态属性为正,当遇到第一个爻因子为负时,其形态属性为负。由此两爻组合递进成为新的高一级的爻因子组合。

但是单纯的三爻因子并不能成为稳定的组合态。因为根据两爻推导得出,任何组合都必定以偶数形式的质量守恒展开。下面我们推导出三个爻因子的分形排列组合顺序图:如图4-5中一共可以排列出八种组合。

4-5三爻对立统一排列组合图

这八种组合分别为质量不守恒的属性状态:我们前面已经得出,物质发展必定是有奇数到偶数的守恒定律,偶就是对称守恒的,奇数就是不对称不守恒的,因此三爻是奇数,即每一个三爻的独立组合都是奇数,即不守恒,因此其组合必须由奇到偶的再次组合才能守恒。

①(+1-1+1 ) +属性 ⑤ (-1+1-1)-属性

②(+1-1-1)-属性 ⑥( -1+1+1)+属性

③(+1+1-1)+属性 ⑦(-1-1+1)-属性

④(+1+1+1)+属性 ⑧( -1-1-1)-属性

其中1,3,4,6,各自内部组合为正属性,2,5,7,8各自内部为负属性。下面我们首先把八组排列中第一个爻因子的属性为正的列为1,2,3,4组,把对应的镜像的第一个爻因子属性为负的列为5,6,7,8组。这样,1,2,3,4各组合归属于正属性,5,6,7,8各组合归属于镜像的负属性,根据两爻排列推导出的守恒定义,先在同一属性中找出可以互为中性的守恒组合,那么在正属性的1,2,3,4组中只有1,2两组互为中性,且组合后为偶数守恒,所以排列在前,被后面的两组正属性所统一。这样三爻因子的(1,2)和(3,4)组合后的属性可递归为(+,-,+,+,),其整体排列与两爻排列自洽。

至此,关于事物或物质的正负组合排列的奇数爻和偶数爻的几何分形理论形成,——即物质世界任何组合都必定遵循(+,-,+,+)质量和属性守恒到质量守恒属性不守恒的对立统一关系。

下面,我们给出物质分形理论中的四个概念,一个是爻度概念,一个是统一概念,一个是对立概念,一个是波概念。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几个概念进行阐述。

1、爻度概念

通过正负爻因子的推导组合,我们发现爻因子的数量不同,其排列组合也不同,由此形成了物的多样性,也就是说爻因子的数量决定了物的发展过程**。我们把这种有爻因子数量决定的排列组合称为爻度**。每一个爻度都有其特定的爻因子数量,一爻我们称为一爻度,两爻组合,我们就称两爻度,以此类推。

理论上,爻度可以是无限大的。既然是无限大就意味着事物发展的无限复杂性!这种无限的复杂性不是我们人类可以完全了解的,但事实证明,无限的复杂性中总是存在着自洽的相似性,这就是波弦分形。我们可以利用其自洽的分形来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

2、对立概念

对立概念:对立是物质的存在根本现象,对立是物质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对立就没有发展,对立是聚合,吸引,合作的关系。物质的发展起于对立,结束于对立,其数列表达式为:(+1,-1)。

3、统一概念

统一概念:统一概念总是指一个独立物的个体内部构成。这个内部统一,总是某个属性在内部统一着对立的属性,即某个属性数量(质量)大于另一个属性的数量。它们总是由对立而产生,总是依附于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其数列表达式为:(+1,-1⇒+1,+1)

4、自旋波概念

当两个正负爻因子因为各自的自旋方向不同,从而彼此的自旋波场可以相互吸引和谐共存,因为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共振关系。由此在两个爻因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共振自旋波。

在这种共振自旋波中形成一个出口和一个进口,构成两极。根据前面的爻因子的排列组合得出,任何一个爻度的物其内部都有自旋波场存在。任何一个爻度的物其外部都有一个自旋波场存在,当两个自旋方向不同的物可以相互和谐共振吸引形成更高一级的混沌自旋波场。如图4-6

图4-6自旋波场示意图

这个混沌自旋波场将会以椭圆形存在,并形成两极。因为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组合,在其结合后会形成一个自旋波场的加速,由此改变了原来的自旋波场,将两极的自旋波场拉长。而此时组合的波场的旋转力是1加1的关系,其波场力增大,由此产生了对单个爻因子的“吸引力”。

由此得知,物的发展排序组合总是在彼此质量守恒的(爻因子个数彼此对等)条件下完成的物与物的组合,随着爻因子的组合发展,物与物之间的质量会出现大小之别的不对等,那么其旋转的波场的能量就会不同,能量大的自旋波会吸引能量小的自旋波,而此时的吸引不是以正负自旋方向决定的,而是由自旋物的质量决定,即自旋波的能量大小决定,能量大的自旋波吸引能量小的自旋波,严格意义上说此时才是吸引力。

这两种力的关系一定要区别开来*。**即一种是以自旋方向决定的质量对等的和谐共振的共存合作关系,一种是以自旋能量即质量的大小决定的吸引关系。***如图4-7中,图下的小黑圈的自旋方向已经不重要了,而其因自旋能量小,所以无论其自旋方向如何都将被吸引。这就是宇宙中大质量星球吸引小质量星球的原因。在波弦分形中,我们不考虑这种质量不均衡的吸引关系,只考虑物与物之接的质量守恒,可以组合发展的关系!

图4-7自旋波能量示意图

5、波弦分形的基本定义

最后我们给出一个波弦分形的基本定义:一个是质量守恒概念,一个是属性不守恒概念,还有一个是属性守恒概念。这三个概念是波弦分形中的基本原则。

1、质量守恒是指物质的递进发展总是遵循质量守恒的。当一个物质的形成,其组成这个物质内部的两个对立组成部分的质量必定总是对等的!两个爻因子必定对等两个爻因子,即正负两个属性各自的质量必定相等才能组合成为新的物质。

2、属性不守恒是指在物质组合时,正负属性总是会出现一个属性大于另一个属性,即对立统一关系。

3、属性守恒是指在物质发展过程中最稳定的一种形态或状态,即正负属性彼此紧密的结合,其结果遵循两个守恒(质量守恒,属性守恒)而不再显现属性,其特征是自旋波场发生两极分化,从而形成一种物理自旋波场吸引现象,当同样的平行状态的两个中性自旋波场相遇会发生同极排斥,异极吸引。如图4-7-1所示

图4-7-1中性自旋波场示意图

当我们以物质的自旋为依据推导出的排列组合后会发现其原理与第一章数的原理一样,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种规律进行无限的爻度几何排列推演!下面我们将依据这些原理推导出七个爻度的数学排列组合。

三、七个爻度的爻因子排列组合

我们根据上一节的+,-排列推演,可以推导出无限多的排列组合,实际我们无需要知道无限多的组合关系,我们只要推演到第七爻度,就可以找出其中波弦的分形规律。因此在这里,我们只推导出一至七爻度的组合。

因为七爻度组合其波弦分形形态已经比较庞大和复杂,且镜像的分形规律与其一样,所以对立的镜像组合在本文里并没有列出!(注意:我们古老的伏羲文化直推演到第三层“三爻”八个阶段,周文王只推演到第六层“六爻”六十四个阶段)下面,我们把一爻度到七爻度的正属性统一爻序排列组合推导如下:

①一爻度正属性组合:+1

②二爻度正属性组合:+1-1、+1+1

③三爻度正属性组合:+1-1+1、+1-1-1、+1+1-1、+1+1+1

④四爻度正属性组合: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⑤五爻度正属性组合: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⑥六爻度正属性组合: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⑦七爻度正属性组合: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根据以上推导,我们给出一个波弦公式:设任何一个波弦组合为a,那么相对于这个波弦a总是可一分为正负二两个组合:

┌ (a)、-a

a ⇒ │

└( a)、+a

┌ (-a)、a

-a ⇒ │

└(- a)、-a

即任何一个波弦都可以看作一个底,并且以这个底的最后一个因子,分形为两个互为相反属性的排列组合。例如:以(+1,-1)为底,那么其(+1,-1)就可分形为其相反属性的(+1,-1)、+1和(+1,-1)、-1两个分形组合,以此类推。

四、负数的意义

在这里,我们引申出一个数学概念负数的意义。在数学公式里,最伟大的公式不是质能方程,而是欧拉公式。e^iπ+1=0。这个公式的根本意义就是+1+(-1)=0。这个公式与正负弦论推导公式吻合。所以我们定义-1是+1的镜像数,而不是虚数。-1不是比0小的数,而是+1的镜像数,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即物质的正反对立。物理学称物质和反物质!

其实反物质就是物质的对立面镜像关系。从数学关系上说,+1和-1代表的是存在的物,其发展不会小于0.所以说i是不存在的虚数是错误的。i²=-1是存在的。而认为-1<0是存在与相对论里。即-1<0是相对于某个参考数引申出的虚数。而在实际事物发展中并不存在。比如有3个苹果,要完整的分给4个人,那么会有一个人分不到苹果。这时用数学3-4=-1。这个负一是相对于四个人来判定的,是针对一个人没有苹果的事实给出的一个数学关系。实际苹果只会变0个。不会变-1个。这个-1的产生是虚拟的,是相对于人这个参考系成立的,犹如时间概念意义是一个参考系。所以0实质就是指宇宙正负爻因子的抵消。

因此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从0到∞,∞到0的数学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只会出现相对立的互为镜像数的+1+(-1)=0转换公式,这也是弦论推导排序的重要依据之一。即任何一个组合的数学关系的结果不能小于零。

五、镜像波弦图

以上推导都是严格按照客观存在的异性相吸引的现象排列组合的,始终保持一分为二彼此异性相互吸引而交替的顺序排列组合而成。(**注意,这里的+、-是正负符号,不是加减关系)**至此,由正负“+、-”对立关系推导出了不同爻度的分形周期数列组合。

我们用坐标系来表示镜像关系:设阴爻为-1,阳爻为+1,此时我们把3爻度中的八组排列组合(+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分别带入坐标系。如图4-7和4-7-1

图4-7镜像关系图

在坐标系里我们把y轴0到y轴4设为a。从y轴4到y轴0设为b。那么此时a与b的坐标路径图是互为颠倒互为镜像的,并且这八组排列各自的数学关系不小于0。只有这一种排列顺序才能使ab组合互为相反对立的且不小于零的图形结构,其他组合顺序都不能互为镜像倒影,因为会小于零。只有互为镜像且不小于零的组合,才符合物质由正负爻因子的从0到0的聚合和消散这样的循环过程。

第五章 波弦分形的几何形态推导

数学几何是人类为了更直观的认识事物发展规律而发明的,下面我们将以最直观的几何形式来分析爻度的分形规律。

一、七爻波弦分形图推导

在推导波弦分形图前,首先根据推导出的爻度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易经进行科学的排序,以正本清源。给几千年以来关于易经排序的争论画上一个句号,以杜绝民间的迷信和杂乱误传。

根据上一节的推导,我们得出一个三爻的八种排列组合如下:+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如果将这八种组合以中华传统的爻符号表示如图:5-1

图5-1新的阴阳排序图

如果将六爻度的排列组合以传统的易经符合表示为图5-2

图5-2新的易经排序图

爻在易经里指阴阳线段,一个实体的线段代表“阳”爻,一个虚体的线段代表“阴”爻。在这里我们把“阴、阳”设为宇宙正负爻因子(+,-),一爻即一个爻因子的排列组合,两爻就是两个爻因子的排列组合。

如果我们把传统的爻符号换成几何线段表示空间,定义阳爻(+1)以从左到右向上的斜线段为奇数弦即上弦。如图5-3

阳爻“ ”+

图5-3

阴爻(-1)以从左到右向下的斜线段为偶数弦即下弦。如图5-4

阴爻“”-

图5-4

以此类推,将上一节推演的一至七爻度的正负爻因子的排列组合分别以上下弦代替,并且加上时间轴,就可以得出以下“七个爻度的几何波弦分形时空图”。(注意:这里并没有把对应的镜像几何分形图列出,只列出了正属性的发展轨迹波弦分形图。)

1**、一爻度波弦分形时空图**

一个发展爻度称为一个阳因子,即+1。如图5-5(注:阴爻在这里属于镜像就不在画图了)

图5-5一爻度正属性波弦图

2**、二爻度波弦分形时空图**

我们将两爻度的正属性排列组合,即+1-1和+1.+1,按照对应的上下弦绘出二爻度波弦分形图。

此时形态结构代表的是两个正夹一个负,形成三弦波弦分形图,实质是三个“+因子”和一个“-因子”的组合。三弦是物质发展爻度递进中一个最小周期的分形形态结构,也是最基本的分形形态结构,如图5-6。

图5-6二爻度正属性波弦图

3、三爻度波弦分形时空图

我们将三爻度的排列组合:+1-1+1、+1-1-1、+1+1-1、+1+1+1,对应上下波弦得出三爻的递进形态波弦分形图,从图中得出一个七弦波弦分形图。这说明一个物质从一个初始爻分形周期发展成了更高级别的分形周期的高级状态。此时共进行了两次递进过程:第一次是一二三弦完成一个递进,第二次是五六七弦的递进,如图5-7。

图5-7三爻度正属性波弦图

4、四爻度波弦分形时空图

我们根据四爻度排列组合: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得出四爻发展波弦分形图如图5-8。

图5-8四爻度正属性波弦图

四爻度发展波弦分形图以从三爻的七弦分形为17弦。随着爻数的递进,图形结构越来越复杂。说明物质的空间越来越大,其物质的状态也随之变得更高级,和更复杂。

5、五爻度正属性波弦分形时空图

根据五爻排列组合:+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推导而成的五爻正属性波弦分形图,如图5-9

图5-9五爻度正属性波弦图

此时对应二爻波弦图中的三个弦,都发生了更加复杂的变化。但此时却发生了一个变而不变的循环现象:

即二爻的第一弦此时递进成一个由复杂的15个小弦组成了一个自相似性的大三弦,这种形态的循环变化具有自相似性;

二爻中的第二弦此时递进为9个小弦,但又可以组成一个大三弦,这又是一个自相似性循环;

二爻中的第三弦此时递进为17个小弦,但又可以组成一个大三弦,这也是一个自相似性循环。

综合发现,二爻的三弦,在五爻中由三弦变为九弦,这正对应了第一章数学中的九数,即三三得九的循环。

6、六爻度波弦分形时空图

我们根据六爻度的正属性排列组合: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

推导得出六爻正属性发展波弦分形图,如图5-10。

图5-10六爻正属性波弦图

我们将六爻发展波弦分形图分为三个部分来看,分别对应二爻波弦图中的三个弦,对应第一部分分形为33弦,第二部分分形为23弦,第三部分分形为41弦

此时我们发现二爻中的第一弦变成了一个类似于四爻波弦图形态结构,但又明显不同于四爻波弦图,这里又形成了一个自相似性的循环现象,我们在看对应二爻波弦图中的第二弦此时递进为一个大三弦形态,又是一个循环。我们再看对应二爻弦图中的第三弦此时递进为类似于五爻波弦图,这也是一个自相似性的循环。我们此时发现一个具有自相似性的循环往复的规律性,即无论爻数多大其总是具有第一二三爻的波弦分形图的自相似性。

7、七爻度正属性波弦分形时空图

我们根据七爻的排列组合: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推导出七爻的正属性波弦分形图。由于七爻波弦图过大,在这里把它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表达,其对应的是二爻的三个弦的自相似性分形。

对应二爻波弦分形图的第1弦的分形图。如图5-11-1

图5-11-1七爻度正属性波弦分形图第一阶段

对应二爻发展波弦图的第2弦的分形图,如图5-11-2。

图5-11-2七爻度正属性波弦分形图第二阶段

对应二爻发展波弦图的第3弦分形图,如图5-11-3。

图5-11-3七爻度正属性波弦分形图第三阶段

我们通过不同爻度的波弦分形图的变化发现,整个分形变化总是围绕着“三”“七”“九”这三个数字在往复循环的变化,此种变化总是有着即变又不变的似是而非的一种自洽现象。因此我们要抓住这种变化规律中存在的自洽性分形特征,进行总结和定义,从而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为我们分析事物做出可靠的依据。

如果把爻数继续增加推导下去,将是无限的,也就是说继续推导可以推导出整个宇宙的递进分形过程。当然,如果这样推导下去,这将是一个无止境的天文数据。正是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所以在本书里,我们只推演到七爻。我们通过这七个爻的分形发现了以下一些定义和规律。

二、事物发展的空间是与爻数成正比关系,爻数越大,空间越大。

首先我们设爻为a为1为阳,那么a的相反数即对立的阴为-1,为-a。

那么根据上一节的阴阳相吸引的关系得出任何一个物的发展都会产生正负两个异性相互吸引,即+a和-a。由此我们得出a的发展会产生+a,-a和+a,+a两种对立情况,那么其空间用公式表示为:

(a-a)+(a+a)=3a-a=2a。即第一次物质递进空间为2倍爻,对应数组是+1.-1和+1.+1。那么(3a-a)就是物质发展空间的形态分形数学关系式。

我们根据上面的公式可以继续推出第二次递进即三爻排列空间。

推导公式如下:

首先,将一正一负(3a-a),代入(3a-a),

得{3(3a-a)-(3a-a)}=9a-3a-3a+a=4,

即第二次递进三爻空间为4,

第三次递进关系依次代入得:

3{3(3a-a)-(3a-a)}-{3(3a-a)-(3a-a)}=3*4-4=8。

即第三次递进为四爻空间为8。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爻度递进的空间公式:设k为递进空间,a为爻空间,n为爻度,那么k=2a∧n-1,例如求第四爻度的空间,那么将n=4代入公式得:k=2a³,a为1,那么第四爻度空间为8。由此推出事物的发展空间与爻数成正比关系。

三、正负爻的比与爻度成反比

我们根据一至七爻度的波弦分形图发现二爻度的正负爻比是3,三爻度正负爻比是2,四爻度的正负爻比是1.6,因此爻度越大,其内部的正负爻的比越小,永远接近1而不等于1。

第六章 波弦分形的几种基本分形形态结构

我们通过波弦分形图,发现其分形形态都具有自相似性,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再分形,无论分形形态多么复杂,其最终都可以分形归纳为下面几种基本分形形态。

一、三生七止形态

三生七止形态是所有不同爻度的分形周期中必定出现的一个自相似性的分形周期形态。它具有周期循环往复发展性,例如地球一日和一年这两个周期的轨迹数学表达形态都可以分形为三爻七弦形态,虽然它们的发展周期不同,但是它们的波弦都可以分形归纳为自相似性的七弦,也就是说无论多么复杂的一个周期形态都可以归纳为自相似性的三爻七弦形态。我们把这个具有自相似性的周期循环形态结构称为“三生七止”波弦形态。而“三生七止”波弦形态就是我们在波弦分形应用中所要掌握的根本形态。任何一个完整的波弦走势周期最终都必定可以归纳为“三生七止”形态。且任何一个复杂的周期波弦其内部都可分形为若干个“三生七止”形态。因此我们把这种具有周期性的往复循环自相似性的基本形态结构称为“三生七止”。如图6-1

图6-1三生七止图

三生七止就是指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周期的轨迹都可以归纳为七弦形态。前面三弦代表发展,代表周期的发展开始称为“生”,后面第七弦代表发展周期的结束,称为止。

而这三生七止波弦形态是无限复杂的具备自相似性的分形周期递进结构的基本分形形态,是大自然复杂表象下的内在数学秩序。要想预知事物发展的未来波弦轨迹,就要学习和掌握事物发展的波弦分形的规律。就要了解三生七止的再分形的形态结构的形态和空间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为什么我们不以三为分形基本形态,而以七弦为分形的基本形态呢?

因为,三生七止形态结构我们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离态阶段,震态阶段和兑乾态阶段。如图6-2。

图6-2离、震、兑乾、分解图

而三弦不能完整的表达分形特征的两象性,只有七弦才能完整的表达出分形周期的两象性特征,因为三弦中的三个阶段只有在分形到七弦形态下才能表现出它的不同的形态结构定义,这在下面的章节里,会逐一讲解。

二、奇数弦基本分形形态

奇数弦是指某个分形周期内的奇数弦的分形形态结构,奇数弦的最原始形态就是一条从左到右的一个倾斜上升的弦。而一个上升的弦的分形可以归纳为两种基本形态,一个是粒态,一个是波态。

1、粒态

任何事物的同一属性形态都不是以唯一的现象存在,都具有两像性。在物理学里:“波粒二象性是指双缝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光不仅可以成为波态运行,也可以成为粒态运行。简而言之,就是光既可“以直线形态前进”,也“可以波态前进”。那么本质上波粒二象性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在波弦分形中看到什么是波粒二象性!在奇数弦的波弦分形中,就会出现这两种基本形态。我们先看粒态分形。

我们看二爻度和五爻度的波弦图中离态的分形形态,如图6-3

图6-3粒态分形图

图6-3中是从三爻度开始的离态逐渐分形到四爻度的离态七弦的分形变化。图中偶数弦的空间始终为一个单位,其偶数弦空间具有同一性。由此我们给出粒态波弦分形定义:当波弦分形弦数大于三弦时(等于或小于三弦无法判断),偶数弦与偶数弦之间的空间相同一的,理论图中的偶数弦空间值是相等的,在实践应用中粒态偶数弦空间值的比值在1.3倍至0.7倍之内,我们称为同一弦,即粒态弦,且任何一个粒态结构在分形中都可以看作是三弦结构的延伸,因为其中奇偶数弦的空间是同一的可以叠加归一的!如图6-4,粒态的最小波弦数是5弦。

图6-4粒态叠加分解图

2、波态

波态实质上就是粒态的空间递进,一个完整的粒态结构分形完成后其偶数弦空间必定会发生递进。我们看图6-5:

图6-5波态分形图

图6-5中就是一个粒态和另一个粒态组合成一个波态,注意图中圆圈处的偶数弦空间比例,圆圈内的空间值是大于其他偶数弦的空间倍数的。由于这种偶数弦的空间变化让原本在同一条趋势线上运行的形态发生较大的波动改变,因此,我们称为波态弦。

波态定义:当某个分形周期中波弦数大于三弦时,且偶数弦空间不同一,其中一个偶数弦大于另外几个偶数弦的倍数(至少大于1.5倍小于4倍)时,即彼此之间不在同一条空间趋势线上,我们称为波态弦。波态弦就是一个粒态结构的递进结果。

三、偶数弦基本分形形态

偶数弦是指在某个爻度分形周期中的偶数弦,偶数弦的基本形态有两种,一个是不三不四形态,另一个是下降形态。

**1、**不三不四形态

不三不四形态特征是比较特殊的,因为正常的三弦结构都是第2弦小于等于第一弦的空间,但不三不四形态中第2弦的空间是大于第一弦的,因为它的第2弦的价格空间会突破新高或新低,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三弦调整现象,因为不同于正常的三弦形态结构,所以称为“不三不四”形态。如图6-6中的第2弦大于第一弦并突破了新高。看似不属于偶数弦,但实际却是偶数弦。因此我们称为“不三不四”形态。

图6-6不三不四基本形态图

这种上涨形态不是奇数弦上涨形态而是属于偶数弦的调整形态,如图6-7所示

图6-7偶数弦的形态分形

不三不四的基本形态是三弦结构,它也可以再分形为七弦形态结构。如图6-8

图6-8不三不四形态分形图

2、下降形态

下降型是偶数弦的正常形态,即分形中的偶数弦不会高于奇数弦,第2弦不会大于第1弦。如图6-9

图6-9偶数弦的下降基本形态图

下降型也可以分形为七弦形态结构如图6-10

图6-10偶数弦的下降分形图

第七章、波弦分形结构的两象性

爻度波弦分形是从一爻度的一弦开始分形。那么为何,我们以七弦为一个分形周期,而不是以一弦或三弦为一个分形周期呢?

因为只有在三爻七弦形态结构分形中,才能够完整的体现出两像性这个无限循环的自相似性规律。什么是波弦分形周期中的两像性?

两像性并不是指两个形态的涨与跌的对立关系,而是指任何一个同属性的上涨形态或下跌形态,在一个循环分形周期里,总是出现同属性不同形态的两个阶段。

所以理解了两像性这个概念就能正确的分析出当下正在发生的形态结构所在三生七止这个分形周期中的位置。我们把这两种不同形态结构称为两像性!其中一个称为离态,另一个称为兑乾态

离态和兑乾态在三生七止分形周期中都是上升形态,但是它们的形态结构却不同。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波弦形态分形周期中的两象性形态结构。

离态是上涨形态,兑乾态也是上涨形态。但是它们的形态结构却并不一样。其区别在于奇偶数弦的空间变化,空间的不同导致的形态结构不同。在离态结构中的偶数弦调整空间总是大于其上涨奇数弦形态结构空间的0.5倍小于一倍,而兑乾态结构中的偶数弦调整空间总是小于等于奇数弦空间的0.5倍。因此,我们把这两种不同形态结构分为两个相对的两像性形态,一个是平行型形态,一个是倾斜型形态。

A、平行型

平行型:其奇数弦和偶数弦的空间比总是大于0.5倍接近于一倍。因此在形态结构中,将其中的最低价或最高价进行连线,它们的形态总是处于平行型态。

平行型总是在某个三生七止分形周期中的一弦和五弦中的内分形中出现。即出现在离态的再分形结构中。

B、倾斜型

倾斜型:其偶数弦与奇数弦的空间比总是小于等于0.5倍,因此在形态结构中,它们的形态总是呈现向上倾斜的阶梯式形态。倾斜型总是在某个三生七止分形周期中的三弦和七弦的内分形中出现。即总是在兑乾态的再分形结构中。

下面我们将详细讲解基本形态结构的两像性。

1.1、平行型粒态

其特征是偶数弦与奇数弦的空间基本同一在一条平行线上,奇偶弦空间比值属于同一性。其奇偶弦的空间比率总是比较接近,通常为1.3-0.7波动范围内。如图7-1。

图7-1平行粒态分形图

1.2、倾斜型粒态

另一种是倾斜型粒态,就是指整个粒态结构不是水平发展的,而是以倾斜上升形态发展的,它们的偶数弦底部位置是不断抬高的。其形态变化是由于奇偶弦的空间比的关系决定的,倾斜型粒态结构中的奇偶弦空间比率总是有比较大的差,通常偶数弦的空间远远小于奇数弦的空间,其比值通常是偶数弦空间小于奇数弦空间的0.5倍。如图7-2

图7-2倾斜粒态分形图

倾斜粒态一定是三生七止分形周期内的第三弦或第七弦的内分形。其分形判断方法也是遵循三生七止原则的。即无论分形形态多么复杂,其整个粒态最终可归纳为三弦或七弦,且5,6,7弦空间一定大于1,2,3弦空间的1.5倍至4倍。

如图7-3中,是七爻波弦图离态分形中的粒态结构,其被分为三生七止形态,且第三弦的5,6,7弦空间值是3,第一弦的1,2,3弦空间值是2,其比值是1.5倍。

图62-1

图7-3倾斜粒态分形图

注意:倾斜型粒态结构是比平行粒态结构复杂的,因为它整体是倾斜上升形态,因此其偶数弦通常是小于奇数弦空间值的,其总是遵循倾斜型的特征,即偶数弦空间总是奇数弦空间的0.5倍。所以形成奇偶弦空间不同一从而造成了形态结构的倾斜上升,而平行型是因为偶数弦与奇数弦之间的空间基本接近从而形成的平行延伸状态。我们一定要理解倾斜型粒态结构与平行型粒态结构的特征。通常倾斜型粒态结构要总体应用三生七止法去判断其整个形态的完成。即5,6,7弦大于1,2,3弦的1.5倍——4倍。无论是平行型还是倾斜型,其粒态的偶数弦空间总是同一的。

2.1、平行型波态

平行型波态结构的特征是其中两个倍数关系的偶数弦的底部位置基本在同一个价格点位的连线上。如果连线,它们基本处于一个平行线上。如图7-4

图66-0

图7-4

2.2、倾斜型波态

倾斜型波态特征是其中两个发生倍数关系的偶数弦的价格底部不在同一平行线上,它们的价格底部连线总是以一个倾斜角度线构成。如图7-5

图7-5倾斜型波态

倾斜型波态结构通常是出现在波态结构中的内分形中,即三生七止中的第三弦或第七弦的内分形中。

3.1、平行型不三不四形态

我们把偶数弦的回抽位置在同一价格空间的形态称为平行型不三不四形态,如图7-6

图7-6平行型不三不四

即它们的形态结构中的最低价或最高价总是处于一个相对的统一价位附近,似乎在一个水平线上运行,因此称为平行型。

3.2、倾斜型不三不四形态

我们把偶数弦的每次回抽位置在一条倾斜线上的形态结构称为倾斜型。如图7-7

图7-7倾斜型不三不四

倾斜型不三不四形态结构通常出现在三生七止分形周期中的偶数弦。且不三不四形态的波弦数是根据奇数弦的波弦数进行分形的。

如图7-8,图中圆圈里不三不四形态的偶数弦是大于前面偶数弦个数的,其公式永远是n+1,如果前面的波弦数为一个,那么不三不四波弦数就是三个。也就是不三不四形态永远是对前面波弦形态的不断修正,从而完成一定的空间比率的定义。所以我们在市场分析时注意不三不四形态结构中波弦的个数。

图7-8不三不四形态的波弦个数图

4.1、平行型下跌形态

正常的偶数弦调整形态中的第2弦的回抽是不会突破第一弦的位置,也就是第2弦小于第一弦的空间,并且每次回抽都接近于奇数弦空间,它们的回抽连线基本是一个水平线,即第二弦与第一弦空间基本相等。如图7-9

图7-9平行型下跌形态

4.2、倾斜型下跌形态

倾斜型偶数弦调整形态每次回抽的位置都小于第一弦的0.5倍,如果将回抽的位置连成一条线一定是倾斜的,如图7-10。

图7-10倾斜型下跌形态

两像性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最具迷惑的一种现象,我们在面对股市或其他事物的应用分析时,主观思维上的错误判断都是缘由对事物发展周期中出现的两象性概念的不理解造成的。

因此两像性概念虽然在波弦分形论中提出了几个形态的判断方法,但是要想真正理解还需要自我的领悟,因为两像性的分形无处不在,不同周期不同分形其形态结构虽然具有自相似性,但也总是以多样性的自相似性存在,其复杂性不是语言可以细分清楚的。所以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总是要遵循波弦分形中的基本形态结构去化繁为简,总是需要把复杂的形态归纳为简单的形态,才能达到分析事物的正确方法,切记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第八章 形态结构空间的比率关系

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按部就班的有迹可循的具有自相似性的循环!而空间比率关系是波弦分形论中的重要规律之一,也是判断三生七止分形周期的完成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离态与兑乾态的空间比率关系

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分形周期内的粒粒态与兑乾态的空间比值,以此空间比值作为市场趋势形态结构结束的判断依据。离态是指三生七止形态中的1,2,3弦,兑乾态是指三生七止形态中的5,6,7弦,如图8-1

图8-1三生七止中的三个阶段

我们给出一个离态与兑乾态的空间分形比值表格。如图8-2和8-3。

图8-2离态,乾态空间比值图

一爻度二爻度三爻度四爻度五爻度六爻度七爻度八爻度
离态12359173365
兑乾态248163264128256
比值222.663.23.553.763.873.93

图8-3八个爻度的离、兑乾态的空间比值

通过比值表我们发现此指标出现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三生七止分形周期中的离态与兑乾态的比值永远无限接近与4,但永远小于4。类似于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由此我们给出一个奇数弦空间值的比率定义:一个完整的分形周期中的了5,6,7弦的空间值永远是大于1,2,3弦空间值得2倍且小于4倍:即2<b<4。每当一个分形周期的波态分形周期完成都必定遵循这个空间比率。

2、偶数弦的空间比率

三生七弦中第二弦第四弦第六弦的空间比值表如图8-4

三爻度四爻度五爻度六爻度
2弦1123
4弦2359
6弦1234
2,4弦比率232.53
4,6弦比率21.51.662.25

图8-4三生七止中的偶数弦空间比值

从图8-4中,我们得出三生七弦分形周期中的第四弦空间总是大于第二弦2-4倍,与第六弦1.5--4倍之间,且第六弦空间总是大于第二弦空间。

第二节离态结构内分形比率

1、离态的内分形是指三生七弦中的1,3弦,如图8-5

图8-5三生七止形态图

我们给出一三弦空间的递进分形比值表,发现它们之间的空间比也是在2-4倍之间。如图8-6

三爻度四爻度五爻度六爻度七爻度八爻度
一弦112359
三弦23591632
比值232.533.23.5

图8-6三生七止一三弦比值

2、离态的粒态分形比率规律

离态中第一弦的粒态是平行型粒态,如图8-7

图8-7平行粒态

平行型粒态结构的第一弦与最后一弦的空间比是2-4倍,而平行型粒态结构中的其它奇偶数弦比是大于0.7倍小于1.3倍。

且当粒态最后一弦的空间无限接近于前面奇数弦的4倍时,那么下跌形态将会以波态形式发展。如图8-8

图8-8粒态空间关系图

当粒态最后一弦的空间如果接近于前面奇数玄2倍时,那么下跌形态将会以粒态形式发展。如图8-9

图8-9粒态空间关系图

离态中第3弦的粒态结构,即倾斜型粒态偶数弦空间比是大于0.7倍小于1.3倍。奇数弦会出现不同的比率关系,我们通常把倾斜型粒态结构分形为三生七止形态,其中1,2,3弦空间与5,6,7弦空间比是1.5-4倍。如图8-10

图91-1

图8-10倾斜粒态的分形空间关系图

第三节 震态的内分形比率

一、不三不四形态比率

不三不四形态结构中的奇数弦空间比值通常为1:1.5至4倍,如图8-11。

图8-11不三不四形态空间关系图

我们再看不三不四形态结构中一二弦比值,在不三不四形态结构中,其一二弦的比值是1.5-4倍,如图8-12

不三不四内分形五爻度六爻度七爻度八爻度
12234
234610
比值1.5222.5

图8-12不三不四不同爻度的空间比值

二、下降形态空间比率

我们计算震态中的第二弦与第四弦之间的比值是大于2倍小于四倍:比值表如下如图8-13

三爻度四爻度五爻度六爻度七爻度
2弦11235
4弦235917
比值232.533.4

图8-13震态下降形态各爻度空间关系比值

三、我们计算震态下跌中的第四弦与第六弦的空间比

第四弦大于第六弦1.5--4倍如图8-14。

三爻度四爻度五爻度六爻度七爻度八爻度
6弦1234610
4弦23591731
21.51.62.22.83.1

图8-14震态空间分形比值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即第六弦调整空间是大于第二弦的空间,小于第四弦的空间,且第六弦总是小于第四弦0.5倍。

第四节 兑乾态的内分形比率

兑乾态中的奇数弦分形比是1.5倍至4倍之间。如图8-15

三爻度四爻度五爻度六爻度七爻度八爻度
5弦246101834
7弦3612244896
比值1.51.522.42.62.8

图8-15兑乾态各个爻度空间比值

通过比值表我们发现任何一个分形周期中的三生七止形态结构中的第5弦和第7弦比总是大于1.5倍小于4倍。

注意:兑乾态中的不三不四形态结构中的最低位置总是高于前面相对应奇数弦的0.5倍。如图8-16

图8-16不三不四形态空间关系图

注意:兑乾态中的内分形形态结构出现七弦以上时,最后两个奇数弦的空间比率是逐渐递减的,其比率越来越近1:1倍。也就是任何一个分形周期中的第七弦的内分形中的奇数弦之间的比总是越来越趋于空间同一。

第五节 空间定义的总结

根据上面各个波弦分形之间的空间比率计算,我们总结如下:

1、因为任何一个分形周期都可以归纳为三生七弦,所以任何兑乾态的空间都必定大于离态空间的两倍小于四倍。且任何震态的空间一定大于离态空间的0.5倍小于1倍。通常取值为0.7倍。如图8-17

图8-17三生七止空间形态关系图

2、任何兑乾态的内分形中的第三弦空间都大于第一弦空间的1.5倍至4倍,即三爻七弦中的7弦大于5弦。如图8-18

图8-18三生七止形态空间关系图

3、任何一个奇数弦的顶高于其紧连的前一个奇数弦顶时,其总空间若小于前一个奇数弦空间的0.7倍时都属于“不三不四形态结构”,即归纳为偶数弦。也就是说不三不四形态结构的空间通常是小于等于前面1,2,3弦空间的0.7倍。如图8-19

图8-19不三不四形态位置图

4、任何奇数弦与紧连的奇数弦空间比在0.7--1.3之间并且紧接着的偶数弦与前一紧连的偶数弦空间的比在0.7--1.3之间,那么此时判断为粒态。如图8-20

图101-0

图8-20粒态结构空间判断方法

5、当某一个奇数弦与紧连的前一个奇数弦空间比在0.7--1.3之间并且紧接着的偶数弦与前一紧连的偶数弦空间的比在0.7--0.3之间时,那么此时奇数弦判断为兑乾态中的第五弦。如图8-21

图8-21第五弦的空间定义

6、任何一个奇数弦的顶没有紧连的前一个奇数弦顶高,即小于0.7倍时,都属于低级别的内分形。如图8-22

图103-0

如图8-22

第九章 离态的分形图

离态是所有事物发展的起点和开始,古人称为“离”,有离开旧的周期,开始新的周期之意,是事物发展所必定遵循的规律。两爻的组合排列构成了最原始的发展离态形态结构。离态的发展形态总是以平行粒态反复震荡形态结构出现,这种现象,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创业初期,总是“好事多磨”,再比如,本理论的推广出版,历时九年,也算是“好事多磨”吧。所以任何事物发展初期都不是顺利的,强势的,只有到第三个阶段(乾态)才是顺风顺水的巅峰状态。

下面,我们将离态分别进行三爻度,四爻度,五爻度,六爻度,七爻度分形,来具体分析其形态结构的分形递进关系!

1、三爻度离态分型形态

在三爻度分形中,离态形成了三弦。如图9-1

图9-1三爻度离态分形图

离态第一次分形形态结构与兑乾态相同,这就是分形的自相似性。此时三弦的完成,唯一一个判定标准就是第三弦大于第一弦的两倍空间值。因此我们给出一个离态定义:当第三弦至少大于第一弦两倍时,这个离态的周期形态结构才算完成。

2、四爻度离态分形形态

我们再看离态的四爻分形形态,如图9-2

图9-2 四爻度离态分形图

这四爻离态分形图此时已经分形为七弦。根据波粒二象性,此时离态形态分形为粒态结构。且前面六弦的价格空间值基本同一,其第七弦的价格空间值突然飙升,达到前面奇数一,三,五弦的三倍。因此我们再给出一个离态定义:当总弦数大于三弦时且彼此之间的偶数弦的空间值,基本同一,说明此时是粒态,并且粒态的最后的奇数弦的空间值一定大于粒态中的其他奇数弦空间值的2-4倍。

3、五爻度离态分形形态

在五爻离态分形形态中,其形态结构开始复杂了。此时已经分形为15弦。如图9-3

图9-3 五爻度离态分形图

我们发现,图中有两个粒态结构组合成为一个波态结果。第一个粒态结构是5弦,第二个粒态结构是7弦。注意第一个粒态结构中,第5弦的空间值大于其粒态结构中一三奇数弦的两倍。第二个粒态结构中,第7弦的空间值大于其粒态奇数弦的空间值的三倍。这两个粒态中间出现一个偶数弦,且这个偶数弦是有三弦组成,其总体空间值大于这一离态分形中任何一个偶数弦的空间值的两倍。并将整个离态分形结构分开,因此我们给出一个定义:当一个粒态结构出现后一定会转向波态发展,此时在波粒形态转换过程中,其偶数弦的空间值会发生倍增。其扩大倍数是粒态结构中的偶数弦的空间值的至少两倍。且转变后第二个倾斜型粒态结构的空间值大于第一个平行型粒态空间值的2.5倍。

注意:图9-3中左右两边的粒态出现了不同形态特征,左边的粒态结构中其偶数弦整体在一个水平线上,而右边的粒态整体是不断递进的在一条上升趋势线上,因此粒态结构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平行态,一种是上升倾斜态。

4、六爻度离态分形形态

我们看六爻分形形态结构是33弦,如图9-4

图9-4 六爻离态分形图

图中离态分形,此时已经分形为33弦,且出现了三个上升奇数弦粒态结构,且这三个粒态结构又组成了两次波态结构。即一个粒态结构后偶数弦空间开始转换,其偶数弦空间值是其粒态结构中偶数弦的空间值的三倍。且这个偶数弦将整个离态一分为二,其后又构成了一个小波态弦。且这个小波态弦的偶数弦小于大波态弦的偶数弦空间值的。由此我们给出一个定义:离态在分形过程中,当出现两个波态弦时,其中间的波态弦的偶数弦空间值最大。且最大的波态弦总是将离态形态一分为二,且右边的空间值大于左边的空间值三倍,右边的小波态弦的中的右边的粒态弦大于左边的粒态弦的空间值的1.75倍。这里又出现一个分形规律,即平行态的奇数弦起始比率倍数是两倍起始,而倾斜态起始奇数弦比率是1.75倍。由此得出一个定义:左边的分形中空间比要大于右边的分形比。即右边的第三弦中的内分形比率总是小于左边第一弦内分形比率。

5、七爻度离态分形形态

我们在看七爻离态分形形态结构图,如图9-5

图9-5七爻离态分形图

此时离态已经分形到73弦。这73弦一共有三个小波态构成一个大波态,且每个小波态又有两个粒态构成。从七爻弦图,我们发现事物发展越来越复杂和越来越高级,甚至我们根本无法去细分这些波弦形态。因此我们此时要体会老子所说的无为心态。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什么是我们不该去做的,或者说徒劳无功的事我们无需要去做。例如,七爻实际上无论多么复杂其对应的都是三爻的离态上升形态。细分为三个弦,再细分又可以分为七个弦。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图9-5-1。所以我们要学习简单到复杂的原理,要化繁为简的应用。这才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做事方法。

图115-1

图9-5-1七爻离态7弦结构图

6、离态的奇数弦的分形比值定义

首先,离态中的奇数弦起始比就是两倍开始,而右边的奇数弦起始比是1.75倍开始,也就是同一个离态周期内的分形,右边的空间比率总是小于左边的空间比率。

第二,随着分形爻数越多,其波态弦也越多,其弦数越大即越靠最右边的分形奇数弦的比率越小。例如,三弦分为七弦,那么五七弦之间的比就小于一三弦之间的比。如果五六七弦再分,那么后面的十三弦与十五弦的空间比就会更小,越来越接近1:1的关系。如图9-6

图9-6 离态七弦内分形结构图

7、离态特征

离态在任何爻度内的分形都具有其相对的离态分形特征:

第一、离态的三生七止分形结构中,第二弦和第四弦总是与其紧连的第一弦和第三弦的比值大于0.5倍。

第二、离态的分形结构中其粒态结构总是会出现一二弦的比值为1:1。

以上两点是离态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 震态的内部分形

震态,是下跌形态,这在古代称为“震”,为上下震荡,震动,天翻地覆之意!我们从波弦分形图上看,震态确实如此!例如,一年节气中立春后的倒春寒,立秋后的,秋老虎!都会出现震荡反复。即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一次大的对立变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震态的震荡下跌形态。

事物发展的变动主要提现在震态,记住震态我们要把它单独当作一个独立的周期去分析,其总是会出现震态的空间无限接近于离态的空间,通常为0.7倍,同样离态中也会出现第二弦的空间无限接近于第一弦的空间。这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

1、两爻度震态分形形态

震态,也就是两爻弦图中的第二弦,如图。我们这一节主要分析第二弦的逐级分形的规律。如图10-1

图10-1 两爻度震态基本形态图

2、三爻度震态分形形态

首先我们看第一次分形形态。在两爻基本形态里,震态是一条弦,如图10-2

图10-2三爻度震态分形图

在进行第一次三爻度分形时,依然是一条弦。而此时,离态和兑乾态分形时都变成三条弦。由此我们给出一个震态定义:震态分形时,其弦数总是少于离态的弦数。即当离态是三弦时,那么震态是一弦,离态是七弦时,震态是三弦

3、四爻度震态分形形态

震态在三爻分形时依然是一弦,当分形到四爻时,震态变成三弦图,如图10-3图中的三弦形态就是离态的镜像形态。

图10-3四爻度震态分形图

我们看震态在分形到三弦时,其奇数弦的比例是3:2为1.5倍。但依然遵循第三弦大于第一弦的原则。

4、五爻度震态分形形态

当震态分形到第五爻时,三弦递进为九弦,注意这里出现了波粒两相性。九弦中其中五弦是粒态,可看作1,2,3弦,那么偶数弦分形也是遵循三生七止形态结构的。中间最大一个偶数弦将整个图形一分为二。此时我们将整个图一分为二看,以最大的偶数弦为准则,将整个图形分为七弦。注意(我们在分析图形时,总是将整个分形周期一分为二,以最大的偶数弦为准则)第1,2,3弦的粒态弦于后面第5,6,7弦的比例是5:3为1.6倍。而后面的第5弦和第7弦的比例是4:3为1.3倍。即右边的比率总是小于左边的比率注意这些比例值。这在分析指数时非常重要。

这里有一个规律:即形态在分形递进时,总是先粒态,然后过度到波态。在上一节里的离态也是如此。而实际的形态结构永远遵循三生七止这个周期规律。左边虽然是粒态,但依然是三弦,中间一弦向上将左右形态分开。形成右边三弦。合起来依然是七弦。注意:三弦和七弦是波弦分形的基本形态,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多么复杂的形态结构最终都可以归纳为三生七止!如图10-4

图10-4五爻度震态分形图

5、六爻度震态分形形态

我们在看震态分形递进到六爻时,总共递进为23个弦。中间最大的一个偶数弦将其一分为二为三个大弦,第一大弦分又被分为3个小弦,其3个小弦都有粒态弦组成,第二大弦也分为3个小弦,第三大弦又重复了五爻震态分形形态。

由此,我们发现震态分形也遵循一分为三的定义,再分为七的定义。即一弦总是在递进过程中被分为次爻度的三弦。而递进时,总是以粒态弦进行递进,此时,整个震态图一分为三后,第一大弦(1,2,3小弦)与第三大弦(5,6,7小弦)的比是:9:4为2.25倍。注意此时形态的变化规律。

我们在指数分析时要掌握震态的规律。因为,震态下跌完成就是最佳买点。如图10-5

图10-5六爻度震态分形图

6、七爻度震态分形形态

我们在看震态分形递进到七爻时。其形态结构一共是55小弦。这55个小弦又可被总分为三个大弦。其中第一大弦与第三大弦的比是17:6为2.83倍。我们注意这三个大弦里又可细分为三个中弦,我们发现这三个中弦又是分别由前面出现的形态组合而成,因此,我们递进到这里就基本发现了震态的发展形态结构和规律。我们给出一个定义:震态中的奇数弦之间的起始比值要小于离态中的奇数弦比值,即大于1.5倍小于4倍。且形态结构总是以一三七为准则组合而成,即总体也遵循三生七止规律。如图10-6

图10-6七爻度震态分形图

第十一章 兑乾态的内部分形

兑乾态是事物发展最高潮阶段,古代称这个阶段为“兑”“乾”,即喜悦高潮。例如,一年的周期中,夏日三伏天温度达到最高,如日中天。例如一天的周期中,中午温度达到最高。在证券市场中,同样如此,“兑、乾”态属于最疯狂的牛市!例如,道琼斯这七年的暴涨!(兑乾态是事物发展的转折点,当兑乾形态完成后,事物必定走向镜像,注意镜像和震态不同,镜像是不可逆的,是属性的根本改变。)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兑乾态的形态结构分形变化!

在分析兑乾态的形态结构时,我们先给出一个特殊的形态结构,在兑乾态的多爻度分形形态结构中,偶数弦总是会成上下宽幅度的震荡形态,即一二三弦的比值是越来越大形成不三不四形态结构,根据波弦理论的比率,我们给出兑乾态中的不三不四弦的上升空间不得大于前面上升弦(即粒态最后一弦)最大弦的0.7倍。如图11-1中第2弦空间虽然大于1弦空间并冲出新高,但依然属于下跌调整形态结构,其突破新高的上升幅度不得大于奇数弦一弦中的0.7倍,即两个粗线段的比率是1:0.7。如图11-1

图11-1兑乾态中的不三不四形态

1、二爻度兑乾分形形态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兑乾态的递进形态结构。首先我们看两爻的兑乾态就是一条上涨弦。如图11-2

图11-2二爻度兑乾态分形图

2、三爻度兑乾态分形形态

当兑乾态进行第一次递进分形到三爻弦图时变成三弦。我们注意兑乾态在递进分形时,其一三弦的比例总是大于1.5倍小于四倍。由此我们给出一个定义:兑乾态在递进分形时依然遵循三生七止,但其奇数弦的比例没有离态递进时的比例大,最小比是1.5倍就符合定义了。如图11-3

图11-3三爻度兑乾态分形图

3、四爻度兑乾态分形形态

在三爻时,兑乾态递进形态是三弦形态。现在,递进分形到第四爻时,形态结构为七弦形态。这个七弦形态与三爻度的整个形态结构一样,但其比例不同,且是倾斜型波态,这就是牛市特征。其波动幅度相对较小!图中,最大偶数弦,下跌幅度才达到1.2.3弦的50%空间值。而震态的下跌空间与离态的空间相同!因此,我们给出一个定义:兑乾态的偶数弦调整幅度,即偶数弦的回调最低位置通常是不跌破奇数弦的50%空间值!如图11-4中的偶数弦回调位置均止跌与奇数弦的0.5倍处。

图11-4 四爻度兑乾态分形图

4、五爻度兑乾态分形形态

当兑乾态递进分形到五爻时,图形一共有17个小弦构成!注意,此时形态结构出现波粒二象性!但粒态是倾斜型,第一个7弦构成一个粒态弦,中间一个震荡调整3弦后,又出现一个波态7弦!

在这里我们给出一个定义:在兑乾态牛市形态结构中的调整幅度总是以奇偶数,反复扩大的震荡形态结构发展的!且调整幅度总是小于第一玄的0.5倍。我们称为扩张性调整,即不三不四形态。如图11-5

图11-5 五爻度兑乾态分形图

5、六爻度兑乾态分形形态

我们再来分析兑乾态的六爻递进分形形态!此时我们发现,兑乾态的形态结构总是比较简单,都有三,七构成的波粒二象性形态结构!稍许复杂的是中间的震荡形态。这个震荡形态总是将一个牛市行情,从中间一分为二!此时被分开的形态结构比是24:10为2.4倍。注意,兑乾态的震荡形态结构总是会出现高低点扩展性上涨形态。由此,我们给出一个定义:乾态上涨形态总是会发生一个扩张性调整形态。即下跌幅度总是遵循小于上涨形态的50%空间值。且会出现偶数弦的空间值大于奇数弦的空间值。如图11-6圆圈处。

图11-6六爻度兑乾分形图

6、七爻度兑乾态分形形态

图11-7

兑乾态的七爻形态更为复杂,如图11-7。即每一个弦又分别递加。但仔细分析,其根本原则没变!即总是被一个扩展性的不三不四调整形态分开为三生七止形态。注意兑乾态七爻形态中的扩展性形态由六爻的三弦结构变为七弦结构。即在第四弦时,扩展性不三不四形态将整个形态分开,左右各三弦。

我们细分形第四弦如图11-7中圆圈所示。即图11-7-1,图11-7-2中实际就是一个复合型的分形形态。如图11-7-1中的第一个向下剪头是一个扩张型三弦,第三个向下的箭头是一个相似的震态形态,虽然形态结构变的复杂,是有震态下跌形态和不三不四形态组合而成,但是总体依然是一个不三不四的调整形态。

图11-7-1

我们在看七爻兑乾形态图11-6中的第6弦的调整形态特征,其调整过程中出现了底部不断提高的阶梯型调整形态,这在六爻中是一个简单的三弦形态,如图11-7-2中其第三弦底部比第一弦底部抬高。在扩张形态中,第1弦与第3弦的底部是相同空间位置的,但在此时底部抬高。

图11-7-2

在这里我们注意一个兑乾态的内分形的比率特征如图11-6中第7弦的奇数弦比,即第七弦中的最右上角的奇数弦空间比率是接近于1:1,这个特征一定要理解。不能在牛市行情中还要在最后冲刺时等最后一弦的比率大于前一奇数弦的倍数空间。(这里是三生七止中的内分形,而不是指三生七止形态结构)如图11-8

图132-0

图11-8兑乾态的内分形

通过以上七爻波弦分形,我们发现事物无论怎么发展,都会以一个自洽的三生七止七弦分形形态结构出现。如图11-9

图11-9 三生七止形态结构图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七弦分形方法论,简称为“三生七止”。无论事物发展的几何形态多么复杂,我们都非常有必要将其简化为七个波弦分形形态。而这七个波弦分形形态结构图就是完整的三爻波弦分形图,即离、震、兑乾三个阶段。虽然我们得出一个完整的三爻七弦分形图,但是在实际事物分析过程中,怎么把复杂的多变的形态结构归纳到简单的三爻七弦形态中才是最重要的。

经过对三爻七弦形态中的离、震、兑乾三个不同阶段的形态分形,我们基本可以掌握了事物发展路径的波弦分形规律!即:任何一个完整的分形周期都是有三生七止构成,且总是有一个下跌形态即震态将其周期一分为二。且任何一个兑乾态超过七弦的递进再分形中,其奇偶弦的空间比率越到最后冲刺阶段其比率越趋于相等。(也就是说在一个完整的三生七弦形态内的第七弦的每一次内分形形态结构中,其奇数弦的比率并不适用三生七弦给出的比率,它是反其道而行之其比率越来越接近1:1,而不是比率扩大)因此我们在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要时刻明白三生七弦的周期递进分形比率关系。

在这里,我们再给出一个递归定义:递进关系就是周期与周期之间的递进,其始终遵循三生七弦的定义。递归是指把一个复杂的分形周期递归为简单的三生七止分形形态。递归的意义是把复杂变为简单,忽律其中的复杂性,不可判断性,即尽量做到无为而为。

7、兑乾态的基本特征

根据波弦分形图,我们可以确定乾态的波弦特征,当波弦分形图中不在出现奇偶弦空间比相同时(即偶数弦不在大于奇数弦的0.5倍时,)那么兑乾态已经发生,此时只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就可以判断乾态的结束位置,也就是说,任何爻度内的兑乾态分形中总是不会出现偶数弦空间大于其紧连的奇数弦空间的0.5倍。

第十二章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我们通常认为时间是衡量物质发展的速度,空间是物质发展所经历的路径,时空是人类认识事物发展的两个概念,时空是两个相对参考系关系,在分析事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分析事物时是以哪个做为参考系,当参考系为时间时,那么空间就是变量,当参考系为空间时,时间就是变量。

我们将物的世界一分为二为时、空两个概念后,其“时、空”这种互相变量的概念就容易理解了。

因为物的发展是由时空构成,因此,时空本身这个概念同样遵守一分二为概念。在两种不同的概念里其认识的观点也不同。

1、以时间为定量

首先我们谈一谈普遍的时空现象,那就是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例如对一辆汽车和一辆自行车的运动关系,我们都定义为每小时80公里或每小时30公里。这种定义本质是以空间为变量,而以时间为定量,即不变量。所以每小时的定义不变,而空间发生各种变化。

如图。设X轴为时间,Y轴为空间,以空间的A点半径画圆作为参考系,将时间作为变量,那么空间半径为A点到0点不变,变量是时间,因此随着变量时间的延长,连接A点到时间0点,到时间B点,到时间C点时,其时空被拉长,此时我们以为空间被改变,心理上产生错误的判断,导致潜意识里的情绪被带动,从而做出错误的操作判断,而出现买了就跌、卖了就涨的现象。这就是错把时间当变量了,其实空间A到0这个半径不会因为时间改变而改变。如图12-1

图12-2 时空坐标相对图

2、以空间为定量

例如我们生活中的体育比赛,100米赛跑是以空间为参考系,即100米的空间是不变的,那么比赛的结果是以时间为变量的。如图12-2,

图12-2时空坐标相对图

设X为空间 轴,Y为时间轴,以空间A为半径画圆,此时我们以时间为参考系,空间当变量。那么X轴与Y轴上圆的任意点得空间都在变化。

3、空间相对性的波动率

宇宙之中物的运动轨迹都是以曲线圆的形式运动,“直线”永远只是一个相对的狭义概念,或者说是空间的绝对距离。

“圆”不但是一种形状,更是物的运动轨迹,不仅适用于物也适用于人类衍生出的事物。

假设空间A到B的绝对空间路径为7,那么以这个绝对空间7为直径,形成一个弧度路径,我们假设这个弧度构成一个圆,那么此时圆周长是21.99。圆周率是3.14,圆直径为7,圆半周长为10.99,此时直径为7,圆半周长与直径比为:1.57,而当直径延长为8时,半周长不变,此时圆变为椭圆,其半周长与椭圆直径绝对值空间比是:1.37,当直径延长为9时比为:1.22,为10时比为:1.09,即只要直径不与半周长相等,那么椭圆就存在,其比值以1.57开始无限接近于1。反过来其比值是:0.63,0.72、0.81,0.90,只要椭圆弧度存在,就无限接近1。这就是空间运动轨迹的波动值!如图12-3

图12-3椭圆时空变化图

由此我们发现了人的思维与事物的客观事实之间发生了认知偏差!比如波弦分形图是主观的以直线坐标为基本原则绘制而成,它的空间数值都是1:1固定的,但实际中我们发现股市的指数运行与直线坐标分形图有差别!

第一、波弦图中不三不四总是一个恒定的在同一水平线上,而实际中的指数不三不四形态结构总是错落有致,并不恒定。

第二、离态结构中的一二弦比也是恒定的1:1,但实际指数形态结构一二弦并不恒定的1:1,而是在≥0.63≤1之间波动。

第三、兑乾态分形图中奇偶弦的比也是恒定在1:0.5。但实际指数是具有波动的,总在≤0.63之间波动。

通过实践应用,我们发现,直线坐标系的空间值是恒定的,其实际走势中更接近于半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波动比值变化。

因此我们给出一个客观的空间波动数值就是半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4、圆周率的变化比值与波弦分形的空间关系

我们若把平面坐标系上的几何波弦分形图和椭圆相叠加会怎么样?如图12-4

图12-4椭圆波弦分形图

叠加后发现空间是可以根据椭圆弧度的变化而产生空间的变化。

圆周率是圆周长除以直径,若圆周长为:21.98,那么直径为:7,圆周率为3.14,当圆变为椭圆时,其圆周长是恒定的21.98,而圆直径发生变化,其变化范围就是圆的直径7和最长直径10.99之间,即取值范围为:7≤椭圆直径≤10.99。由此得出椭圆直径比值范围是3.14和2之间,反比就是0.31和0.5之间。而半周长与直径比为:1.57和1之间,反比为:0.63和1之间。由此我们得出,椭圆波弦分形空间波动图的比值波动就是椭圆半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波动,所以我们给出两个波动值:0.63---1,0.31---0.5。有了这两个波动值,我们就解决了第三节中的三个问题。例如道琼斯指数形态,

图148-1

图中圆内分为不三不四形态三弦结构,第二弦空间为:14198-7197=7001,第三弦空间值为:14198-6469=7729,这两个弦的底并不相等,其比值会有波动,其波动比值是7001:7729=0.9,这个波动值在06.3---1之间。

因此,我们在实际分析中,一定要注意空间运动的波动值,要充分的把物质运动路径的波动比值代入波弦分形中,才能更准确的预测事物的发展路径。

5、时间的变动不影响空间的变动

在证券市场上,K线图是以空间为变量,时间为恒定,所以,操作者心里要忽略时间这个参考系,只以空间变化而变化,那么就不会出现错误的判断。即不到波弦第七弦的高点不卖,不到低点第四弦的低点不买,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才能操作成功。

所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正确认识是,无时间这个参考系,只在乎证券价格即价值。

总结:在理解了时间和空间的对应关系,那么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证券市场是以时间作为参考系,是定量,而价格空间是变量。因此我们注重的是价格空间,而要忽略时间这个不变量。所以我们关注的是价格的涨跌空间,即奇偶数弦的空间比率关系。

为什么很多股民都说卖了涨,买了跌,因为他们都是以价格作为参考系,以时间为变量。一旦以时间为变量,那么他们就会忽略价格,根本没考虑是亏钱还是赚钱,只在乎某个时间内的操作。有的人连一天的时间也忍不住,有的一星期忍不住,有的一个月忍不住,结果都是把时间当成变量了,才导致亏损。我们以此来分析巴菲特,就发现巴菲特则以时间为参考系,以价格为变量,就是说不以时间来衡量盈利,而是以价格来衡量盈利,一只股票买进是为了未来的某个价格卖出而买进,所以无论是一天还是一年还是十年,都忽略不计,只考虑价格到了位置没,到了就卖掉。

因此我们无论是分析商品价格指数,还是分析其他任何事物,都要明白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参考系,只有把两者的逻辑关系理清楚了才能正确做出判断,切不能反其道而行。

因为时间是一个相对的参考系,而价格变动实质上是和时间无关的,而我们在推导“波弦分形图”时,是把坐标系里的横坐标轴时间和纵坐标轴空间都以绝对化的一个恒变量为基准!各自空间恒等的有序的同一单位量表示。而在证券市场上的指数虽然也是在一个坐标系里表示,但市场实际走势时间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无序的一个变量,因此其波弦表现更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如图12-3-1和图12-3-2

图12-3-1 时间不恒定变化对比图

图12-3-2 时间恒定变化对比图

图12-3-1和图12-3-2都是七爻度弦图中离态的一部分,虽然纵轴空间没变,但因为横轴时间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表象的形态结构有所变化,其曲线表现形式更复杂,即横坐标轴时间发生变化,使其路径边长,但空间的垂直绝对值并没有改变,这更符合市场实际中的形态,但是,时间只是我们对事物分析的一个参考系,其变动并不影响市场实际的空间发展规律。因此,我们在指数实际分析中不论曲线多复杂,都一定要忽略掉横坐标时间带来的波弦变动,而以纵轴的空间变化关系为绝对值来分析指数波弦形态!

第十三章 波弦分形理论在金融市场上的应用

波弦分形理论是目前人类历史上对自然界的自然物质发展规律及人类社会创造的事物的最深认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认识事物的基本理论。

而理论总是为了应用服务的,我们研究学习波弦分形理论就是为了在生活中去应用。在这里我们暂时不去讨论物理学的应用,而是应用于人类社会中的经济现象。下面我们把波弦分形理论应用在各大商品价格指数中,以商品价格指数的历史已经完成的分形形态去预测推导未来将会发生的分形形态。

第一节 上证指数历史形态分析

1、上证指数从95点起步。如图:13-1

图139-1

图13-1上证指数形态结构图

这张图就是上证指数历史走势图,目前位置是2440,后面的虚线部分是根据已经完成的波弦进行的推演,其中第七弦就没有再分形为三弦,而是以一弦代表。在波弦分形论中,形态结构和空间都可以预测确定,唯独时间这个参考系不可测。

我们下面用波弦分形论的定义,依次分形讲解上证指数从95点到2440的形态结构!

首先,根据三爻七弦定义:

1、任何第三弦的空间一定大于第一弦空间的两倍以上且小于四倍!

2、任何第四弦的空间必定大于第二弦空间的两倍且小于四倍,且最低位置一定跌破第三弦的0.5倍!

3、第五六七弦的空间一定大于第一二三弦的两倍小于四倍。

根据这三个定义,我们得出上证指数从95点到6124点的波弦分形形态结构整体是三弦。如图13-2

图140-0

图13-2 上证指数形态结构图

首先要计算出各个弦的空间,然后根据定义标示出波弦形态结构!

计算如下:

第一弦:1429-95=1334

第二弦:1558-325=1233

为何第二弦是以1558不是以1429呢?注意图中圆圈处根据定义得出是“不三不四”形态,属于第二弦。因此第二弦是以最高点1558为准 。

第三弦:4335-325=4010

注意:这里为何以4335为顶,而不是以6124为顶?

因为,任何一个突破新高的奇数弦空间必定要大于紧连的前一个奇数弦空间的倍数,当其空间小于前一个紧连的奇数弦空间0.7倍时,那么此时这个奇数弦弦将会归纳为偶数弦,即“不三不四”形态。因此6124和4335那里是“不三不四”形态结构,归纳为第四弦,如图圆圈处 。

计算出各弦空间后得出第一弦空间是1334,第二弦空间是1233,第三弦空间是4010,

4010/1334=3倍。

根据定义:一三弦比率关系为:2、2.6、3.2、3.5.....3.999999无限接近于4倍。

上证指数的一三弦比率为3倍符合定义。

注意:2245---998之间为何归纳为第三弦内,呈包含型呢?

因为根据定义第三弦不能小于第一弦空间倍数。我们看2245--998之间的一弦和三弦空间相等,所以不符合定义,因此2245---1550为一个独立弦。且它的空间是700小于第二弦的1200,因此被第三弦包含。也就是说如果再分形,95到4335为七弦形态结构,这里不在分形。

我们再看第四弦6124---1802的空间为:4322。第二弦空间是1558-325为:1233。4322/1233=3.5。符合二四弦空间比率:即无限接近于4倍。由此得出1664已经无下跌空间了。在下跌就会超过四倍,不符合定义。(注:为何四弦底不是1664而是1802,根据定义,这里也是不三不四形态。所以1664属于第五弦的起始点,但不属于第四弦的终点。)

因此1664就是第五弦的起点。从1664以后的形态结构都归为一个分形周期中的五六七弦。

根据定义一二三弦空间为:4335-95=4240。

再以4240*2=8480或4240 *3.8=16112。我们取中间值4240*3=12720。

以12720+1664=14384,即下一个牛市顶部大概在14,000点附近。

我们以数学验算方式进行验算未来趋势符不符合14,000。怎么验算?即根据已经出现的第五弦空间计算出第七弦的空间,以此两个计算值进行对比,取两个空间的集合,如果吻合说明形态结构分形正确。我们进行验算:4572-1664=2908。

根据定义2908*3.8=11050。11050加上第六弦的底2400:11050+2400=13450。

经过验算比对,12720和13450有集合。因此此轮牛市必定过万点!(这里仅是一个数字预推算,时间并不能确定)

以上就是根据波弦分形论的定义进行指数分析的方法!

在上证指数分析中涉及到了两个定义:一、波粒二象性,二、三爻七弦,三、不三不四。(注:上证指数从95到1440点之间的调整空间没有发生倍数关系,因此归纳为粒态。粒态就是一条“直线”。)

我们只要熟悉定义,灵活运用!就能合理分析出商品指数的发展轨迹!

2、上证指数3478下跌分形

我们看图13-3:

3478---1849是整个历史形成的下跌走势,我们首先从3478开始画弦,一共画出9弦,然后计算出各个弦的空间值。

图147-1

图13-3 上证指数形态结构图

1、3478-2639=839

2、3361-2639=722

3、3361-2319=1042

4、3041-2319=722

5、3186-2170=1016

6、2478-2132=346

根据定义,2,4偶数弦空间值同一,属于粒态。第6弦小于第2弦,4弦倍数关系,因此不被归纳。由此三弦形态结构完成,即第一弦是3478---2639。第二弦是3361---2639。第三弦是3361---2170。一三弦比1.5倍。由于下跌形态属于偶数弦内分型。因此1.5倍符合定义,也就是说2170是3478下跌底部。

3、上证指数3587下跌形态分析

首先根据波弦形态画出弦并计算各弦的空间值。如图13-4

图13-4 上证指数形态结构图

第一弦空间值为:3587-3062=525

第二弦空间值为:3335-3062=273

第三弦空间值为:3335-2691=644

第四弦空间值为:2915-2691=224

第五弦空间值为:2915-2449=466

第六弦空间值为:2703-2449=254

计算出各波弦的空间值后根据定义进行分形。首先判断一三弦的空间比为1.22,偶数弦空间比为1.2没有达到2倍数。由此我们判断整个形态没有发生波态递进。再分析三五奇数弦空间比,第五弦只有第三弦的0.75倍,不符合一个分形周期的形态完成定义。由此我们判断3587下跌形态是粒态结构,这个粒态属于倾斜态。根据定义任何粒态都是三弦形态结构,这个倾斜粒态也可以分形为三弦,即3587-3062为一弦,3335-2449为三弦,计算得出其比率为1.68倍,符合定义。由此判断2440是一个分形周期的结束点位,这里会出现一波上涨形态结构。

4、上证指数2019年一月份的2440上涨60分钟图分析方法

我们首先看上证指数5分图,图中从2440开始到2574是第一弦空间为134。第二弦空间是2630到2559空间为71。如图13-5所示

图13-5 上证指数2440区间分析图

根据波弦定义,可以推出大盘指数经过2639下跌的二弦调整,三弦以2440起始空间大概在2820-3000之间。如图13-6

图143-0

图13-6上证指数当前形态预测图

3000点是怎么计算得出的呢?

首先2449--2639的第一弦空间值是190,根据定义:设第三弦以3倍数为570,570+2440=3010,设第三弦以两倍数为380+2440=2820。

经过计算得出第三弦空间为2820--3000点。

此时我们在分析第三弦的内分形以2440的上涨第一弦空间为2574-2440=134,再以134*4=536(为最大值),536+2440=2976。

参照两个分形周期计算的空间求它们的集合,即取第三弦的内分形的最大值2976和第一弦求出的最小值2820为区间,由此我们得出2820--3000为2449上涨的结束点的推断。

在这里我们经过两次分形,一次是以2449为第一弦推导出第三弦空间;另一次是2440为第三弦的内分形计算出内分形的第三弦。我们在实际应用时,通常多以不同分形周期的多次再分形,求出它们的集合,从而计算出更为合理准确的第三弦空间。

5、2449点的上升形态分形

关于2449点的上升形态,作者发表过当时的分析文章,现截图如下供参考学习。

因为图50中的第一弦空间为:273,根据波态定义判断其第三弦上涨位置是273的倍数。得出273*2=546,以546+2440=2986点附近。而最小倍数是1.5倍,若以1.5*273=409,再加2440等于2850。

经过计算判断出2440的一波上涨位置在2850-3000之间。

图13-7和图13-8是当时发表的判断截图。

图13-7上证指数2019一月趋势预测图

图13-8 上证指数2019一月形态分析图

大盘在2995处完成了上涨形态,此时根据定义判断必定会发生“不三不四”形态。不三不四形态的判断方法:

首先计算图中第2弦的空间为:263根据定义调整空间至少是其1.5倍,因此得出263*1.5=394。若是两倍那么空间为500附近。

由此判断此次“不三不四”空间为500左右。

如图13-9

图13-9

图13-10是当时3.7号的判断。

图13-10上证指数2019三月份的预测图

波弦分形论是根据已经发生的形态结构去判断未来即将要发生的形态结构的方法论!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最终经过几个月的实际指数走势完全符合推测,事实证明了波弦分形理论的科学性。如图13-11

图13-11上证指数2019六月实际走势图

第二节****道琼斯百年历史形态分析

道琼斯指数从上世纪几十点到如今26,900点这么长的时间和如此大的涨幅是不是也遵循波弦分形论的定义呢?

我们下面来分析一下!首先看一张道琼斯指数图:如图13-12。图中有一个最大的偶数弦,我们首先计算这个偶数弦的空间:

图148-1

图13-12 道琼斯历史形态结构图

如图13-12中的方框处就是道琼斯指数历史以来最大的偶数弦空间。

这个空间=最高价减最低价

14198-6469=7729

再计算这个偶数弦的左边第一弦空间为:8300

有了这两个弦,我们就能计算出第三弦的空间:根据定义第三弦空间值是第一弦的2倍、2.6倍、3.2倍、3.5倍.....3.999999无限接近于4倍。

以第一弦8300分别乘以倍数得出:16,600,21,580,29,050。

求出这几组数后再分别加第二弦空间的最低点

16,600+6,469=23,069

21,580+6,469=28,049

29,050+6,469=35,519

求出第三弦的几个可能达到的空间后,我们再求第三弦已经完成的空间为:26,616,目前这个点位是在两倍至2.6倍之间。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此次第三弦的分形周期接近尾声。后面将会是调整形态。而调整形态将以是不三不四形态展开。根据不三不四定义,新高会在不三不四形态中产生。

在道琼斯指数里,我们发现偶数弦,即第二弦的下跌空间并没有破第一弦空间的0.5倍。这就说明在道琼斯指数百年历史的走势中完成的是三爻七弦中的第三弦,接下来应该是第四弦,而第四弦的定义是跌幅破一二三弦的0.5倍,这种跌幅将是巨大的。

第三节 黄金期货指数形态分析

我们看一下黄金指数的波弦分形图,图中从高点一路下跌,出现一个下跌三弦形态,因为下跌三弦达到波弦定义的倍数,因此出现了一个不三不四形态的三弦上涨,其中第一弦空间为254,那么第三弦空间至少为254*1.5倍为381。以1046+381=1427。而图中高点并没有到1427,截止今天是1331.7。因此从月线判断,黄金会继续上涨突破1400创出新高。如图13-13

图159-3

图13-13 黄金期货指数形态结构图

但是从日线分形图发现一个完整的三弦形态结构已经完成,即一三弦发生倍数关系,因此我们判断日线维度的下跌形态展开。如图13-14

图160-1

图13-14 黄金期货指数形态结构图

在期货中买卖始终遵循一三弦的比率关系,一旦达到倍数关系时,就说明反向的波动开始!此时我们根据0.5倍数计算出第一下跌空间在93点,即1260处出现下跌三弦倍数时,就是反向上涨信号。

我们再进一步分形到60分,发现从 1349--1283完成了一个粒态的波弦分形结构,

并且奇数弦达到1.5倍,预示此处会发生反弹,如图13-15

图161-2

图13-15 黄金期货指数60分图

第四节 原油期货指数形态分析

期货市场的分形应用就按照一三弦的倍数进行买卖操作,即上涨三弦是一弦的倍数时卖出,下跌三弦是一弦的倍数时卖出。

我们看原油1903分时图,图中出现了三弦波弦分形结构。如图13-16

图154-1

图13-16 原油

图中开盘走出三弦形态结构。只要发现第三弦大于第一弦空间的两倍至四倍,就是卖出信号,如图在第三弦达到倍数后出现分时大幅度下跌。根据波弦分形定义,任何一个奇数弦大于前一个奇数弦的2--4倍就是卖点,无论是分时图、日线图、月线图都要遵循定义坚决执行就可以无往而不胜!我们再来看原油月线图的分形结构,如图13-17

图155-3

图13-17原油期货分析图

图13-18中明显出现三弦形态结构,在第三弦是第一弦的接近于四倍处发生第四弦暴跌,并在第四弦也是在第二弦的接近于四倍处止跌。这是对历史的复盘,同时也是对波弦理论的验证。

那么现在的原油是不是第五弦的开始呢?因为第五弦的定义是:第五弦的空间等于前面一二三弦的空间。显然第四弦的走势形态结构空间已经达到完成比率关系,因此第五弦的条件形成。所以现在处于第五弦形态结构中。也就是原油是从26起步需要完成一个三弦结构的上涨形态,这个形态结构必定要出现完整的符合定义的三弦形态结构,目标是突破100。

我们再看原油日线图当前正在发生的形态结构。图中每一波走势都是一个小3弦结构,且都遵循倍数定义。因此,我们只需要按照三弦结构进行判断就可以了。如图13-18

图156-2

图13-18 原油期货分析图

图53-2中26.05处开始上涨,完成三弦后开始下跌,我们计算出此波弦的空间。

第一弦38-26=12

第二弦54-42=12

第三弦66-42=22

第四弦76-50=26

计算得出:三一弦比达到两倍,四二弦比达到两倍。由此判断,一二三四弦完成,接下来就会出现以42为起点的上涨形态。如果是下跌形态,那么下跌三弦是一弦的倍数,那么要跌破历史低点了 如图13-19

图157-2

图13-19 原油期货分析图

我们再分形原油期货指数的日线42处开始的上涨形态,如图13-20

图158-2

图13-20 原油期货分析图

上图中,从42这里已经完成了一次1,2,3弦结构,并如期展开了不三不四形态结构空间的4空间正好是2弦空间2.6的1.5倍,随后展开了第5弦的上涨,但是此第5弦空间不够1,2,3弦的空间就开始下跌,因此此第5弦不符合三生七弦定义中的第五弦。所以依然是第四弦的修正形态。根据波弦分形定义,5,6,7弦约为1,2,3弦空间10的两倍即20。由此得出第7弦约为70附近,等待未来验证。

经过对指数和个股复盘总结,我们发现《波弦分形论》对市场的长期走势和短期走势的判断较为容易,因为从长期来说,市场走势必定遵循三维七弦定义,不会有偏差,所以容易判断,对市场短期来说也容易判断,即按照三弦定义,即第三弦空间一旦达到倍数时就可以反向操作了。

如果想对于市场中每一个波弦的走势都进行准确的判断是非常复杂的,就好比我们去观察原子的运动轨迹一样,因为越小的分形周期包含的形态越复杂。

所以老子才提出无为而为,就是要在正确的分形周期做正确的分析,忽略其他不必要的分形周期,这样才能不患得患失。

第十四章 天人合一的思想

古语说的天就是指天道,天道就是脱离人的思想而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客观规律,而这个天道就是“波弦分形理论”。

人就是人道,人道就是人的意识中自然而然存在的人性思维,用现在的语言表达为主观思维。

天人合一是指对人的思维与自然规律的认知后,从而让两者达到和谐同一。因为客观和主观总是不在一个分形周期中,所以达不到同一,只有让客观和主观思维都建立在一个同一分形周期内产生共震,才能形成大家常说的顺势而为。

老子说了几千年的无为而为,后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我们并不了解天道,天道古人解释的太过模糊,虽然周易给出了阴阳天道理论,但是并不够完善。而今波弦分形理论真正解开了天之道理的客观规律,才让几千年的阴阳理论真正成为科学的理论。

只要大家读懂波弦分形理论,明白老子的无为而为思想,从而把两者融合就可以真正的达到天人合一。

只有达到天人合一,才能在事业上无往而不利!下面我们就简单讨论下人的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吧!

1、情绪化的控制

人性是存在贪嗔痴的!

贪就是想得到对自己有利的心念,而有了这个贪念,在市场上就会存在急功近利,一夜暴富,天天想涨停的心态。买进最好是最低价,卖出最好是最高价,不仅要吃鱼身而且还要吃鱼头鱼尾,贪得无厌。

嗔就是得不到想要的而产生怨气,比如没买到最强的股,或者没买到爆涨的股,觉得当天或短期没跑赢大盘,这在市场上就会表现出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心态。越是怨气大越是患得患失,越是操作频繁,满电脑寻找强势股,不停追涨杀跌,在操作中甚至失去自我理智,成为一个赌徒心态了!

痴就是放不下,明知道应该怎么做是正确的,但就是放不下贪嗔这些执念。

在市场上,放不下这些执念才是致命的弱点。克服这些人性上普遍存在的弱点甚至比学习理论还要重要的多,如果贪嗔痴执念太深,即使学会了理论,在实际操作中也会被执念影响判断,从而迷失自我的正确合理的判断而造成失败,因此对于个人而言修身养性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第一位,往往一个人的成功不是靠智力绝高而是靠性格赢天下。

只有消除贪嗔痴,才能真正达到内心不骄不躁“无为”的境界,无为而为不仅是在大势已去时空仓,而是整个人的心境空下来,才能看清规律,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只有空仓和满仓顺乎规律的涨跌,与其共震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战胜自我,战胜市场。

在市场上实盘操作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情绪化!

情绪化是个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情绪化是市场上最凶猛的拦路虎。如果不能控制情绪化,就不要想在市场上成功!悟道本质是一分为二,一个是抛开个人自身主体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发展规律,一个是人自我的情绪变化。因此悟道就是明白客观规律以及自我情绪的主观变化。

那么情绪是什么?情绪就是人的思维对当下发生的事的一种条件反射!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反应。

当下发生了对自我判断产生不好时,情绪就会抵触正在发生的事,冲动产生,反抗产生。比如你碰到一个物体很烫,大脑情绪会第一反应离开。这种第一反应就是情绪,这个第一时间的情绪化反应是人体自我生存的一种保护思维。但是这种情绪化的保护思维并不是都合乎规律的,因为这种情绪化的自我保护是对当下的最小维度的事的反应,比如在股市上恰恰不需要这种最小维度的情绪化的自我保护!而是应该放眼未来,在更大维度即格局越大越能战胜市场。

例如股票正在下跌,此时是正在发生的对自我思维产生的反馈是亏钱了!由此情绪开始反馈给大脑,抵抗股票下跌这件事。而大脑对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立即第一时间给出行动指示,“卖出”!

而此时卖出指令并不是大脑思维对客观事物发展的更大维度的合理判断,而是对正在发生的当下的最小维度的情绪第一反应,所以情绪与客观的矛盾是维度不在同一个思维上造成的!此时情绪并没有深刻的思考!追涨杀跌也就在情绪化下发生了!

因此情绪不是合理的思维,错误也就产生!一卖或一买往往错误比率占多数!

所以悟道不仅仅是学习和领悟本理论,还要修身养性,达到控制自我情绪,凡成大事者必定能够做到自我情绪化的控制!正所谓大智若愚,不急不躁,因为他们伟大在于看的问题维度大,格局大。

2、无为不等于无知

无知指的是对未来预知能力的多少!预知通俗的说就是“感觉”,或者说是“天赋”,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的强弱。

如果一个人能够预知未来即将发生的事,那么情绪化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被合理控制。通常伟人都很淡定,“举重若轻,谈笑风生”。那是因为他们都有预知和判断未来的趋势能力,在已经知道当前和未来将会发生的事,大脑就会很冷静,并不会对当下所发生的事产生情绪化的抵抗!

因此,学习知识、道理、规律,并领悟“道”而合理正确的预知未来才是控制情绪的根本方法,否则一切的一切都是心灵鸡汤,一切都是空谈!

3、为学

理论联系实际是求学为学的根本方法,刻舟求剑讲的就是哲学思想中变与不变的关系,剑落下水后,剑的位置没变,但是船的位置变了!这就是理论不变,但实际中的事物却总是在变,这种变与不变总是相对的。

所以我们在学习波弦分形论时要把理论知识理解透彻,知道事物为何会发生波弦分形形态轨迹,为何遵循这个波弦轨迹运行,又为何而变,只有知其然,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正确的分析出其商品价格或指数的运行轨迹。

只有不断的复盘,不断的在书中,特别是离,震,兑乾态的分形篇章中找出对应的理论进行解读,才能慢慢把别人的理论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真正认识市场理解市场,才能顺势而为,走向成功。

4、因果循环

老子:天地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不是指天地不仁,不公平对待,而是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有序的发展。下面我们来深刻的认识什么是公平。

首先我们要了解三六九等的意义!在后记河图洛书中阐述了三六九的数学分形意义!

什么是三六九等?就是任何事物发展的过程总是以三波弦形态前进发展的。同样以三波弦递归消亡。无论是发展或消亡都是可分形的,三进行再分形就是九,那么第一弦就分形为一二三,第二弦就分形为四五六,第三弦就分形为七八九。因此,三六九等就是指三个不同分形阶段。古代皇帝是人中之龙,因此属于第三阶段九,因为高人一等。为乾,为至尊。

三是指普通人,而六是指下等人,俗语就是指地痞流氓无赖。为何这样分?因为这是一个发展的规律,递进规律,人可以一分为二的定义为有德之人和无德之人,他们是对立的,就好比警察和违法者的关系。而古人把有德之人定义为三第一阶段,对立的无德之人定义为六即第二阶段,而经过学习升华为圣人,伟人则成为九即第三阶段的递进再发展。而皇帝自认为是圣人伟人天地之间最有德的人,所以称九。

在我们社会关系中,人也确实分三六九等,假如从财富地位分,有的人出生就是第三阶段“九等至尊”,比如那些顶级的富二代。

而有的人出生就是三等第一阶段的人,比如那些普普通通的穷孩子,出生就是苦哈哈的!但是三六九等的社会并不是说造物者对人类是不公平的,非也,老子说:万物为刍狗!就是指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公平的按照波弦有序发展的。

之所以这个世界显得不公平,一切都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各自为营的,即不是整齐划一的所有事物同步的从起点到终点这样有序的共同进步发展的,而是不同个体不同维度形态呈现的一种无序的混合状态的各自不同步的多样性的世界!

所以佛说:一切皆有因果,当下发生的一定不是一撮而就的,而是前因造就了当下的果,而当下的因又造就了后世的果。这就是佛家的前身后世的因果轮回。

如果你不读懂《波弦分形论》就无法理解佛法到底是什么,就不懂为何人分三六九等,就会抱怨上苍的不公。

富二代的因是上一辈的努力奋斗造就的果,如果你努力奋斗了,那么你后世也会得到好的果。如果你抱怨懒怠,那么你也造就了你后世的果!

九的当下至尊是前面的因造就的,也就是前世已经经历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因才有了当今的果。而世界是公平的,因为规律不会改变,物极必反,所以才有:富不过三代之说。事物永远不会一直存在于第三阶段的乾态中,你当今的苦,说明前世经历过乐,你当今的乐也必定会造就后世的苦,人生苦乐总是此起彼伏的!此起彼伏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所以,无论我们当前面对的是顺境还是困境,都无需抱怨!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尽力把事做好,只要乐观的面对人生,人生的第三个阶段自然会来,人生也就自然会快乐的!

所以,股市涨跌自有规律,不用抱怨股市,不用抱怨涨跌,不用抱怨别人,只要自己通过努力学习知识,领悟并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做到顺势而为,人生岂不快哉?

5、行百里者半九十

大家常把行百里者半九十中的半解释为路程,指走了九十里才走一半路程,这中逻辑是错误的,从数学上显而易见,九十里怎么是一百里的一半?在这里作者以波弦理论角度去解释这句话的本意。

其实这句话是指人性的懈怠,行百里者,这个“百里”是指路程,“者”是指人,所以后面“半九十”的“半”也是指人,“九十”是指路程。假设一个成功的路程是一百里,那么很多人都坚持不到九十里,半在这里是个概念数词。可以说是一半的人,也可以说是很多人,而实际上从人性本质上说有七成的人都缺发坚持不懈的努力恒心。老板和员工的区别不仅仅是智力,更多的是不屈不挠的坚持奋斗的恒心。这句话是从哲理层面对事物发展的一种阐述,是对于在成功路上的坚持的重要性说明。

我们在学习了波弦分形论后,会发现事物发展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三个阶段波弦特征。而三个阶段中的第二个阶段是非常残酷的,在《易经》里称为“震”,震,顾名思义就是震动,震荡,颠覆的意思。我们从波弦图中更容易理解“震”的含义,第二个震荡波态基本否定了前面所有的努力,甚至回归到起点,以前一切的努力奋斗都即将成为泡影。这是成功路上必经的一次洗礼。只有极少数人可以通过这个极度让人失望甚至绝望的时期。所以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指很多人过不了这个坎,这也是社会中真正能够成功的人是极少数的原因。更多的人都处在一个安定的平行态中,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第一阶段粒态下生活。

在证券市场上,兑乾态的空间是离态空间的接近四倍。但是在收获这个兑乾态空间时必须要经历震态的下跌,很少有人能在意志上度过这个震态阶段,坚持走向兑乾态的成功!这就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证券市场有句话叫“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其实利润往往就那么几天就可以完成,但是前面的等待却是漫长的。就是前面九十里都是磨练,而最后十里才是收获,可是很多人经历了前面九十里,却放弃了最后十里!

从波弦分形图可以看到,乾态总是连续的阳爻组成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前面百分九十的等待都是为了这最后的乾态。

所以,要想成功,必定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去面对以及克服震态的残酷过程,才能迎来乾态的胜利曙光!

6、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首好诗好在其诗中的意境具有人生激励和指导意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最绝妙的好诗。因为此诗揭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认知习惯。通常大多数人都在生活和工作中只在乎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反到迷失了自我方向,丢失了更大的目标和利益而因小失大。

我们都知道格局的意义,格用现在的术语就是指事物维度的分形,局就是指事物的发展方向和结果,用现在的名词就是指路径,轨道。

所以格局就是指我们认识事物发展的分形,从而对事物的路径结果的预测。格局大,就是指分析事物的维度高,站在更高维度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把握好大方向。只要大格局不错,大方向不错,局部正如波弦分形图一样,无论多么复杂难分辨但最终运行结果还是会遵循高维度的结果。因此,我们做事为人不能总是围绕着小维度的事纠结,从而迷失了高维度的结果。

为何在股票市场要提到格局这个概念?因为通过《波弦分形论》发现,越分形,波弦形态越复杂,当我们从一爻度分形到七爻度时,就是一个从简单的三弦到几百弦的过程,而反过来看,七爻上百弦也可以递归到三生七弦。

这就是为何本书总是以三生七弦来定义市场形态的根本原因,其本意就是为了简化不必要的低维度的内分形。然而很多股民都存在一个现象,特别关心细节,格局非常小,小到在乎每一分每一秒的涨跌,假如我们把年线看作是三爻,那么季线,月线,周线,日线就是四爻,五爻,六爻,七爻,好了,大家看看七爻波弦分形图里的细节有多么复杂,就知道日线分形的难度有多大,期间包括:粒态定义、波态定义、三生七止定义、平行态定义、倾斜态定义、不三不四形态定义,这些定义混在一起,犬牙交错,足以让你眼花缭乱,如坠云雾。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在实践应用中恰恰相反,是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股市投资也是一样,在学习波弦分形理论时是复杂的过程,但是在实盘操作时就要反向的从复杂到简单的应用。

大道至简,无为而无不为,这才是我们在市场里保持的一个根本原则。

7**、** 市场体用关系

要想预知未来,就要学习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不是为学的方法。市场的规律包括两点:第一波弦分形理论,此为体。第二事物彼此之间的生克关系,此为用。

只要大家领悟了波弦分形这个规律,市场就是可以预知的!规律是我们认识事物发展的一个固定的公式,或者说是一个固定的模式。而实际生活中,我们所观察到的事物或所应用的事物并不会在我们已知的分形周期中,事实是见到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物总是存在于未知的分形爻度中。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并不是同步的或者同分形爻度的发展,而是此起彼伏的无序的不同分形爻度的不同步的混合发展。好比股市,有的企业上市犹如一粒种子刚刚发芽处在初始,有的企业刚上市但已经处在凋零时期,已经处在镜像的对立周期,没多久就退市破产了!也有的企业上市正好处在乾态,其业绩蒸蒸日上,股价节节攀高 。所以我们不要在市场中想当然的认为任何企业上市第一天都是从第一阶段离态开始的,或第几爻度开始的,这一点一定要理解透彻。因此我们对于个股或指数分析首先要判断出它的分形爻度的自相似性,而非知道准确的分形爻度,这也是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理解体用关系,用不是纯粹的单一的存在,而是多爻度多物质之间的平行相互克制的制约形式共存的。比如一棵树按照客观的体,应该是遵循波弦分形形态结构经历三生七止到对立消亡,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被外界干扰终止了发展,例如雷电,动物的咀嚼等导致死亡。因此,我们在分析事物时,不能只单一的片面的以体分析事物,却忽视了复杂的用的生克关系,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完整的、更全面的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在市场中,我们分为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其实这两种分析就是体和用的关系,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更好的去掌握市场趋势。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