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盆模型(费曼学习法版)
基于项目根目录中文章《恒生科技7连跌,猫笔刀回复的原因竟被删!》的内容进行整理,便于学习与实操复盘。
1. 用最简单的话讲清:什么是“鱼盆模型”?
- 本质:一个“20 日均线开关”的趋势跟随法。
- 规则:
- 收盘价在 20 日均线之上 → YES(持有/买入)。
- 收盘价在 20 日均线之下 → NO(卖出/空仓)。
- 每个指数都会给出一个“临界点”(等价于当日的 20 日均线值),越过就切换状态。
- 只看“价在均线之上还是之下”,不预测未来。
把市场想成一个装鱼的盆:水面线=20 日均线。鱼(价格)在水面线上,水多氧足、鱼活跃(趋势向上)→ 留着;鱼掉下去,可能缺氧(趋势转弱)→ 捞出来。
2. 我知道它的定义了吗?(术语与判定口径)
- 状态开关:YES=持有/买入;NO=卖出/空仓。
- 临界点:该标的当天 20 日移动平均线(文章中称“临界点”)。
- 判定时点:以“收盘价”与 20 日均线比较,避免盘中虚假突破。
- 标的范围:宽基或行业指数及其 ETF;也可用于波动较大的主题指数。
3. 我能把它教给别人吗?(操作流程)
- 入场:当 NO→YES(收盘确认)后,下一交易日按计划建/加仓。
- 离场:当 YES→NO(收盘确认)后,下一交易日按计划减/清仓。
- 空仓期:耐心等待下一个 NO→YES。
- 执行纪律:信号先于情绪;为抑制噪音,可加最小持有期/轻微缓冲,但核心仍是“价/均线相对位置”。
伪代码:
python
if close_today > ma20_today and state == "NO":
state = "YES" # 次日按计划买入
elif close_today < ma20_today and state == "YES":
state = "NO" # 次日按计划卖出/清仓
else:
pass # 维持原状态4. 它为什么可能有效?(直觉与结构)
- 抓大放小:单边上涨能吃到主升大段;大熊市能较早退出,显著缩小回撤。
- 低胜率 × 高盈亏比:震荡期胜率不高,但“亏小赢大”,长期仍可正期望值。
- 文章回测摘要(以沪深 300 为例,近约 20 年):
- 指数累计约 +296%,年化约 7.2%。
- 20 日均线策略累计约 +1126%,年化约 13.5%。
- 前 10 年超额显著;后 10 年超额明显收窄(见下一节)。
5. 何时更强,何时变弱?(适用边界)
- 更强的场景:波动更大的指数更适配(文章中的经验排序:科创板 > 创业板 > 中证1000 > 中证500 > 沪深300)。
- 变弱的原因:2015 年后做空与对冲工具更完善(如股指期货),市场波动收敛、拉扯增多 → 20 日均线更易被“反复打脸”。
- 经验提示:
- 牛熊切换期/单边大行情更友好;
- 长期箱体震荡更容易频繁止损,超额缩水。
6. 我有哪些证据?(文章中的数据与结论)
- 以沪深 300 为例:
- 约 20 年指数累计 +296%,20 日均线策略累计 +1126%。
- 前 10 年:指数约 +253%,策略约 +956%,超额非常明显。
- 后 10 年:指数约 +12%,策略约 +16%,仅小幅正超额,优势弱化。
- 由此结论:方法长期可行,但依赖“趋势与波动”。震荡变多、波动变小,优势下降。
注:以上数字为文章摘录与归纳,口径为“以收盘价与 MA20 比较、收盘确认信号”。
7. 怎么落地到日常交易?(实操清单)
- 标的与频率:选定指数/ETF,日线级别,每日收盘后一次性决策。
- 交易规则:预设成交口径(次日开盘/定时撮合),纳入滑点与手续费假设。
- 资金管理:根据波动与回撤承受度设置基准仓位与加减仓节奏。
- 记录复盘:表格跟踪“日期 / 收盘价 / MA20 / 状态 / 动作 / 仓位 / 收益”。
- 适配性评估:优先用于高波动且无期货对冲的指数(如科创/创业等)。
8. 常见误区与纠偏
- 盘中追涨杀跌:以收盘价判定,避免盘中假信号。
- 过度调参:稳定可执行 > 事后拟合;参数漂移会稀释优势。
- 情绪化干预:这是概率工具,不等于次次都对;靠长期执行体现期望值。
9. 与原文观点的对应关系(要点对照)
- “YES/NO + 临界点(20 日均线)”是核心表达方式。
- 震荡市胜率不高但盈亏比结构友好;牛市吃段、熊市避险。
- 2015 年后市场结构变化使得超额显著弱化;更适合高波动、无期货对冲板块。
- 文中亦提及参考广发“鱼盆模型升级版”进行修正,目标是提升胜率,但基本思想仍基于 20 日均线的状态开关。
10. 一句话小结
鱼盆模型 = 用 20 日均线做“开关”的趋势跟随法:不追求次次正确,靠“赢大亏小”的结构获取长期正期望;在大趋势与高波动更亮眼,在震荡环境要有承受“打脸”的心理与仓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