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ver_image

养网站防老第4步:手动调整布局和样式

原创 我是哥飞 [ 哥飞 ](<javascript:void(0);>)


大家好,我是哥飞。

网站养老系列哥飞已经更新了5篇了:

养网站防老:网站可以做成一生的事业

养网站防老第1步,挖掘出第1个需求

养网站防老第2步:分析搜索意图

养网站防老第1.5步:用一个公式来判断关键词是否值得做,让你选择关键词不再犹豫

养网站防老第3步:根据搜索意图使用ChatGPT的GPT4生成网页

今天我们紧接着第3步,在GPT4生成的网页上进行一些手动调整,让布局和样式更好看一点。

昨天的网页长这样:

调整后的网页长下面这样:

这里为了截图方便,正文国家列表只保留了三个,其它都暂时隐藏了

我们来一一看一下,改了哪些地方。

1、Logo

左右两边是 Logo 调整前后对比:

这里哥飞没有去设计图片Logo,直接用黑色背景加白色文字加圆角形式实现的文字Logo。

大多数时候我们快速上线一个网站时,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做文字Logo。

首页 html 代码如下:


&lt;h1 class="logo"&gt;  &lt;a href="./"&gt;Phone Number Generator&lt;/a&gt;&lt;/h1&gt;

内页 html 代码如下:


&lt;div class="logo"&gt;  &lt;a href="./"&gt;Phone Number Generator&lt;/a&gt;</div

可以看到首页和内页的区别就是首页logo这里哥飞用了h1,而内页直接用的 div 。这是因为内页的 h1 另有别的,所以logo这里不能放h1。

对应的 css 代码如下:


.logo{    float: left;    font-size: 22px;    font-weight: bold;    font-style: normal;    height: 34px;    line-height: 34px;    background-color: black;    padding: 0 8px;    border-radius: 6px;    margin: 0;}.logo a{    color:white;}

因为既有 h1 也有 div ,所以这里通过 font-style : normal; 去掉h1的默认字体样式。其它的都是常规css写法了,如果不会的话,可以先学习一下前端基础。

另外说明下,哥飞也不是专业前端,所以写法可能不专业,可能会有更好的写法,但是没关系,不用纠结技术细节,只要页面看起来能达到效果就行。

2、菜单栏

上下两个图是导航栏修改前后对比:

可以看到,增加了“Home”即首页的导航链接,另外还给每个导航链接增加了背景色和圆角。

html 代码如下:


&lt;div class="country-list"&gt;    &lt;a class="curr" href="./"&gt;Home&lt;/a&gt;    &lt;a href="chin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China&lt;/a&gt;    &lt;a href="indi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India&lt;/a&gt;    &lt;a href="us-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US&lt;/a&gt;    &lt;a href="indonesi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Indonesia&lt;/a&gt;    &lt;a href="brazil-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Brazil&lt;/a&gt;    &lt;a href="pakistan-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Pakistan&lt;/a&gt;    &lt;a href="nigeri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Nigeria&lt;/a&gt;    &lt;a href="bangladesh-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Bangladesh&lt;/a&gt;    &lt;a href="russi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Russia&lt;/a&gt;    &lt;a href="japan-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Japan&lt;/a&gt;&lt;/div&gt;

对应的 css 代码如下:


.country-list {    float: left;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country-list a {    display: block;    float: left;    height: 34px;    line-height: 34px;    margin-right: 10px;    margin-top: 10px;    padding: 0 10px;    background-color: #e0e0e0;    border-radius: 5px;    transition: background-color 0.3s;    color: #333;}.country-list a.curr{    color:#2c89a0;    font-weight: bold;}.country-list a:hover {    background-color: #d0d0d0;}

增加了个 curr 类,用来标识当前页面。

3、页头

上下两图是修改前后页头对比:

页头整体背景改成了白色,并且让页头宽度等于网页宽度,还修改了logo和导航位置,不再居中布局,而是改为左对齐布局。

html 代码如下:


<header>    <nav>        &lt;h1 class="logo"&gt;            &lt;a href="./"&gt;Phone Number Generator&lt;/a&gt;        &lt;/h1&gt;  
        &lt;div class="country-list"&gt;            &lt;a class="curr" href="./"&gt;Home&lt;/a&gt;            &lt;a href="chin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China&lt;/a&gt;            &lt;a href="indi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India&lt;/a&gt;            &lt;a href="us-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US&lt;/a&gt;            &lt;a href="indonesi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Indonesia&lt;/a&gt;            &lt;a href="brazil-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Brazil&lt;/a&gt;            &lt;a href="pakistan-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Pakistan&lt;/a&gt;            &lt;a href="nigeri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Nigeria&lt;/a&gt;            &lt;a href="bangladesh-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Bangladesh&lt;/a&gt;            &lt;a href="russi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Russia&lt;/a&gt;            &lt;a href="japan-phone-number-generator.html"&gt;Japan&lt;/a&gt;        &lt;/div&gt;    </nav></header>

对应的 css 代码如下:


body {    background-color: #f4f4f8;    color: #333;    line-height: 1.5;    padding: 0;}  
header {    width:100%;    margin-bottom: 20px;    padding: 20px 0;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color: #fff;    overflow: hidden;}header nav{    width:100%;    max-width: 1000px;    margin: 0 auto;}

其它 logo 和导航的 css 代码前文已经贴出来过,这里就不再贴出来了。

4、按钮样式

左右两图是修改前后对比:

默认按钮颜色不再用色块,而是改为了白色背景色,增加了按钮的边框颜色。

这样好处是,一眼望过去,不会整个页面都是蓝绿色按钮。

html 代码保持不变:


&lt;a href="china-phone-number-generator.html" title="Generate China Phone Number"&gt;    <button>China Phone Number Generator</button>&lt;/a&gt;

只修改了 css 代码:


button {    color: #247a8c;    border: solid 1px #2c89a0;    background-color: #fff;    padding: 10px 20px;    border-radius: 5px;    cursor: pointer;    transition: background-color 0.3s;}button:hover {    background-color: #247a8c;    color: white;}

5、footer

页脚增加了常规的版权文字:


<footer>    Copyright 2023 &copy; &lt;a href="./" style="color:#333;"&gt;Phone Number Generator&lt;/a&gt;. All rights reserved.</footer>

显示出来的效果如下:

好了,首页的改动我们就说完了。

当然,这得说明下,这只是哥飞的改动思路,你还可以有更好的改动方向。

后续的步骤大概如下:

1、制作内页

2、站内优化和内链建设

3 、增加多语 言支持

4、注册域名设置解析,部署代码,上线

5、增加外链

6、提交搜索引擎后台等待收录

7、观察搜索引擎排名数据进行调整

8、宣传推广

欢迎关注哥飞公众号,接收后续文章推送。

哥飞从7月2日开始发起了一个付费社群,群友们都是人才:

入群100天,哥飞的朋友们手握百万流量,支付订单滚滚来

哥飞还提出了养网站防老概念《 养网站防老:网站可以做成一生的事业 》:

6、做网站就像是种树一样,先种下第一棵树,再种下第二棵树,慢慢你就有了一个小果园,收成会越来越好;

7、尽量多种几种不同品种的果树,既可以使得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吃,又可以防止“病虫害”导致同种果树死亡;

8、网站可以做成一生的事业,只要碳基生命还存在,就还会有网站的需求,我们就还能靠网站来赚钱;

9、养儿防老不如养网站防老。

我是哥飞,公众号:哥飞 养网站防老:网站可以做成一生的事业

哥飞也给大家说了《 2023年了,为什么还要做网站?为的是可控的流量,可控的用户,可控的收入。

哥飞的社群就是围绕着“养网站防老”话题,带着大家一起做网站赚钱,让每一位朋友都能够慢慢有一个自己的小果园。

社群目前暂时是微信群形态,有一个配套的网站,已上线第一版,社群内朋友可见。

社群主要面向技术开发者、产品经理、设计师等人群,大家一起讨论独立开发、出海产品、流量获取、流量变现等话题。

社群讨论的话题主要是围绕着网站来的,用网站来承接流量,然后变现。
那么就要考虑做什么网站,所以需要去挖掘需求。

然后去搞流量,可以是SEO,也可以是发帖宣传推广,还可以是付费软文。

有了流量之后就得考虑如何变现,可以是广告变现,也可以是联盟导购,更可以直接向用户收费。

目前有两个群,一群定价888元一年,目前450多人了,二群按照人数调整价格,目前83人,所以500元优惠价还剩17个位置。

社群从加入日期开始计时,365天后到期。

群里讨论很活跃,行动很迅速,大家已经做了几十个产品了。

这个社群7月2号开始运营的,到今天3个多月时间里,主要讨论了以下话题:
1、建站基础,如何快速做一个网站;
2、SEO基础,如何优化网站;
3、推广基础,如何宣传推广网站;
4、运营基础,如何运营好一个网站;
5、Adsense基础,如何靠谷歌Adsense赚广告费;
6、一些工具使用经验分享,如Semrush分析别的网站流量和出入站链接,Similarweb如何看流量;
7、基于Semrush、Similarweb等工具,如何去发掘新需求,发现新网站;
8、实战经验,如何去抓住新词热词做网站,从搜索引擎获取流量。

以及其他更多相关话题,欢迎加哥飞微信 qiayue 加入社群大家一起出海赚钱,养网站防老。

[ 取消 ](<javascript:void(0);>) [ 允许 ](<javascript:void(0);>)

[ 取消 ](<javascript:void(0);>) [ 允许 ](<javascript:void(0);>)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