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0009:红酒换购
有些事情,
越简单,
越有效。
是的,有些人的赚钱套路
很简单,很草莽,但很有效。
在1688随便OEM一款几块钱的“进口红酒”,
然后在超市收银台出口支个桌子,
凭购物小票就可39元拿走两瓶礼盒装。

类似的还有凭购物小票在珠宝柜台抽奖,
中奖率但只能抵扣XXX元,差价另付,
或可以一折购买价值几千元的“珠宝”,
其实所谓“珠宝”,1688进价十几块钱,
关键是,成交率吓人的高...

上述两种项目具体收入不祥,
但行情好的时候,可以确定,
干几年够你在二线城市全款买房了。
点评:利用了营销心理学中的“沉没成本”概念,即“失之痛大于得之乐”,潜意识告诉你,你不买的话,就浪费了,就吃亏了。别小看这种心理效应,我奶奶宁可去受骗,也不相信她的亲孙子。目前这项目,一二线城市已经被玩滥了,但在低线城市仍然适用。
PS:
1我也曾买过,不是红酒,是“苹果醋”饮料,表示味道还不错;
2当时发表这篇案例时,不只一个读者问我(有的是想自己做,有的是来杠) :人家超市家大业大财大气粗,怎么会出租摊位给你操作,何况人家超市本身就肯定有这类的货品在出售。这问题问的我脑壳疼,都特么已经拿着购物小票走出收银台了,怎么还会属于超市的管辖范围呢?超市虽大,也是租的人家业主的场地啊,你租的话肯定是去找物业办公室谈,跟特么超市有毛关系?你该不会认为其它那些在收银线之外的各类小店也都是超市经营的吧?像这类眼神不好使脑子也迟钝的,建议断了创业这念想。拿购物小票来换购,并不是真的和超市有关系,而是一种营销障眼法,一来搞得好像跟超市有关系似的比较有公信力,二来是装模作样设立一种门槛(凭小票换购、抽奖中奖),假装是一种可以占的“便宜”人们才会珍惜,才会觉得“不换就亏了”,利用了【沉没成本】心理效应。
另,与案例中这种【人性思维】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情感陪护》
●《案例:足浴店鱼塘战术》
●《案例:净水器试用》
●《案例:虚荣心生意》
●《案例:礼仪培训》
●《案例:HIV试纸》
●《案例:迷信生意》
●《案例:追星生意》
●《案例:男装实体》
●《案例:企业堪舆》
●《案例:抖音自媒体》
与案例中这种线下实体业务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床品家纺营销》
●《案例:足浴店鱼塘战术》
●《案例:家电清洗》
●《案例:净水器试用》
●《案例:水疗会馆》
●《案例:迷你小火锅》
●《案例:男装实体》
●《案例:线下轻创业若干》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