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0071:头发经济
枕头上有头发,
梳子上有头发,
衣服上有头发,
地上也有头发,
唯独头上没有...
最近获知有人在各大平台卖“自制洗发水”:


作为一门小生意,我觉得挺好的:
1不管手艺怎么样,效果如何,反正不入口,高低出不了事故;
2原料皆是各种草药,成本低的要死,只要出单,就能保证利润;
3这种纯天然的、原生态的本草类产品,现下很受大众追捧,算是个很好的趋势;
另外,在营销难易程度上,也很友好,
因为以视频/直播的形式来引流获客的话,
生产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很棒的内容素材。
这个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极具吸引力:
哪怕你的技能像@黑猫厨房一样稀烂,
哪怕你的制品像@手工耿一样没有卵用,
一定要理解这句话:
你真正的产品并非技能或制品,
而是这个“亲力亲为的过程”。
人们乐于观赏这种一个物品从原材料形态
一步一步被加工成一件成品的过程,很爽。
比如小米4手机上市时,就是靠那个
爆火的视频《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吸粉无数,
被营销界奉为经典的传播案例。
再简单一点的话,互联网上也有
很多爱看那种“刮牛蹄子”视频的,
很猎奇很解压,有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
继续说洗发水,曾有网友回忆说:
1988年,海飞丝洗发水是被当作奢侈品来卖的。当时她妈妈的工资一个月128元,而海飞丝售价28元一瓶,比他们家一个月买菜、买肉的钱还多。所以她们全家都觉得,用海飞丝洗过的头和别的头就是不一样,她还经常向同学们炫耀:来,你闻闻,不一样吧?
顺带提一句,为啥当年宝洁产品买那么贵呢?
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撇脂定价法】
指的是当生产厂家把新产品推向市场时,
利用部分消费者的求新心理定一个高价,
就像用勺子撇取牛奶中的脂肪层那样
先从他们那里取得一部分高额利润,
然后再把价格降下来适应大众水平。
【撇脂定价法】的特点是:
1可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
2可用高价激发消费者虚荣心和攀比欲;
3可用高价来控制市场成长速度,使产能足以应付需求;
4为价格的下调留出空间。
各种电子产品比如手机新款上市时,
一般也会采用这种定价策略。
多年来洗护发市场被国际品牌长期牢牢占据,
它们凭借品牌和资金实力,通过科技、广告
甚至是低价策略和收购策略打压着国产品牌,
在渠道上,品牌效应上几乎形成垄断。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和聪明了,
不再被那些高大上的花里胡哨的
品牌名、科技名词、功效介绍忽悠了,
比如近年出现了一个名词:【成分党】。
成分党不再盲目迷信品牌或营销说辞,
开始转向对化妆品成分的挖掘,
将关注点回归到本质上,
即产品的安全与功效:
我管你是XX品牌、XX科技,
我只看产品含有哪些成分。
小红书上成分党的笔记已超10W条,
成分党的思维就是一句话:
产品千万条,科学第一条。
而这种天然本草洗发水,
在中药成分上的探讨空间就更大了,
也更迎合了人们对原生态产品的需求。
【艾瑞咨询】在《2022年女性精致美学白皮书》中提到:
有兴趣玩一玩这个项目的话,
关于产品配方、视频文案等,
都有同行案例可供参考借鉴,
这里就不赘述了。
案例讲完,说一说行业趋势,
小生意,也映射出了大赛道,
下面说说这个行业:头发经济。
这绝对是一个妥妥的“新赛道”。
洗发水,绝不仅仅是用来“洗”头发,
不管哪家产品,进口/国产/石化/天然,
几乎没有哪一家不强调“防脱”功效,
谁家不防脱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头发这玩意
它虽然没有直接长在脸上,但是
你绝不能否认它对颜值的影响之巨大,
头上有那几根毛和没那几根毛的差别,
毫不夸张的说,根本就不是同一个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报告称:
目前中国脱发人群超2.5亿,
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脱发。
这个数字在2014年【新华社】的报道中还仅是1.6亿,
短短几年时间,脱发人数就从1.6亿增长到了2.5亿人。
2022年9月25日,李佳琦直播间
上架了一款防脱护理精华黑宝瓶,
一经上架,迅速售罄,销量突破2W+。
【谷歌趋势】数据显示:
在2021年5月至2022年期间,与头发护理相关的产品搜索频率非常高,带动销售额增长了。与头发有关的产品与行业,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在小红书上搜索发现:
●“脱发”词条浏览量超过1.2亿次,相关笔记数量超过75万条;
●“发际线”词条浏览量超过1.3亿次,相关笔记数量超过46万条;
●“生发”词条浏览量超过8033万次,相关笔记数量超过30万条。
“发量焦虑”正困扰着很多人甚至很多人群,
而不只是中老年男性才会秃,还有其它人群,
比如白领群体,【CBNData+罗技】在《2021职场白领健康图鉴》中提到:
比如宝妈群体,【MobTech+美柚】在《2021年95后宝妈人群洞察》中提到:
比如富人群体,【招商信诺】在《2020中国高净值人群健康投资白皮书》中提到:
比如小女生,【招商信诺】在《2022年『Z世代』女性洞察报告》中提到:
总之,脱发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的问题,
甚至包括那些正值青春年少的年轻人,
脱发焦虑火速蔓延,点燃了多个行业,
同时也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其中,
专研防脱的“可氏利夫”获数千万元人民币投资。
【CBNData】在《2022科学生发白皮书》中显示:
下图是【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的
接下来几年内该行业的发展走势图:
另外,知乎上有个人叫@毛发医生徐鲁,
当时知乎平台推出“知+”付费投放业务时,
各代理商们就是以此人为案例来进行营销的,
这也侧面说明了他生意的市场和利润有多大:
说完行业,也叨叨一句别的:
凡是提及“大趋势”/“新赛道”时,
总有人觉得话题过于宏大,不接地气,
貌似跟自由职业者/草根创业者们无关,
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格局小了,
其实轻创业、低成本创收等概念,
并非只靠你知道某种所谓“套路”就可以,
而是需要同时建立在宏观和微观这两个维度上,
任何行业都有高不可攀的巨头,但这并不代表
普通人就完全无法入场,因为想赚钱的话,
不应仅仅局限于某种单一的盈利形式,
完全可以头脑风暴发散思维,
比如可利用某种趋势或话题:
1可以DIY自己的小项目:就像【头发经济】(案例A0071)虽然很宏大,但就是有人在短视频平台上销售自制的本草防脱洗发水;
2可以在旧基础上来一波行业创新:就像【生活服务】(案例A0025)虽然很宏大,但就是有人能靠跳脱的想象力把营销做出花来,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一统江湖;
3可以做信息差倒卖生意:就像【追星经济】(案例A0013)虽然很宏大,但就是有人能在爱豆粉丝群里销售DIY手机壳赚钱;
4可以起盘行业细分自媒体:就像【心理健康】(案例A0029)虽然很宏大,但就是有人能通过制作一款类似电台的APP盈利;
5可以售卖行业周边“虚拟服务”:就像【奢侈品经济】(案例A0059)虽然很宏大,但就是有人做手工养护奢侈品的周边生意;
6可以做知识付费或咨询/培训生意:就像【求职经济】(案例A0066)虽然很宏大,但就是有人靠教授各种求职技巧来赚钱;
7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或人脉做一名长袖善舞的中间人:就像【颜值经济】(案例A0012)虽然很宏大,但就是有人给医美机构做中介掮客发横财;
8再不济,就算是去求职打工,也可以顺藤摸瓜朝着这个方向使劲儿,总比盲目投身那些苟延残喘的夕阳产业要更有优势,这就好比快车和慢车,这就好比大树底下好乘凉,如果行业都不是好行业,企业又怎能蓬勃发展,因为行业状况就是企业的天花板,如果企业都生存艰难,打工人再努力也很难升职加薪,因为企业效益就是职员的天花板...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