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0069:内推生意
创业赚钱,即使孤身一人,
也要踏出千军万马的气势。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
事实证明也确实有很多人
把这句话落到了实处。
人们找工作时,大部分情况下,
在招聘平台上看到的信息都是假的,
一望无际的月薪过万+双休不加班,
结果去了以后才知道,
过万是上限不是保底,
该加班照样还得加班。
其实招聘方也是不得已,
大家为搏眼球都这么干,
你太实在就没人打理你,
只能是硬着头皮吹牛逼。
也有企业为了抢人高价砸钱,
后期再把没能力的人洗出去。
为了弥补招聘平台的不足,
有人就想出了方法:内推。
即是企业内部员工帮忙介绍应聘者,
从而绕过招聘平台这些中介机构,
内推尤其流行于互联网行业中,
甚至慢慢的,这成了一门生意。
在这个“内推市场”中,
据我所知大致有两种类型:
1真内推(真实企业员工发起)
2假内推(非企业员工发起)
下面分开来说说。
一、真内推
很多大厂为了招人,鼓励员工内推,
为了调动积极性,设立相应奖励制度,
一张网传图显示:
【滴滴】的内推奖励从D5-D10/M4以上职级,内推奖金从4000元到60000元不等,而针对【橙心优选】(滴滴旗下一家社区电商平台)的平台运营部岗位“重磅加码”,奖金翻番:

另外,在【脉脉】的“职言区”,网友先后匿名透露企业内推奖金:
●快手内推k3级别奖励约10000元;
●腾讯内推p9级别员工奖励6000元;
●字节跳动内推基础岗位大部分奖励2000元及以下、2-1级别员工奖励5000元。
于是这就成了很多员工的财富密码,
在工作之余专门致力于这项“副业”,
管你内还是不内,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身边的人数量有限,那就继续线上撒网,
此类大厂员工,在招聘软件上比比皆是:

知乎上也曾经遍布大量字节员工的内推码:
在这些致力于内推副业的大厂员工中,
还有一些人把这件事玩出了新高度,
比如拿字节跳动公司来举例:
字节最出名的“内推王”是@陈嘉闵,光是其为内推开设的公众号【内推熊】就有粉丝近十万,简介中称“字节跳动内推offer过千”,在B站曾有一位名叫@我是雨蒙蒙的UP主对其进行过采访,称其一年成功内推600人,内推奖金高达30万元。
在企业的公开鼓励下,
内推在大厂招人渠道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下面放几则行业报告中的具体数据:
【艾瑞咨询】在《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市场发展半年报告》中提到:
【RenaRen】在《企业经营状况与招聘调查报告》中提到:
【脉脉】在《2020脉脉招聘中高端人才趋势蓝宝书》中提到:
【Fastdata极数】在《2021年中国互联网招聘行业报告》中提到:
二、假内推
在内推模式大行其道时,
很多并非大厂员工的人,
也注意到了这个赚钱领域,
虽然自己不是真实内部员工,
但不耽误就着这个噱头发挥。
比如有人在知乎上面发帖,
他回答了将近一千个问题,
外加3000多个提问(钓鱼问题),
基本都是宣传自己的“内推业务”,
专门帮互联网行业找工作的人对接:
他还有几百个QQ群和微信群,
这个生意做得可谓“千军万马”,
但说白了就是空手套白狼,
靠着无成本的人力资源发大财。
同时还在【知识星球】建立了大量付费群,
各个地区各个细分领域的都有(群费66块钱/年),
合着在招聘方和应聘者这两头都赚钱:
北上广深的互联网人士海了去了,
一个群进个几百人就是几万块,
几十个群就是两三百万...
目前这些群现在搜不到了,
因为他又开发了专门的小程序,
把资源全部转移到小程序上面去了,
但他的主群还在(77元/年),
运行三年,盈利七八十万,
俨然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顶级猎头。
同时,他的这个小程序,
靠着推荐有奖等等设定,
找用户主动去拉人拓展业务,
说是全自动生意,也不为过。
如今,内推生意中,不光是他,
已经出现了很多淘金者,
你就看微信公众号吧:
在之前的案例中讲过不少关于
“专家思维”和“掮客思维”的例子,
而本文中这种内推生意玩家们,
则是把这两种思维进行了整合:
以“招聘专家”的IP人设,
运营“人力掮客”的生意。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