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0044:同情心生意
东厂不敢杀的人我来杀,
东厂不敢管的事我来管,
一句话,
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
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
——《龙门飞甲》
世界上总会有一部分人
就是这么草莽、这么狂妄、
这么不讲理、这么百无禁忌,
别人不敢想的事,他敢去想,
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去做,
所以哪怕很傻瓜白痴的套路,
他却能日进斗金你说气人不,
比如利用别人的同情心赚钱。
抖音上有个人,租了个带仓库的院子,
捕狗、偷狗、买狗,集中养到院子里,
把自己包装成收养流浪狗的公益人士,
开播求赞助打赏,吸引大量爱狗人士,
短短半年,赚了160W(后被揭发),
你以为他在做公益,其实他在做生意:

其实这人就是一狗贩子,
谁私信他要求领养他直接拉黑,
粉丝们的赞助费大部分自己揣兜里,
剩余小部分用于维持“肉狗”生命,
卖出去的话又是一部分收入:

账号就是有意设计和包装过的,
其实他本人样貌和直播画风很抽离,
又是奢侈品包包,又是豪车的:


这不就是明摆着诈骗嘛,
但虽然账号被揭发封禁,
人家本人却屁事都没有,
赚的钱也全都安然无恙。
同情心+网络的传播效应,
使得我们的爱心被人利用,
成为别有用心者的敛财工具,
在业内,这种手段有个名字,
美其名曰为:【悲情营销】。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还有:

这位“滞销大爷”想必很多人都见过,
他的照片被不同的商家用来卖苹果、笋、菠萝…
简直天下没有他卖不出去的农产品。
然而调查显示照片是很早之前拍的,
是商家为了故意营造果农贫苦形象
最大限度唤起人的同情心而摆拍的。
目的就是将同情心转化为购买力赚钱。
然而卖的产品往往价格更高且多是残次品:

很多人出于同情心购买过“滞销苹果”,
但收到的苹果很多都是烂掉的没法吃,
在跟客服交涉时卖家会打可怜牌,
甚至要求顾客送上五星好评...
以上这些还只是某种缺德的个人行为,
其实还有更大的,更具有欺骗性的,
但因为他们的包装更专业、更华丽,
从而使人们的戒备心理放的更低,
传播范围也更广泛、更堂而皇之,
比如融资几千万的AA筹、BB筹,
号称是为那些大病患者筹款。
很早之前我就知道这玩意,
因为经常有人把筹款入口
发到我知乎回答评论区打广告。
后来一个视频,轰动了朋友圈,名为:
《卧底某某筹:医院扫楼,筹款每单提成》
该视频中的记者报道称:
某某筹款平台在全国40多个城市医院
安排地推人员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除了教患者如何在平台发起筹款外,
还会教授如何撰写感人故事博取同情,
提高筹款成功率。更加魔幻的是,
这项工作居然是有绩效考核的,
且对地推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
每月最少完成35单筹款的指标,
另外每促成一单筹款最高可提成150元,
此种制度下些地推人员可以月入过万。


还是那句话:
你以为他们在做公益,
而其实他们在做生意。
你以为它是一个公益组织,
而其实它是一个商业公司。
PS:
记录以上案例,绝不是怂恿他人去效仿,
只是科普一下这种客观存在的商业现象,
拓宽视野,引发思考,顺便避坑。
题外话:
利用同情心和爱心,看起来是野路子,
但其实早已被证实了其科学依据和原理,
并被商业营销界作为一种理论广泛运用,
比如【腾讯媒体研究院】&【芒种特训营】
在《新媒体运营观察报告》中就曾指出:

另,与案例中这种【灰产套路】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足浴店鱼塘战术》
●《案例:HIV试纸》
●《案例:虚荣心生意》
●《案例:医美掮客》
●《案例:迷信生意》
与案例中这种【抖音玩法】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抖音自媒体》
●《案例:自建房设计》
●《案例:大葱抖音号》
●《案例:礼仪培训》
●《案例:娱乐致富》
●《案例:无人直播》
●《案例:抖音电子教程》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