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0070:陪诊服务
时间不断筛选你身边的人和事,
不会有人永远陪你,
但永远会有人陪你。
现在陪聊、游戏陪玩之类的业务已不新鲜,
最近又出现了一种“陪诊”的付费服务,
顾名思义,陪诊即是陪你去医院就诊。
主要作用是包括但不限于:
●门诊预约
●开车上门接送
●整理就医资料
●诊前注意事项提示
●挂号取号
●全程陪同
●协助缴费
●代取药品/报告
●跨城市代问诊
●等等...
陪诊是当今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下的产物,
从事这一新兴行业的人被称为“陪诊师”,
在一些大城市里很多陪诊师的收入过万,
而且就现下的行业成熟程度来讲,
这一行的门槛很低,有蓝海属性。
注意,我们所探讨的陪诊服务,
●和医院机构内设的陪诊业务不是一回事,这里的陪诊服务属于一种“第三方服务”,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更加自由灵活,更加人性化。而医院内部设置的陪诊服务,服务范围狭窄,一来仅限于该医院的就诊环节,不含其他医院;二来仅限于医院内部,出了医院大门就没啥瓜葛了;
●陪诊服务和“护工”是两回事,虽然都有一种“临时家人”的意味。陪诊服务是针对就诊环节的,相当于病人和医院之间的一个“业务代理人”,相对来说是短期的,比较短平快;而护工是住院环节服侍病人的吃喝拉撒的,相当于一个“生活保姆”,相对来说是长期的,且仅限于生活层面。
【陪诊师的服务客群】:
一、老人群体
各种手续该在哪里办?那些现代化的电子智能机器该怎么操作(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9年我国三级医院自助服务终端市场渗透率在91.,预计2025年中国医院自助服务终端市场渗透率将接近)?东跑西跑太折腾了,特别是现在一些医院的占地面积很大,跟逛公园似的,就更别替那些需要搀扶、坐轮椅的老人了。何况很多老人在交流沟通上很不顺畅,听力不佳、听不懂普通话、不会说普通话等,需要一个有耐心的人花时间来专门转达。一般这种顾客,都是由老人的身在异地的子女们在线上下单订好远程联络的。
官方数据显示:
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人口比例18.,“十四五”后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案例:老人经济》,其中的行业报告数据创业机会列举说的就是这回事,老人经济又称“银发经济”(好听一点),是近期出现的一大风口之一,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该页面了解详细。
二、外地患者
该群体“代问诊”这一块的业务量非常大,毕竟如果亲自跑一趟大城市,费时、费钱、费力,如果诊疗方案和居住地没差别的话,就等于白跑一趟。并且,即便是亲自跋涉到了大城市,其中不少人都对医院地址、科室、流程很不熟悉。
三、独居青年
“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短短一句话,涵盖了大多数“空巢青年”的生活。空巢青年指的是:与父母及亲人分居、单身且独自租房的年轻人。如今,在一二线城市中,涌现出了大量空巢青年。据专业人士预计,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人口数量已经上升到了9200万。于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独立自主是他们最为看中的自带属性。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会孤独,就不需要陪伴。
这种孤独感在生病时候往往会达到巅峰。在网络流传的国际孤独等级表中,最高的第十级就是“一个人去做手术”。

人在生病的时候通常会非常脆弱。这种脆弱不仅体现在身体的虚弱程度上,很多时候也体现在心灵上。虽然独自就医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坚强,但大多数时候,人们在看病时确实格外需要多一份陪伴。年轻人们不愿找朋友和同事,情愿花钱找陪诊。也有一些人是寻求心理安慰,不愿独自去医院。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遭遇病痛的时候,或者是出于自身要强,或者是出于害怕父母亲友担心,并不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寻求周围人的帮助,此时陪诊师就成为了刚性需求。
民政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单身独居成年人数已达到约9200万。然而根据医院规定,部分手术和检查(比如一些需要打麻药的项目),必须要有患者和家属共同签字。一个人看病,已不仅是关乎情绪上的问题,更是现实需求。
根据部分媒体的报道,有陪诊需求的人群中,年轻人的占比达到了六成之多,这也就意味着,年轻人对陪诊师的需求度更高,这与人们的想象多少有些出入。
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案例:单身经济》,其中的行业报告数据和创业机会列举说的就是这回事。
四、孕妇宝妈
她们面临各种隔三差五的孕检,而这些小夫妻中的丈夫往往又处于事业的打拼积累时期,不便频繁请假陪同,所以陪诊师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这个群体没啥好讲的,做营销的应该都懂,女人的钱最好赚,更何况是这一类“身体上娇贵,心理上紧张,情绪上焦虑”的女性群体。
【关于职业技能】:
这个行业属于新兴行业,目前还没那么卷,门槛不高。
摸清各大医院各个科室的位置,熟悉就医的流程等是陪诊师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并会看一些基础的检查、检验报告。一名优秀的陪诊师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入院看病的各项流程手续,还要想病人所想,从病人的角度和医生进行顺畅交流。除此之外,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心理抚慰也是加分项。
【关于从业者来源】:
***(某陪诊师姓名)透露,像她一样从医院辞职或者有一定护理经验的人占多数,还有一些待业青年、兼职大学生和宝妈群体,总体来讲年轻人居多。
当代社会中职业的多样性愈发凸显,从而造就了许多新型职业。这些职业往往不需要像传统职业一样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灵活度大大增加。而年轻人们普遍讨厌朝九晚五工作模式的束缚,对新型职业充满了好奇,也愿意尝试与自己兴趣爱好契合度更高的工作;并且新型职业的起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样的,竞争者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意味着没有资历优势的年轻人有了更平等更多元化的就业机会,斜杠青年们也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关于投入和产出】:
陪诊服务价格分得很细,也没有统一标准,比如有8小时389元,也有689元买断一天的(夜间陪诊又是另外的收费标准)。
但陪诊并非如很多人想象中那么轻松,医院看病要赶早,经常得早起到达医院,有时候在医院一待就是一整天。
【关于推广渠道】:
陪诊师的接单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个人通过发陪诊视频在社交平台接单,比如小红书、抖音等:
一种是陪诊平台上的工作人员为兼职和专职陪诊人员分配任务,官方小程序上还有相关医学知识科普和当地三甲医院介绍:
【关于创业机会】:
每一个新兴行业背后,都会衍生出更多服务于该行业的周边产业。
一、可以亲力亲为来接单
之前写过一段话:
自己(乙方)来服务顾客(甲方)的形式,
“服务”也是一种商品,只是并非实体商品。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短平快”,
特别适合低成本创业的一种模式,
甚至可以考虑作为一种副业来玩:
1. 起盘成本几乎为零,就算玩不转,也不亏;
2. 项目的“持有成本”很低,有一单算一单,有单就接单赚钱,就算没单也不会有压力,而不像实体生意那样,无论生意好坏,都需要店面来养着才能存续;
3. 这类项目操作起来,很难标准化,很难复制,也很难放大,所以那些资本力量、大公司、巨头们进不来,所以很适合中小创业者作为创业/副业项目来尝试。
二、可以公司化/规模化运作
比如创建小规模工作室/团队,雇佣有志于此行业的同伴一起来做。或者甚至制作一个接单平台,已经有人在搜索引擎上投放广告了:
公众号上也有若干玩家了:
三、开设垂直细分领域内的自媒体
以新兴行业的噱头,扩展话题,输出一些相关的知识、案例、故事、行业动向等吸引粉丝,后期可以通过组建付费社群或制作销售业内知识付费课程来变现:
人类最强烈的欲望,
永远是“生存欲望”,
放到现代社会,
即是赚钱。
所以,有句话叫:
●卖技术不如卖方案,
●卖方案不如卖项目。
题外话:
除了陪诊师以外,近年来各种陪伴型职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壳而出。于是出现了一个新词语——陪伴经济。
除了陪诊师,陪购师、陪考师……都是陪伴经济中的一员。陪诊师的出现其实只是陪伴经济的一个小分支而已。它与年龄无关,不是某类特定人群的专利。在当下和未来,它会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求,也将促进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陪伴经济的市场有多大?早在2019年,【国金证券】就在行业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左右,陪伴经济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达到400亿~500亿元规模。
陪伴经济分为线上陪伴、线下陪伴两类,形式五花八门甚至千奇百怪:线上陪伴,主要指陪聊、陪玩、陪考、监督服务、晚安或叫醒服务等;线下陪伴,主要指陪看电影、陪吃饭、陪驾、陪诊以及陪购物等。这些陪伴型职业都是由“专业性+陪伴性”的双重属性构成的。举例来说:
●陪购师,顾名思义是通过陪伴客户买东西来赚钱,这个职业更像是陪伴型的造型设计师,带领消费者通过购物来提升个人颜值和美商(Beauty Quotient,美丽商数);
●而陪考师相当于陪伴型的督学,他们往往是已经经历过考试的“过来人”,在陪伴之余能给予客户专业上的指导和备考心理上的抚慰;
●游戏陪玩师是市场较大的陪伴经济细分领域之一。2020年,国内领先的电竞社区比心上获得收入的陪玩师超过150万人。以【远游网络】为例,游戏陪玩的收费一般是每小时30~50元,游戏陪玩师的收入分为游戏陪玩的提成和客户服务打赏,能力强的陪玩师每月综合收入能有1万元左右。连王思聪都曾参与到了陪玩师的身份中,收费为每小时666元。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