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案例A0054:影视素材二创

这个傍晚,我在厨房吃一碗冷饭,
莫名想起你,刹那泪如雨下。
——《我曾经敞开的,还没有关闭》
“冷饭”不一定特指凉掉的食物,
它广义上指代一切已过时的东西,
而所谓“炒冷饭”,就是把这些
已经不新鲜的事物拿出来进行加工,
然后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出来重新示人。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愁素材来源。
因为旧素材多的是,无需去“创造”,
只需进行简单的“再加工”或“二次创作”,
理论上来讲,它就是完全不同的新事物了。

比如有些人专门对一些影视素材进行“二创”,
在各大视频平台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影视号”,
影视解说、影视剪辑、影视盘点、影视点评...
老片子作为一种“冷饭”,本来少有人谈及,
但在这些影视号的带动下又重新火了起来,
高质量的旧作品通过影视账号的宣传推广,
能够重新引起众人对它们的强烈兴趣。
这个领域里,其中一个头部账号叫“毒舌电影”:

image.png

至于他们是怎么变现的,就不多少了,
像这种头部大账号,就算说了也白说,
体量规模在那摆着,没什么借鉴意义,
就说一些其他比较小的影视号吧,
一般来说就是尽可能把粉丝引流到私域,
即可接广告赚钱,或者对接自己的项目,
比如听说有人玩那种“外卖CPS”项目,
就可以号召粉丝们一起来做,有句话:
在中国还没听过有流量却无法变现的事。
一句话:
互联网永远是用户的世界,
当你手中拥有大量用户时,
那么后端就会有无穷财富。
影视二创只是吸引流量的手段而已,
并不一定跟最终赚钱方式有强关联,
这是最基本的互联网思维,之前写过:
问:360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
是一家杀毒软件公司吗?并不是。
因为它只是做出来一款杀毒软件,
拿来与人“发生关系”而已,
并没有作为产品来销售盈利,
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后端盈利,
其实它是靠收广告费/游戏分成/电商的导流来赚钱的...

同理,
移动互联网时代来袭的时候,
手机出现了各种APP,
你会发现几乎都是免费的,比如微信,
微信之所以厉害不是它的功能有多强大,
而在于它上面有10亿用户。
手握这10亿用户还愁没钱赚?
所以他们的模式都是:
●吸引大众人群,但并不直接问顾客收费;
●然后呢靠后端增值来收取服务费。

腾讯游戏总收入是多少?接近千亿。
所以腾讯本质上是一家游戏公司,
互联网能让企业赚钱的方式,
其实并非其“主业”而是“用户”,
把主业拿来免费甚至倒贴,
然后用“副业”来赚钱,
这和传统行业刚好相反。
这个时代是流量为王的时代,
用户,即是“流量”。
只要有流量,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后端盈利。
也就是说:所有互联网公司本质上都是
以“贩卖人口”为主业的公司。
不只是公司、APP,各类自媒体也是同理,
都是通过优质的内容来圈人,
拿来与大量的用户发生关系,
而后通过“贩卖用户”来实现盈利。
也就是说:所有互联网公司
本质上都是以“贩卖人口”为主业的公司,
看下图,为啥腾讯敢这么玩?还每每都成功?而且别人谁都学不来?
还不就是人家手握海量用户...

这既是“互联网思维”之
“粉丝经济”的底层逻辑:
手里有人,就有钱。
所以又名“圈人思维”或“流量思维”。
这即是“粉丝经济”的终极奥义:
得粉丝者,得天下,
手里有人,就有钱。

话题拉回来,接着说影视号,我认为
这种方式是种不错的白手起家的途径,
有很多影视号收获了众多关注,比如:
●@贤于葛格粉丝数量2000W+;
●@小侠说电影凭借对韩国电影《恶人传》的风格化解说,取得了全网量超过两亿的成绩,一战成名;
●@布衣探案专注于解说悬疑类电影,5个月吸粉2000W+。
很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卡思数据】在《2019短视频KOL年度报告》中显示:
2019年,影视娱乐类账号开启了“疯涨”模式,从行业下游升至中上游。这意味着尽管影视账号看似受疫情原因影响,在2020年上半年才迎来了爆发期,但事实上,它的爆发早在2019年就埋下了铺垫,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其在未来的增长潜力仍然是无限的。

image.png

接下来,再说点具体的技术性问题。
影视号账号类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简单影视剪辑类,即直接剪取电影或电视剧中的高潮部分或精彩片段,配上配乐,然后进行发布。这类账号操作简单,但账号的粘性较低,留存用户的几率也相对较低;
2电影解说类,即像@毒舌电影一样,以一定的标准挑选影片进行压缩讲解,在有效时间内将电影的完整情节传递给受众,这类型内容属于高阶玩法,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这就类似于@樊登读书会以及@罗振宇的早期玩法,想拆解书,起码你得先去读书、了解书,才能提炼书中精华;
3 解说、介绍电影知识类,以真人出镜或者动画出镜的形式,配合电影画面进行相关电影知识的解说或介绍,如@电影十级学者;4剪辑重组、创新类,将不同电影中的片段剪成一个视频合集,或将电视、电影中的精华片段提取出来,配以搞笑配音、结合相应热点,让素材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

关于影视号如何寻求更多机会,
【卡思数据】也给出了几个要点:
1确立账号的风格和定位,打造差异化优势。影视类账号目前还有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很多账号之间的内容模式都比较相似,这非常不利于用户对账号形成强有力的粘性。从表达方式、视觉呈现方式、语言方式、内容选择等角度找到特色的细分切入口,更有利于账号的长期留存;
2加强账号与用户的互动性。影视类短视频更加依靠影视内容本身来吸引用户,用户与创作者之间的直接碰撞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账号相对较少,要想加强粘性,势必要加强与用户的互动,赋予账号内容之外的温度与情感,这样更有利于账号的稳定性;
3尽可能规避版权风险。在老电影中寻找素材(正在上映的电影绝对不要触碰),可以在发布视频中加上自己的字幕或间接,每个片段使用的时长不要太长,这样能大大降低侵权风险。

发布形式的话,几乎所有头部账号
都采用了极为整齐的排版形式:
一部电影拆解为3-6个视频,
几个视频合在一起形成一个
能够突出影片特点的完整封面,
封面上会标注片名,而@布衣探案
还会注明视频全集时长、影片成就、核心主线,
以便用户能够一目了然地获得影片相关讯息,
快速筛选出自己想要观看的影片:

影片题材方面,选片标准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1一种是账号在打造之初,就聚焦于某种特定题材的电影,如@布衣探案、@小侠说电影均聚焦于悬疑类电影,而在电影选择上,@小侠说电影的解说中韩国悬疑片的比重又会相对较大...这种聚焦型解说账号一方面有利于快速锁定某类特定影片的爱好者,另一方面创作者选择影片的切口也能相对缩小,便于确立自己在某个领域中的特色优势。该类型账号的崛起也为后续进入的影视类账号提供了一个思路,即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类型的影片来形成账号的独特风格。除悬疑类电影外,是否可以以国内外青春片、文艺片、爱情片、动作片等作为一类切口,来针对性吸引相应受众;
2另一类头部账号如@毒舌电影、@贤于葛格则倾向于覆盖全品类的电影类型,他们在选择影片时一般会以“影片价值”和“社会热度”为衡量标准。(影片价值:指在票房、人气、口碑或是在某一方面有着亮眼表现的影片,包含了国内外、近期、亦或年代久远的各类型影片;社会热点:紧追时事,为视频注入更多的现实价值。以@毒舌电影为例,会经常结合时下的社会热点,来推出一些影片的讲解)。

最后再着重探讨一下“版权”问题:
版权这回事,大众越来越重视,这是好事,
但我们创业做项目,也不要把它妖魔化,
版权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合法使用,
大部分人都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别人说版权他也跟着说版权,无脑跟风,
版权又不是洪水猛兽,不要一听就害怕,
我们只需要在规则之内玩,不就好了嘛,
下面插入一段相关的业内新闻作为结束:
“某种时刻,(长视频和短视频)相互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会在某个地方融合握手的。”正如贾樟柯在与短视频创作者对谈中的预言,2022年3月17日,长短视频迎来历史性的握手时刻——抖音率先宣布与搜狐达成合作,获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视作品二次创作相关授权。未来,抖音平台用户可对这些作品进行二次创作。这也是长短视频平台首次就影视作品二次创作达成“共识”。
一直以来,在长短视频平台版权纷争不断、短视频遭遇最严新规情况下,抖音以主动“合作”的方式开启另一种可能——长短视频纷争的终点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互相成就的“正和博弈”。

另,与案例中这种【自媒体模式】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抖音自媒体》
《案例:狗粮OEM》的后半部分
《案例:情感陪护》
《案例:礼仪培训》
《案例:自建房设计》
《案例:文案整理大师》
《案例:娱乐致富》
《案例:跨国搬运》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