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0075:上门洗车
你看不上的东西,
别人却如获至宝。
资本看不上的生意,
不代表普通人不能玩。
上门洗车这回事,资本圈内刮过一阵风,
但后来被“证伪”了,说这是种伪需求:
家里的电器坏了,你不可能扛着那么大的电器出门找人维修,那就需要专业人员上门,这就是真需求。但美容、美甲、按摩、洗车这一类的服务,用户家里并不是唯一的服务场景,甚至线下门店可以做得更好,不存在上门的必要性,那就可以说它是伪需求。

其实这又是一种典型的不适合资本
而适合个人的“卖服务”模式生意:
所谓“卖服务”,即是:
自己(乙方)来服务顾客(甲方)的形式,
“服务”是一种商品,只是并实物商品。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短平快”,
是特别适合低成本创业的一种模式,
甚至可以考虑作为一种副业来运作:
1门槛较低,起盘成本几乎为零,就算不成功,也不会亏很多;
2项目的“持有成本”很低,有一单算一单,有单就接单赚钱,没单也不会有压力,而不像实物商品生意那样,需要一定的成本来养着才能存续;
3这类项目操作起来,很难标准化,很难复制,也很难放大,所以那些资本力量、大公司、巨头们进不来,所以很适合中小创业者作为创业/副业/自由职业项目来尝试。
这种生意,特别适合年轻人
拉上几个小伙伴尝试做一做,
不招人,不加盟,不规模化,
别学资本那一套,动辄就谈上市,
自由灵活,赚个辛苦钱,知足常乐。
资本们看不上,那是他们的事,
服务高效便捷,车主省时省心,
懒人经济、外卖式服务,错不了,
这不是伪需求或真需求的问题,
这是人性、生活习惯、消费趋势的问题,
有市场是肯定的,特别是那些女车主们,
该群体,马桶堵了,一个皮搋子能解决的事,
偏要叫人工上门疏通服务的,简直不要太多,
平时挂个画,墙上打几颗膨胀螺丝也叫师傅,
败家娘们乌央乌央的,你找谁说理去。
资本看不上的东西,
我们却如获至宝。
虽说喂不饱资本,
却未必喂不饱一家子。
就资本们那副贪得无厌的嘴脸,
或许不是真的看不上,而是“处不来”,
这种项目一旦铺开了运营,就船大难调头,
各种问题会接踵而至,就光人员问题吧,
太少了不够用,太多了几天没活干就赔,
淡季不裁员就干烧钱,裁员就伤筋动骨,
不上规模不甘心,上规模就风险倍增,
就像王熙凤说过的:大有大的难处。
但个人经营的话不会有这些问题。
如前文说,项目的“持有成本”很低,
有一单算一单,没单也不会有压力,
不说创业赚大钱,就当份自由职业,
这本就不是正规军们干的事,
这天然就适合那些散兵游勇们。
据相关从业者讲一年中有一半时间,
月入过万问题不大(非行业标准值)。
有句话叫:
别人贪婪我恐惧,
别人恐惧我贪婪。
其他人都看好的项目,
通常没有多大意思,
赚钱的永远不是项目,
而是人本身。相反的,
其他人都纷纷退场时,
有时反而需要逆向思维,
也许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
教育领域有个品类火了:
那就是“宝妈英语”。
因为在“双减”政策下,
本来如火如荼的“儿童英语”被禁,
当时基本上行业内哀鸿遍野纷纷倒闭,
但就在这时,总是有些人思维灵活,
逆势而行,创造了宝妈英语这一品类,
表面上是教宝妈学英语,而实际上,
宝妈们都是直接拿给孩子去看的,
挂羊头卖狗肉,大家心知肚明,
但你还没办法挑理,人家会说:
我们就是教宝妈英语的,
宝妈怎么用是人家的自由...
这即是“别人恐惧我贪婪”,
同行们都灰头土脸的退场,
有人却转换思维大赚一笔,
而当他们成为头部商家,
后来者再去追赶就难了,
这就是独立思考的力量,
随大流的人永远只配吃灰。
再谈一谈上门洗车的实操问题。
关于技术:
这玩意叫“微水洗车”或“蒸汽洗车”,
服务人员骑个电动三轮车上门去洗,
车内有水箱、洗车机和各种工具等,
可以用极少的水洗完一辆车。
据某设备供应商透露,
只需花费3800元就能投身于此,
提供全套洗车设备(不含电动车),
收到设备后指导设备安装和使用操作,
承诺免费培训普洗、精洗、打蜡、镀膜等。
这种技术早就有了,但从心理上讲,
当时车主们很难相信用这么少的水,
能在不伤害车漆的前提下把车洗干净。
现在随着私家车越来越普及,
大家也都不把车当做奢侈品一样供着了,
车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再那么金贵。
我倒是比较好奇冬天的上冻问题,
北方冬天室外会上冻,别说东北了,
我在山东,室外就已经不能洗车了。
这种微水洗车是否可以做到四季通勤,
这一点我也不了解。顺道吐槽几句:
这一到大过年的,洗个车老难了。
自助洗车机都停机,因为太冷怕冻,
洗车店里贵得要死,贵就算了,还排队,
永远有几辆甚至十几辆在寒风中外等待,
苦不堪言,偏偏这时候洗车还是刚需,
大过年的谁不想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
如能有人上门洗,我二话不说就买单。
关于推广:
推广上没什么复杂的套路,
大一点的商家通过与社区物业的合作、
电梯广告、朋友圈广告、卡片传单等,
就能触达相当大一批精准的汽车用户。
据说还有一些个体,在固定的大停车场蹲守,
比如各大商圈、写字楼、医院等公共停车场。
另外,之前写过两篇相关案例:
1【案例A0025:家电清洗】
2【案例A0024:车位涂鸦】
有营销上的相通之处,有兴趣可以去借鉴。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