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案例A0067:球鞋修复师

鞋狗一面墙,
郑州一套房。

image.png

sneaker们手牵手,可以绕地球三圈,
命可以不要,但鞋可不能少,不能脏,
留着这条命,也是为了攒钱买鞋用...

如今所谓“球鞋”已经不是用来打球的,
而是一种奢侈品/藏品/文化/图腾/信仰,
它已然是“潮流时尚”领域内的新宠儿:
【新浪时尚】在《2020当代年轻人消费数据报告》中提到:

image.png

【Mob研究院】在《2021年Z世代“潮力量”洞察报告》中提到:

image.png

【CBNData】在《2019中国潮流消费发展白皮书》中提到: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之前写过一篇
《案例A0059:奢侈品周边生意》
其中提到(灰字部分):
奢侈品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交货币”,
不就因为能有力满足人们的虚荣心?
这一行业以及衍生出来的周边行业,
正以燎原之势在我国境内猥琐发育。
......
可见奢侈品是个多么巨大的市场,当然,
常人涉足奢侈品的制造/销售是不现实的,
但却完全可以利用这个趋势打好提前量,
来布局谋划奢侈品的周边行业,比如:
二手奢侈品或奢侈品养护。
同理,在球鞋二级市场大行于世的风潮下,
球鞋护理/保养/修复/翻新等服务
也正在悄然成为热门周边产业。

image.png

说起修鞋,我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样:

image.png

最多也就是这样:

image.png

但其实,还可以是这样:

image.png

上图截图于央视报道的一则新闻,配文是:
阳光洒在球鞋修复台上,他正拿着美术刀小心翼翼地拆卸已经破损的鞋面。这是一双有着十几年历史的球鞋。虽然它已经十分破旧了,但是鞋子的主人仍然不舍得丢弃它,便找到李宇铖对这双鞋子进行了修复和翻新。
起初,李宇铖也是一名狂热的球鞋爱好者,在自己球鞋破损后想找人进行修复时,发现市场存在巨大空白,于是“爱折腾”的他立马前往外地拜师学艺,在方便修复自己心爱球鞋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球鞋修复师,帮助越来越多球鞋爱好者修复好了他们珍贵的球鞋。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修鞋无外乎缝缝补补、前后贴底,而球鞋修复师,他们拥有各种改造球鞋的工具和机器,能够提供四五十项修补方式,包括粘胶、换气垫、织补鞋面、鞋底去氧化等。他们会根据客户球鞋的受损情况,通过针对性的“治疗”,把球鞋“治愈”后送回给客人,宛若一位“球鞋医生”。
有的客人会将一些限量款球鞋、签名款球鞋或是长辈赠送的球鞋送到这里。希望通过他们的修复翻新,还原球鞋最初的样貌。虽然球鞋是有价的,但是球鞋的背后,它们的故事和意义是无价的。磨损的鞋底,记录着球场上挥洒的汗水;褶皱的鞋面,收藏着追赶时间的努力。修复这些有意义的球鞋,让这份工作变得成就感十足。
在短短三年时间,李宇铖的团队已经发展到了十几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热爱球鞋的年轻人。其实他们身边依旧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何会选择这个职业。球鞋修复师可能看上去更像一个修鞋匠,但他工作的一切,都是起源于最初对球鞋的热爱,想要让这个球鞋的生命能再延长一些。
当把对球鞋的热爱,变成完善专业的动力,李宇铖也不单单是一位“球鞋医生”了。将老旧破损的球鞋重新修复,赋予它们新的生命。专业化、标准化,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子,也成为了李宇铖的新目标。
每一个新兴小众职业的出现,都是社会发展所滋养的人文情怀的体现。如今,球鞋修复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这个新兴职业也将不再小众。
另一则新闻则直接曝出了从业者收入,
据说目前规模是月入3W:
●有人送来的球鞋是父亲送他的第一双球鞋,穿坏了不舍得扔;
●还有的是偶像签名的限量款,十分具有纪念意义;
●有人要求把前女友送的球鞋修复好后再寄给准备结婚的前女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这个行当,除了前文提到的宏观市场崛起,
我认为另外也具备如下优势:
1属于技术型行业,成本投入少。据说所有设备和耗材费用在1W元左右(未计培训费用),其它费用就是房租和店面装修了(预计最少30平米,店铺位置不用太好,或租用更便宜的普通民房作为工作室);
2无风险,利润高。以最简单的清洗服务来说,一双鞋30元起(不做这行之不知道人有多懒,且有钱人那么多)。作为一项手艺活,利润在95%以上,且随着运营的积累和顾客的转介绍,营业额持续递增;
3有一定行业壁垒,也就是所谓“护城河”。各种手艺活儿,本就需要手上有技术,不同于纯商业化运作项目,特别是这种在大众眼中“不体面”的行业,自带壁垒,及之前讲过的“别人对你的项目清清楚楚,但主观上并不乐于去干,宁可穷一点也不想赚那份钱,因为放不下那份面子和虚荣心,或者叫社会认同感”。

多说几句,另外也建议:
一、加盟品牌不划算,目前市面上尚没有强势品牌,品牌几乎毫无影响力,加盟虽然可以获得培训、供货等一条龙服务很省心,但免不了被吸血收割。

二、技术是能做好口碑和运营的基础,必须到一个专业培训机构实践学习,市面上很多做培训的其实教的都是皮毛,只会些简单的补伤补色,而现在球鞋市场已经成熟到无论什么配件都可以更换了。

三、此门生意模式,除了提供技术和服务之外,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样东西:人设。什么人设?比如:“球鞋医生”的人设,“潮流助手”的人设,“工匠精神”的人设,“创业青年”的人设等等...在本地圈子打造人设,通过微信、抖音以及线下相关活动比如篮球赛事、球馆合作等多方面铺开宣传积累自己的知名度,并在各网络平台发布相关视频或进行直播,全国接单/技术培训/多元化经营。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新零售。之前写过一篇《案例A0039:大葱抖音号》其中提到:
有个神奇的抖音号,印象很深刻,
每天不干别的,就直播,直播啥呢?
也没别的,就是在一家小作坊里面,
几个工人在那里捆葱、上秤、打包、发货...
主持人也是说一会歇一会,风轻云淡,
丝毫没有别家直播那种打鸡血的样子
(可能大葱话题的确也没啥可说的)。
但你一看在线人数,我去,真的好多,
而且还不是看一眼就走,都是一直看、一直看,
真不理解他们到底在看什么,那么津津有味,
可能就是稀罕那种处理大宗蔬菜货品的豪爽?
还是欣赏这种朴实真挚的劳动人民风采?
再不然,该不会只是因为这些人无聊吧?
再看下单量,哗哗的,真壮观。
别人家直播卖货都是直播是直播,
发货之类的售后工作幕后进行,
敢情你们家直接台前/幕后二合一了?
●直播播的就是发货的工作;
●发货发的就是直播的订单。
好家伙,这特么简直一“商业闭环”啊,
大道至简,还真特么能省事,会偷懒,
但这不重要啊,观众们还真就吃这一套。
同样是抖音号,
且不提@手工耿那种手工界的天纵英才,
我见过一个手工制作玻璃制品的视频号,
起码人家有手艺、有步骤、有看头,
但我真的想不明白那些看捆葱的图啥,
真get不到那个爽点在哪里,
图个新鲜看一眼爽爽就罢了,
可你们就差住在人家直播间里了,
这真是一个魔幻的世界。
而球鞋修复这样的工作场景,
即是此类内容中的绝佳素材,
虽说是手艺活儿,但绝不能
仅仅把自己定位为一名鞋匠,
还可以是是一名博主或网红,
以撬动更多的订单和影响力,
最终成为掌控人生的操盘手。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