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案例A0019:团建服务

“我想做一个承包商。”
“你要承包什么?”
“承包你以后的幸福。”
这世上,万物皆可承包,就比如:
有人专门承包各公司的“团建服务”。

这个人之前是搞陌生人线下聚会的,
2016年出道将魔爪伸向“团建服务商”行业,
赚那些想搞团建的企业的钱,做了个平台,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整合了五百多家供应商,
有上千种玩法,服务的客户有三百多家,
年底销售额突破了千万,复购率,
又拿到了三千万元融资,估值两个亿。
现在的公司,无论大小,
都越来越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年总要有那么几次团建活动,
要么是为了融合新老员工,
要不然就是为了激励犒劳优秀员工,
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
但虽然都知道公司团建的必要性,
可是为什么要花钱找第三方公司来搞
而不是在内部自己组织呢?
这是因为自己搞活动的话,
花样玩着玩着就没意思了,
员工会逐渐的审美疲劳。
而且在组织方面,公司内部的人员
也不如专门搞这个的专业,
在各个环节的设置上一定会有欠缺。
另外,也得益于在团建这个垂直领域
还没有出现一个标志性的IP一家独大。

本案例提到的番号是【嗨团建】,
有兴趣可以去搜索了解一下。
但本次重点要说的还不是他,
而是另一则此案例的“低配版”,
虽然是低配版但更加容易落地:

有家桌游店,有一群人经常光顾,
这群人是给企业做“拓展训练”的教练们,
一来二去混熟了和店主成了朋友,
于是店主就开始动了歪心思,
商量着看能不能把那些企业客户
也拉过来玩玩桌游,搞搞团建,
提升一下自家门店的热度,
毕竟店租成本是不变的,
闲着也是闲着想多接客。
一伙人商量下觉得可行,
但也都觉得还是差点意思,
最后决定干脆直接玩票大的,
也不局限于什么桌游和拓展训练了,
索性也外加把本地各大旅行社整合上,
直接成立机构提供本地企业的团建服务,
相当于把“桌游+拓展训练+旅游”一锅烩了,
但不同于【嗨团建】,他们主打本地市场,
一方面正好利用上手中现有的企业老客户,
再者这些教练们在带队方面本就很有经验,
而桌游店除了作为团建场所之一,
也顺道成了各位股东们的办公室。
最终结果是,虽然不像“嗨团建”那么显赫,
却也能算得一方小寡头,各自发点小财衣食无忧。
其实如何做好团建,
是目前稍微有点规模的公司老板都在考虑的一个课题,
因为团建除了是个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的利器,
同时也是一种收买人心的“软性福利”,
【CBNData】在《2019中国企业员工福利洞察报告》中提到:

image.png

但是,话分两头说,强调一下:
团建这东西,玩不好,别瞎玩。
一定要换位思考切实为员工着想,
可别沦为了满足老板私欲的手段,
就像之前有篇很火的文章:
《团建之后,我想离职了》
我给笑尿了,原来这档子业务,
什么奇葩狗血的剧情都不稀罕。

做企业团建服务,
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搞团建无非就是玩嘛,
真正困难的地方在于
团建要在玩的过程之中,
让员工切身的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
这是第三方设计活动方案时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要解决这样两个问题:
●如何应对季节性波动。一般公司搞团建都会挑在年末,也就是说年末是团建集中爆发的时候,这种季节性的波动是必须要面对的行业现实。这就需要去提前统筹安排日程、人员、资源等;
●市场需要教育。公司团建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与培训业和旅游业有重合,目前还没有完全从旅游业和培训业之中完全剥离出来,一般的企业搞团建尤其是涉及到户外游玩,还会去找旅游公司来解决。所以团建服务必须打差异化,强调自身价值,给客户灌输这样一种观念:“团建并非简单的喝酒唱K或组团旅游”。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本案例的关键词有如下几个:
行业商机+资源整合+下沉市场。
分开来说:
一、行业商机
前文通篇都是再讲这个,不再赘述;

二、资源整合
即是说案例中这伙人,
从一线教练的身份摇身一变,
成为了“企业团建服务掮客”,
把两头的资源一整合,组局坐庄获利。
资源整合的概念之前的文章说过很多次:
操盘手梯队:
此类人的关键词是“资源整合”。
没钱?找有钱的合作;没技术?找技术人才合作;没产品?1688网是干啥吃的?核心工作可以分配股份嘛;外围工作可以外包雇人嘛。
一句话:支个桌子组个牌局,我从中间抽水。
项目失败了?那就继续下一个,反正我又没出钱...俗称空手套白狼。
以上斜体段落出处:《互联网兼职/创业/副业/自由职业之:项目选择思路白皮书 V1.0 》
看案例:

1649313676433.jpeg

1649313681907.jpeg

截图出处:《创业/商业思维之:资源整合》

三、下沉市场
什么叫“下沉市场”?简单来说就是:
一门生意/模式/项目/商机等,
在一线城市玩剩下了,过了红利期,
可以接着在二线城市玩,等二线过时了,
那就去三线、四线、五线、县城甚至村镇,
类似于:
把高维度世界的东西拿过来,
到低维度世界进行降维打击。

这是种高手们常用的一种理念,
不仅限于互联网,传统行业也一样,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
1.模式可以直接借鉴复制:新的商机/模式通常都是首先在一线试行的,如果你是始作俑者,就是在摸黑赶路,成功率渺茫。而那些做下沉市场的,是把路再走一遍,看那些先驱们在一线是怎么玩的,直接搬过来照本宣科,成功率就已经相当可观,毕竟已经实地验证过了,是一种拿来主义。商业就是人性,城市分几线,但商业逻辑和人性是永远不变的的,不分三六九等;
2.低线市场潜力巨大:别的不说,就看人口数量,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有位大佬很早之前就曾说过:“不要只看塔尖,低线城市的市场,比一线城市大得多。”
也就是说,
等一线创业冤大头们折腾的尘埃落定,
就能把那0.的成功学霸筛选出来,
直接抄他们的作业上考场。
唯一需要调查的是时机:
●时机太早,太超前,受众尚未被教育好,接受不了;
●时机太晚,就可能抢不上热饭,无法利益最大化。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一线还真不是创业的好地方,
就算你经济好,观念新潮开化,
但毕竟是去赌,一将功成万骨枯,
就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大有大的难处。”
可是低线城市,它再低、再LOW,
以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信息化程度,
各方面条件迟早能追赶上来,
更何况规模/潜力还要大的多。
再次强调一次:
这个理念不仅限于互联网,传统行业也一样。
举个例子,下面这则案例,
就是先后在各级城市按顺序轮着玩了一遍,
你现在看着傻瓜,不是因为你聪明,而是时代使然:

截图出处:普通人怎么找到风口行业?

话题拉回来,继续说下沉市场,
很多人总是有一种错误的认识:
大城市人有钱,消费高,钱好赚;
低线人口都是穷逼、文盲、铁公鸡...
其实大错特错,
《以思创行:2019中国数字营销行动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显示,相差并不多(仅为网购数据):

另外,【TalkingData】在《用户行为变迁&行业垂直深耕——疫情下的2020年移动互联网报告》中也提到下沉市场的趋势和潜力:
更为详细的信息参考【TalkingData】发表的《下沉市场人群洞察报告》:

另,与案例中这种【下沉市场趋势】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床品家纺营销》
《案例:家电清洗》
《案例:车位涂鸦》
《案例:净水器试用》
《案例:轻量化健身房》
《案例:迷你小火锅》
《案例:广告公司》
《案例:小卖店供货》
《案例:自建房设计》

再说回案例,
他们可能是歪打正着,
恰好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
更重要的是在对的地方。
【嗨团建】再厉害,
毕竟是崛起中的新势力,
不可能一下子吃进全国整个市场,
特别是庞大分散的低线市场,
所以被地头蛇在本地市场打了个时间差。
另外,这也是一种ToB的生意,之前写过:
啥叫To B?
B是指企业,C是指个人。
To B即是:对商业端,
只要:
过程是商业行为,
结果为赚钱导向,
都是To B。
而与之相对的To C,
即是:对消费端(个人生活消费)。
比如,同样是楼盘,
●居民楼就是To C产品,用于生活消费;
●写字楼就是To B产品,用于商业盈利。
凡是To B的产品/服务,
自带高价高利润属性,
连国家电网电费都分:
生活用电和商业用电。
同样的东西,
只要是用于赚钱的,
都贵。
不是因为成本,
而是因为用途(动机)。
●To C的东西,都是用于生活,花钱就是花钱,属于消费品。
●To B的东西,都是用于商业,花钱是为赚钱,属于投资品。
最近的创业项目大数据分析也说明了这一趋势,
企业服务类的项目占比最高:
根据【网易云】和【IT桔子】的统计数据:
2019年电商创业大幅降温,占比18.,
企业服务领域涌进更多的创业者,占比39.……
硬件、金融、文化娱乐、本地生活、教育也备受关注。
下图是2019年创业者选择领域的大数据分布图:

这在心理学和人性层面上
解释起来更加容易。
世上本没有好产品坏产品之分,
只有能否顺应市场需求和人性的产品之分,
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模型】:

人类有各种欲望,
其中生存欲望最强烈,
放到现代社会就是:赚钱。
不信的话去看看互联网上那些
各种赚钱类话题恐怖的浏览量。
有句话叫:
淘金路上,永远是卖铲的最赚钱。
赚那些想赚钱的人的钱最容易,
●淘金者赚不赚钱,看能力看资源看运气,机遇与风险并存;
●但卖铲的人,永远旱涝保收,稳如老狗。
以上斜体段落出处:《互联网创业项目之:选品方法论&实操项目探讨》《落地项目分享》
另,与案例中这种【ToB模式】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高端水果掮客》
《案例:商标倒卖》
《案例:企业堪舆》
《案例:MCN机构》
《案例:小卖店供货》
《案例:广告公司》
《案例:工业旅游+汉庭》
《案例:文案整理大师》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