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0022:虚荣心生意
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
自然不会有悲痛来袭。
—— 太宰治 《人间失格》
同样:
若能避开猛烈的“竞争”,
自然不会有“内卷”来袭。
之前写过一段话,回顾一下:
老王认识一对东北小夫妻,强强联合的富二代,手里拿着近千万去江浙沪一带壮志凌云做电商,半年后空手而归还欠一屁股债...因为光有钱没技术也不行,钱白花了。那怎么才能有技术?这么说吧,士兵的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电商推广的技术是用钱砸出来的。没个几百万练手,很难学出来,而那些真正有技术的,一般也都不是用自己的钱练的,操别人的盘,练自己的手呗,垮了再换一家打工。
有人说,可以找代运营公司托管。基本可以别幻想了,代运营遍地都是,但真有技术的万中无一,真有的话也顾不上管你。也别信什么号称能签什么对赌协议,电商代运营行业常玩的花招,是与十家店铺签保底协议,总能从两三家虚报推广费赚钱,再从两三家本来产品与市场就对路的赚钱,最后实在不行,可以嫌你穷逼推广费不够推卸责任,不给,你死赔,给了,赔死你。代运营就像是金融业搞风投的套路,投上一百家,明知道大都没啥希望,很可能是炮灰,但只要有几家腾飞起来,就能赚。
当然不是唱衰整个电商行业,而是说只有大佬们才行,因为有钱,因为专业,缺一样都玩不转。如果你有技术有经验有资金,即便在圈内,也称得上资源上乘,照样日进斗金,因为能够突破“行业壁垒”。如果不是,就算是马云本云,亲自登门来忽悠,也不进场。即便是那种电商大鳄,破产出局的也遍地都是,你看到的能留下的那些,只是因为幸存者偏差的错觉。
再说说“拼夕夕”,这个不需要很多钱,也能有一部分流量,批量注册搞“店群”的大有人在。但做了就会发现,好不容易看见一点盈利,都不一定够平台以各种名义罚款的,人送诨号:罚多多。真的严重怀疑,拼多多其实是靠罚款作为其主要利润来源的。
所以,真进了坑才知道:买家眼里的购物平台,永远是惬意的休闲之地,琳琅满目歌舞升平。而对于那些商家来说,则是血肉横飞你死我活,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的修罗场。
不但要避免去上述平台做产品,而且要避免做一切在各大电商平台有售的产品,因为这严重违背了上述原则中的“稀缺性”。淘宝上动动手指跳出来一大堆,废寝忘食也挑不完,担保交易能退能换,还能享受上帝待遇,携好评以索赠品,凭啥找你买?
也别扯微商的那一套,所谓“精耕细作”、“顾客维系”、“情感互动”,那都是忽悠代理的。割肉搞活动也不行,顾客都是白眼狼,就像婊女:骗吃骗喝,裤子不脱,每个人都是羊毛党。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有便宜占舔着脸来沾光,没便宜占不拉黑就算良心。况且如今铺天盖地的,各类免费领这领那的信息狂轰滥炸,受众已经麻木的都快成植物人了,嗨点太高,就算你割肉,人家还指不定嫌你肉腥呢,何况把你剐了才能出几两肉,喂饱几头狼。
所以去你的吧,干脆老子不跟你们玩了。不想通这件事,保证做任何产品都举步维艰。其实这一点,最先开窍的是一部分微商们,大概是在2015年左右,他们知道自己累死累活天天囤货、发圈、招代理,也绝干不过淘宝上正规产品海量商家,于是转换思路,专卖那些淘宝上没有的货。有什么货连万能的淘宝都没有?也只能是那些违禁的灰产/黑产,像高仿A货、管制刀具、电棍、sim黑卡,甚至假烟、身份卡套、迷药等乌烟瘴气的东西,最先开窍的那批人,倒也大赚了一笔。当然,这里是举例探讨思路,不是鼓励大家去效仿,因为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安全合法。
以上斜体段落出处:《互联网创业项目之:选品方法论&实操项目探讨》之《渠道避坑指南》
其中提到了销售稀缺品类的微商们,
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我发现
最近依然有很多人这么来操作,
只是没有之前那么嚣张高调。
当然,高仿A货什么的还存在,
但其它那些黑灰产品见不到了,
毕竟,法律法规越来越收紧,
但思路上和之前仍保持一致:
正规平台无法销售的东西。
高仿A货这东西原则上来说
是不能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销售的,
一旦被举报,就是灭顶之灾,
但在朋友圈这种私对私的场景下,
只要能做到:
1高仿就是高仿,实话实说;
2按时、按量发货,发好货。
基本上都能正常运作,
如果说以前是做的假货,
就有诈骗的嫌疑,而现在,
什么等级就是什么等级,
什么等级对应什么价格,
买家心知肚明透明消费,
说到底做的就是个“虚荣心生意”。
仔细想想,这门生意很多人在做了,
小打小闹的生意,比如,
有个网站叫“在线装逼生成器”:
zb.yuanrenbang.com
上面可以自动生成各种装逼素材,
包括你在网络上看到的各种
银行卡/支付宝/微信余额截图,
也都是在这里自由生成的。
还有各种豪车的订购合同/行驶证啥的:

据悉:
●宾利汽车在中国大陆二十年的销售总量是3K多辆,而光是抖音用户就至少有10W人“喜提宾利”;
●法拉利全球销售2K多台,但抖音用户却购买了3W多台...
大刀阔斧的生意,比如:
为各位伪名媛们提供“拼团服务”,
租个别墅供捞女们轮流打卡拍照,
以达到可以装贵族钓凯子的目的,
一只高端口红,十多个人轮流涂,
就连一双600元的二手高档丝袜,
她们都是一个个排队轮流拼着穿...
这些人不光提供各种虚荣用品,
另外还有大宗的生意来服务她们,
比如:
●各类医美服务;
●各种网贷服务;
●各种培训服务;
●......
总之:
有需求,就有市场,
捞女们缺德,他们也缺德,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婊子配狗天长地久。
另,与案例中这种【制造噱头】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男装实体》
●《案例:家电清洗》
●《案例:企业堪舆》
●《案例:床品家纺营销》
●《案例:工业旅游+汉庭》
虚荣心这东西是不可逆的人性,
自古有之,从来都不稀罕,
就像有个问题:为什么贵族喜欢穿白色?
因为白色代表着纯洁、正义和高贵,西方着装礼仪中,最高规格的“dress code”,也叫做“White Tie”,男士一定要穿白色衬衫,白色马甲,佩戴白色领结。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白色最不耐脏,在洗涤和保存中也容易变色,衣服的寿命短,如果经常穿白色,那就意味着你需要很多件,或者根本不care衣服的寿命,也就说明你不差钱,够贵气。盖茨比暴富以后也要附庸风雅地向白色靠拢。
另,与案例中这种【人性思维】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情感陪护》
●《案例:足浴店鱼塘战术》
●《案例:净水器试用》
●《案例:礼仪培训》
●《案例:HIV试纸》
●《案例:迷信生意》
●《案例:追星生意》
●《案例:红酒换购》
●《案例:男装实体》
●《案例:企业堪舆》
●《案例:抖音自媒体》
与案例中这种【灰产套路】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足浴店鱼塘战术》
●《案例:HIV试纸》
●《案例:医美掮客》
●《案例:迷信生意》
●《案例:同情心生意》
商业中有条永远颠扑不破的规律:
女人的钱最好赚,没有之一。
这种拿女性开刀的案例简直太多,
积极响应“她经济”嘛,不寒碜:
●《案例:医美掮客》
●《案例:二手服饰平台》
●《案例:抖音自媒体》
●《案例:迷信生意》
●《案例:情感陪护》
●《案例:礼仪培训》
●《案例:水疗会馆》
●《案例:追星生意》
●《案例:线上健身计划》
●《案例:二房东生意》
●《案例:家庭教育指导师》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