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A0023:净水器试用
当年的我们
一句“试试就试试”,
谁知这一试,就是一生。
前些年净水器刚兴起时,
郑州有个卖净水器的店主,
他家净水器有两种:
1588的基础款;
22888的高端款。
开个路边店当门面,
一天到晚就干一件事儿:
找合作商(其实就是异业合作伙伴),
挑选那些以高端人群的受众的来合作比如:
●高端橱柜商家
●高档衣柜商家
●高级美容院
●高档健身会所
●高端桶装水商户
●......
怎么合作呢,
只要顾客在合作方那里消费了XXX元
他就免费给装一台净水器,
于是他每天就等电话去装机器,
但装的时候需要收150元的安装费,
即是说:机器免费但安装需要收费,
顾客也都表示理解,毕竟是送的。
就好像即使现在我们网购空调,
服务人员安装时也会收一些价位不等的费用,
一般只是一些工时费和耗材费什么的。
这就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力成本
以及一部分的净水器拿货成本。
但工人去安装时都是拿着两套机器,
一套基础款,一套高端款,话术是:
基础款的没有XX功能,
而高端款的功能一步到位,
且目前公司搞活动,
前者需要安装费用,
后者则减免该项费用,
不但免费安装,
还能免费试用一个月,
现在交个2888元押金即可,
一个月后觉得机器不好,
免费拆下来,押金全部退回,
再换装上那台基础款的机器,
并且还不再收取安装费...
很多顾客为了省下安装费以及喝一个月的好水,
都会选择后者,心想反正不合适以后再退。
最终一大半的人也都选择把机器留下不退,
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毕竟也都是高端人群,不差钱,
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用上以后,信任就有了。
至于那些没有安装高端款的,
手里也都有电话和地址,
后期再跟进追踪,
净水器滤芯也是有寿命的,
属于一种高复购率的耗材,
充分发挥“后端市场”力量,
到时候自然能把钱再赚回来。
另,与案例中这种【大后端效应】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迷你小火锅》
●《案例:狗粮OEM》
●《案例:床品家纺营销》
就这么一种现在看来比较low的营销手段,
当年这位店主简直就是同行中的战斗机。
我们现在看着傻瓜不是因为我们聪明,
而是时代使然,回到过去我们一样傻。
但无论何时,“试试”这个动作,
都能有效突破心防,跟时代无关,
始终是一种用于顾客转化的利器。
另,与案例中这种【人性思维】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情感陪护》
●《案例:足浴店鱼塘战术》
●《案例:虚荣心生意》
●《案例:礼仪培训》
●《案例:HIV试纸》
●《案例:迷信生意》
●《案例:追星生意》
●《案例:红酒换购》
●《案例:男装实体》
●《案例:企业堪舆》
●《案例:抖音自媒体》
题外话,说说净水器行业,疫情以来,
这一类产品似乎成为了一个小风口:
《2020年家电消费趋势报告》中提到:
新冠疫情带来消费观念改变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为全国人民上了一堂健康卫生意识集体公开课。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将深刻改变居民消费观念,催生新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在这场疫情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括健康理念升级、云生活方式普及、非接触式消费初体验等。正如 2003 年的“非典”过后,消费者普通提高了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带动了消毒柜的增长,2004 年“雾霾”让空气净化器热销,2008 年的“太湖蓝藻”事件,让净水器行业增长迅速,此次疫情将再次唤起和强化我国居民健康家电消费意识,“健康”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成为家电消费的关键词。
健康家电成为消费者首选
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健康家电的需求将大幅增加。苏宁易购数据显示,2020 年 3 月 1 日至 15 日,苏宁健康家电全渠道销量环比增长 ,中高端健康家电增长,消毒柜、挂烫机分别增长 和 。健康家电、消杀品类需求的暴增,正是彰显了疫情之下消费者对于健康需求的愈发重视。未来,随着消费者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增强,健康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逐步深入人心,健康家电将在家居生活中筑起安全防护的屏障,全面保障消费者的家居生活健康。能够获取新鲜空气并具有除菌等功能的健康空调、健康护眼高清上网的健康电视、减少接触传播机会的干衣机、带有高温杀菌等功能的洗衣机、能够除甲醛、细菌和病毒的空气净化机和无线吸尘器、便利宅生活又具有安全消杀功能的厨房消毒柜和洗碗机、以及净水机、垃圾处理器等健康小家电将受到消费者重视和欢迎。
【华创证券】在《家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后疫情时代白电行业思考——破而后立,变局清晰》中提到:

【CBNData】在《疫情之下,各行各业的危与机》中提到:

【巨量引擎】在《2020新中产人群消费和媒介行为趋势报告》中提到:

【CBNData】在《八大生活升级趋势蓝皮书》中放出的大数据显示:

再具体到净水器的话,市场上就属那种“厨下式”净水器产品最受欢迎,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2020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报告》中放出的大数据显示:

所以说,只要需求在,趋势在,
该行业就值得去思考,无非就是:
1实力强的去自立山头,融资做研发+建立销售体系;
2鸡贼一点的就去找厂家OEM,不管生产只管销售;
3想白手起家就代理个优势品牌小打小闹也不是不行。
净水器这东西就像那些市面上
品牌多如牛毛的“智能门锁”产品,
线上平台多的是,线下实体也多的是,
大经销商多的是,小商小贩也多的是,
东西也都差不多,比较同质化,
销售上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
都有自家客户群体和生存之道,
各家卖各家的,也没见谁饿死。
私以为净水器,虽说趋势不错,
但终归早已不是蓝海产品,
粗放式的销售模式不可行,
再加上网络购物的普及化,
建议还是定位“线下+中老年群体”,
别的不说,看那些四五百元一双,
但品质连18线运动鞋都不如的
什么“足力健”老人鞋之流,
以及那些叫爹叫妈的保健品销售员们,
都把高龄人群忽悠成啥样了?
另,与案例中这种【下沉市场趋势】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床品家纺营销》
●《案例:家电清洗》
●《案例:车位涂鸦》
●《案例:轻量化健身房》
●《案例:团建服务》
●《案例:迷你小火锅》
●《案例:广告公司》
●《案例:小卖店供货》
●《案例:自建房设计》
之前写过一段话:
如果搞实体经济的人都改行了,
都涌入了金融、投资、房地产,
就没人给高房价高利率买单了,
整个社会的运转就会出问题,
毕竟房子和钱都不能当饭吃,
所以国家必须要支持实体经济,
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处:
虽然推行“市场经济”,
但在必要的时候,
完全可以“宏观调控”。
为啥现在还没调控?
因为没有必要。
事实上,
仍然有大量的实体经济,
在良好地进化、运作、盈利,
低调的闷声发大财...
不要只看到房价成本的困难,
而不去找到行业生存之方法,
怨天尤人只能坐等被淘汰。
一句话:
不是行业不行了,
是你不行了。
时代红利已退潮,
但凡是“行”的行业
都有一个特征:
门槛高到老百姓不能参与。
老百姓能参与的行业,
就基本不会有“行”的。
中国已经进入到完全的
“存量市场”竞争了,
在这个市场中,
生存下来的方式在于击败对手。
所以营销功力显得那么重要,
你总要替你的顾客找到一个
选你而不选别人的理由。
你觉得实体越来越难做了,
因为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只能压缩成本、裁员、降价,
然后对手为了活下来,
如法炮制恶性循环。
然而,
这样进退两难的日子还很漫长,
这才是最可怕的。
以上斜体段落出处:为什么很多行业都会“慢慢不行了”?
另,与案例中这种线下实体业务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床品家纺营销》
●《案例:足浴店鱼塘战术》
●《案例:家电清洗》
●《案例:水疗会馆》
●《案例:迷你小火锅》
●《案例:红酒换购》
●《案例:男装实体》
●《案例:线下轻创业若干》
以上。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