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案例A0077:救护车掮客

一个关键词,
就是一个项目。
——某大佬
这篇案例,讲的是一个
利用搜索引擎来赚钱的典型案例,
先说案例,再讲原理和逻辑。

2023年的时候,
我奶奶来我所在的城市住一段时间,
不巧的是,在这期间她中风了,半瘫了,
毕竟快90岁的人了,出啥状况都不意外,
于是赶紧抢救恢复,但问题是,这病啊,
哪里是那种分分钟就能痊愈的疾病啊?
接下来是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的。
所以她决定要回我们老家慢慢理疗康复,
毕竟老家是故土,亲人也多,方便一些,
另外,老家医院的医疗条件也并不差。

这种情况下,怎么回去就成了问题。
于是我妈就在网上搜索那种
可以长途接送病人的救护车,
也只有救护车可以办这件事,
病人不但可以全程躺着到家,
车上还配有氧气瓶等医疗设施。
很快找到一个,报价3K,预付1K,
第二天等车到了病房楼下,
和司机交谈的过程中得知,
今后这种情况再找救护车的话,
可以直接去医院门诊楼前台的咨询处,
那里有很多各种救护车的联系方式,
直接联系的话,价格能便宜将近一半。
也就是说,我妈在搜索引擎上
被人白白赚去了1K+的信息差...
就像这种页面:

PixPin_2025-03-17_01-36-32.png

看样子,这个页面的背后就是一个
专门靠玩搜索引擎来赚钱的营销团队。
他们只是一个中介、掮客、二道贩子,
谁过来咨询这项业务,就先收个订金,
然后临时对接救护车接单,赚个差价。

案例讲完,非常容易理解,
另外再科普一下相关的行业知识:
1救护车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并非隶属于某个医院,其中很多都是私营的,他们和医院之间属于合作关系,或者外包关系;
2在很多地方,救护车这个行业是被当地的黑恶势力、地头蛇们垄断的。所以之前在新闻里陆续爆出了各地的“黑救护车”们的种种恶劣行径。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我们不是在讲家长里短,
也不是在讲道德与法治,
我们还是把目光拉回到商业上。
这种靠搜索引擎赚信息差的团队,
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轻创业模式。
之前也讲过相关的案例,
比如编号A0014和A0028,
当时也详细探讨了其中的原理,
也就是利用搜索引擎赚钱的逻辑:
●我们打开“社交软件”,是为了【找人】,也就是“沟通”;
●我们打开“购物平台”,是为了【找货】,也就是“成交”;
●我们打开“搜索引擎”,是为了【查事】,也就是“了解”。
对于一项我们特别不熟悉的事物,
我们通常会先想办法去“了解”相关事项,
而后才会思考去“找人”或“找货”的事。
只有当你在逻辑思路上有了大致框架后,
才会考虑购买“解决”问题的产品,
即是说:
先“了解”,再“解决”,
先“查事”,再“成交”,
符合每一个人的行事逻辑和习惯。
这时“搜索引擎”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案例中的操盘手深深洞悉了这一点,
所以直接从搜索入口把你拦下来,
在你进行“了解”的这一环节上,
直接给出“解决”的方案,
直接转化成交。
虽说,搜索引擎是用来“查事”的,
而不是用来“成交”的,但是
在用户查询的这些事物中,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隐含了
用于“解决”的相关产品,
那么如果能把海量搜索用户
在搜索环节拦下来直接成交的话,
将是一门非常厉害的生意,
这就是所谓“截流玩法”。

另外,之前也探讨过“打工思维”、“传统创业思维”和“互联网创业思维”之间的区别:
一、打工思维思考的是:我能干什么?
打工思维之所以是打工思维,在于其局限性,因为尚未跳出诸如“按劳分配”、“勤劳致富”等儒家伪公知、伪真理,错把自己定位成一颗“螺丝钉”。商业/生意/创业领域中,其产能价值从来不是来源于某项单一技能,更不依赖于当事人的“劳动力”。房地产老板不一定要会搬砖盖楼,酒店经理不一定会烧菜洗碗,马云也肯定不会写代码。
二、传统生意思维思考的是:干什么能挣钱?
相对于打工思维,传统行业老板们就开窍多了。看准啥挣钱就开始着手准备,查缺补漏哪里不足补哪里,已经初具“操盘手”的风采。此种思维并没有错,但还缺乏了一样东西,或者说是一种思路,“逻辑倒推”的思路,见下文。
三、互联网创业思维思考的是:我能搞定哪类项目的客流量?
如果说传统生意思维是“正推逻辑”,那么互联网思维就是“倒推逻辑”,它不是从“赚钱”这个“结果”出发,而是从“流量”这个“起因”出发。它考虑的永远是,我能搞定那种类型的“流量”?然后根据此种流量的属性去针对性制定设计相应的项目。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质,是所有商业行为的血液,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它解决的是“挣谁的钱”的问题。这种“流量思维”,正是互联网生意的精髓所在,在中国还没听说过“有流量却无法变现”的问题。有了流量加持,别说做正经生意,光收智商税都能发财,没有流量保证,任你产品一本万利,也依然孤芳自赏仅限自嗨。

本案例中提到的搜索引擎营销团队,
虽然他们赚了我的信息差,但不可否认,
他们就是有力运用互联网创业思维的典范,
与其说他们是救护车这个行业的,
倒不如说他们是互联网营销行业的,
实际上他们跟救护车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他们只是有能力玩转搜索引擎这个工具,
引来流量以后仅仅是利用救护车来变现罢了。
之前我们讲过“项目模块化”的理论,意思是:
啥叫项目模块化?即是: 一个项目在运作过程中 可拆分为若干必备环节,
1如果你想起盘一个项目,并不需要把这些环节全部搞定,而只需要把控其中一个或几个核心的环节即可,其它环节均可直接采购或外包,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各个模块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2如果你并不擅长项目的核心环节,则可以把某些不重要的周边环节做专、做精,去承接其它项目团队该环节的外包业务盈利,就像致力于做一块好用的积木,成为他人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分一杯羹。
至于哪些业务属于核心环节, 哪些业务属于周边环节, 要看具体的项目种类, 但一般来说,项目核心 通常都营销环节, 只要你营销技术、资源过关, 整合其它方面的模块并不难。
我们今天讲到的“项目模块化”, 是当今社会能实现“轻创业”的前提, 既然是模块,自然可以按需组装拼接, 如今就连产品都能直接用现成的OEM, 否则的话,放到过去,你若想创业, 那需要铺的摊子可就大了去了。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不光是互联网项目可以模块化, 传统行业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1很多饭店的后厨是外包给那些厨师团队的;
2很多公司的产品营销是外包给那些专业电销/会销团队的;
3很多暴利商品的销售工作是外包给那些专做“电视购物营销”的团队的;
4很多服装品牌甚至没有自家全职的设计师,而是也选择外包给设计师团队;
5有些地方的各大医院120救护车业务是外包给当地一些地头蛇的;
6各楼盘的售楼人员并非房地产开发商的员工,而是属于专门承接此业务的外包销售团队,你看到的售楼小姐跟开发商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她们都是卖完一个楼盘继续转战下一个楼盘,楼盘层出不穷,而售楼的总是那一伙人;
7联通公司的那些基站都是承包给第三方工程公司安装、调试、维护,就连那些营业厅里办业务的营业员都不是联通名下雇员,她们的劳动合同和社保手续都挂靠于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算是“劳务派遣”至联通工作的, 联通公司只负责培训以及绩效核定,而薪酬却是由第三方发放,这也是一种“外包”;
8等等...

以上。

另,与案例中这种利用搜索引擎赚钱相关的案例还有:
《案例A0014:房产经纪截流》
《案例A0028:HIV试纸》

注:
1【各案例总目录】参见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主页面菜单-【思维框架】版块-《老王的案例汇总》(也有一部分案例已整合在该版块各篇文章中,没有单独陈列出来);
2此页面内容版权归属于微信公众号【创收方法论】(作者知乎ID:澎湃王侯),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