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二篇 迈向成功的决心:情绪的纪律

学习的对象毕竟不是我们是否失败,而是我们为何失败,并如何根据失败改进,汲取我们过去所不会运用的知识。就某种微妙的意义来说,失败即是胜利。

——理查德·巴赫(Richard Bach)

当你拿起这本书时,很可能希望它可以帮助你在金融市场中赚钱——这是值得追求的目标。事实上,本书的宗旨是协助你实现真正的成功,而不仅仅是赚钱而已,因为实现经济目标与成功的人生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根据多年来在华尔街的经验,我看过太多人为了追求财富而牺牲了他们的生活。以下这段寓言便可以表达我的论点。

一位交易员的梦境

从前,有一位富有而著名的交易员。他一生都致力于成为全世界最棒的交易员,并且赚很多钱。他实现了这个目标,现在他已经拥有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在他发言的时候,整个金融界都会肃然倾听。然而,他却陷入困境之中。不论睡眠多么充分,他早晨起床时,始终都会觉得全身僵硬。在工作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具有以往的精力与热忱——他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毫无意义。在一生中,他第一次觉得无助与失控。

一天,他觉得疲惫而全身乏力,勉强来到办公室,当他坐在桌子前,却完全没有打开报价机的欲望。于是,他慢慢地站了起来,打开窗户,心想新鲜的空气或许有所帮助。可是,窗外的空气充满湿气与霉味。他甚至懒得关上窗户,便倒在躺椅上,心里琢磨着:“我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已经拥有一切,我应该很快乐才对。”在混乱的思绪中,他又睡着了。

他跌入一个没有边际的黑洞里,觉得黑漆漆的虚空将他往下吸,突然一股冷流将他往上带,于是他漂浮在太空中。在遥远的地方出现一个小光点,他开始在虚空中挣扎,试图朝着小光点前进。逐渐地,光点慢慢变大,最后,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光点了,而是通往一扇桃花心木大门的明亮走道。在一种迫切的冲动驱使下,这位交易员加快自己的动作,觉得门后隐藏着某些重要的事物。在阴冷的虚空中仍然满身大汗,他终于踏上坚实的走道,并举步走向那扇大门。

他的脚步声回响于空洞的走道中,四周笼罩在不知来自何处的明亮光华中。大门隐约可见,并且随着距离的缩短而越来越清晰。他看见大门上挂着一面铜牌,但还看不清写些什么。他加快自己的脚步,终于可以看见铜牌上的刻字了。上面写道:

如果你在寻找问题,请进。如果你在寻求解答,请进。

他走到大门前,这扇大门比他六英尺的身高至少还高出两倍。当他扭转门把推门时,大门很轻易地便滑开了,在大门内壁的上面落下不少灰尘。稍微犹豫之后,他便踏进了大门。

他身处在他最早使用的办公室中,这里由一座仓库改装而成,完全没有窗户,光线非常微弱。在那张樱花木书桌上,堆放着一些看起来并不熟悉的档案与账册。书桌旁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上面仅摆着一个键盘,并连接着一个巨大的荧屏,上面正显示着他的脸孔。在键盘前,坐着一位蓄着白胡须的老人,他身穿一件白色长袍。隐约地,这位交易员认为他便是“时间之父”。这位老人慢慢地转过身来,目光如炬,并以低沉的声音说道,“什么事情耽搁了你?我一直在等你呢。”

“可是我根本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为什么来到这里?”交易员结结巴巴地说道。

“你当然知道,你来这里是为了学习如何才能够成功。”老人笑着说。

“可是,我已经知道什么是成功了,”交易员反驳道,“我就代表成功。”“或许吧,但依据什么标准呢?”

这位老人并没有给交易员回答的机会,转过身开始在键盘上输入一些指令,荧屏上显示出该交易员一生的种种画面。过去发生的点点滴滴又生动地展现在他的眼前。他看到长久以来忘却的事件,以及一些过去视而不见的事物。看着看着,这位自以为可以完全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却陷入了又哭又笑的情境中。当他看到自己卖掉大学时期使用的吉他时,他哭了,因为他当时认为吉他是一种玩物丧志的东西。当他看到自己某一天因亏损30万美元而愤怒的脸孔时,他大笑起来。当他看到前妻生下他们的小孩而他却忙着工作时,他又哭了。当他看见一位女孩带着甜美的笑容和优雅的动作,与她未来的丈夫打网球时,他又笑了。随着画面一幕一幕地变动,他又哭又笑,他终于了解他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贫乏,而抛弃的一切又是多么珍贵。最后,荧屏上出现一片空白,那位老人转过身来。

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你是否仍然认为自己非常了解何谓成功?你有相当的成就(名利双全),但你把自己摆在何处?你想要什么?你梦想着什么?”他停顿了一下,拍拍桌面上的账册,然后继续说道,“某些人仅有梦想而从未付诸实现,某些人仅是默默地工作而从来没有梦想。可是,还有少部分人,他们不仅有梦想,而且还将梦想付诸实现。”

交易员缓慢地摇摇头,低声地说,“你是谁?”可是,在他说话的一刹那,老人就已经在云雾中消失了,当他醒过来时,仍然大声地重复喊道,“你是谁?”

阵阵凉风由窗口吹了进来,早秋的凉风驱散了城市空气中的潮湿霉味。交易员转过头望着窗外的天空,灰暗的云朵已经逐渐散开。不久之后,树叶将转黄枯萎,春天又将带来新的生命。他慢慢地从躺椅中站了起来,走向窗口。他又听到那回荡在走道中的脚步声……于是他开始梦想。

我想,这段寓言的意义非常清楚:名与利并不代表成功。对每一个领域内的每一个人来说,成功都不是来自于某个具体的成就——它是一种生活的境界。犹如某位市场交易员所说:“成功的生命是由成功的年份构成的,后者是由成功的月份构成的,它们又是由成功的星期、天、小时以及短暂的时刻累积而成的。成功是由一组目标构成的。所以,如果你希望成功,则不仅必须有长期的目标,还要有短暂时刻的目标;每一个目标都应该相互关联,并结合为一个生命的宗旨——快乐而充实的生活。” [1]

成功必须有目标,这个观念并没有什么新的启示。你可以翻阅任何讨论如何成功的图书,或成功者的传记,你将会发现成功与目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就无法汇集精力,无法拟定计划,自我提升的努力将失去重心。然而,仅有目标也无法确保成功。寓言中的那位交易员,在实现毕生的野心以后,却充满失落的空虚感——他丧失了生活的毅力。

我想,那位交易员的经历多少都会反映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或许形式与程度各有不同,但在情绪的心境与意识的信念(belief)之间,每个人都会有矛盾与冲突。当冲突过于激烈而无法有效运作时,我们将会犯错……有时是大错。在人类的生命中,最严峻的挑战就是如何达到整合的境界;在这种境界内,理智与情绪可以融合为一个共同的结构,并为我们提供成功所需的知识、方法与动机。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将外部的知识与内部的独特经验整合起来。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设定可行的目标,并且又具有驱动力的真实感——这些目标对情绪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而且还可以提升生命的意义。

所有动物都会面临一个基本的选择:生或死。每一个物种都有本能的生存方法,但人类最为独特,老虎猎食,鹿到处寻求安全的草地,但人类会思考。人类是唯一必须通过意识与积极的心智来选择生存方式的生物。对任何动物来说,成功代表根据本能的生活方式维系生命。对人类而言,成功则代表以理性的方式来生存。人类必须运用逻辑与推理来辨识真实,界定生存的必要条件,学习如何满足个人的需要。所以,人类必须采取行动实现自我。

成功需要完全面对现实,辨识与生活在真理(truth)之中,这并不是因为它是上帝指示的真理,而是因为唯有真实、现实与真理,人类的生命才有动力。

将真理付诸行动是成功之所以有意义的根源。在哲学上,这是诚实的源泉与力量。诚实是不断追求知识的心态,包括自我反省的知识在内,而所有行动都只能以此为依据。这蕴涵着另一种意义,通过任何欺骗手段(包括自欺在内)达到的一切都没有意义,而且还会有破坏性的后果。诚实不是根据某种指令生活,例如,“你不可以做伪证”而怕受惩罚,它是理性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上述寓言中,虽然这位交易员有诚实的意图,但却未诚实地面对自己,从而使自己陷入几近崩溃的境地。他没有不断地检视和评估内在与外在的状况,而将名与利设定为目标,并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丧失了生命的意义。他以金钱与影响力来衡量自我的价值,使他没有能力来享受生活的过程。他将自己设定为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Karen Horney)所谓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an idealized imgae of himself),使自己仅能够依赖一套僵硬的“应该”(should)来生活,但这些“应该”与提供快乐的价值并没有明显的关联。 [2] 他对辛勤工作、效率与自尊的“应该”原本可以用来提升生活,却用来维系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并使他与生活产生隔阂;原本可以用来充实自我的价值,却形成自我的疏离感。由于这位交易员未能追求自我的知识——未诚实面对自己,他的价值与长处反而成为生命中的破坏性因素。

截至目前,我并未仅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讨论成功,所以我究竟有何意图呢?答案是:太多的人进入金融市场追求名与利,但他们都将无法逃避失败的命运。寓言中的交易员反映出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只要有足够的财富,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而每个人都将崇拜我……我将自由……我将快乐!”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与观察,我认为这是一种致命的想法。虽然财富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实际上却经常造成伤害,理由是缺乏自我了解。许多在金融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人们,却染上了压力导致的心脏疾病。某些人每天晚上仅能在酒瓶里找到安宁,利用财富逐渐瓦解他们创造财富的能力。另一些人能够镇静地渡过数次破产的打击,却无法承受自己的经济成功。更有许多人充满精力与热忱地来到金融市场,却垂头丧气地离开,信心遭到彻底的摧毁,再也无法在压力下工作。

追求财富的欲望,确实可以驱使你获得更多的市场知识,并使你赚钱,但你的个人生活却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追求名利的欲望通常源于缺乏自信与自尊,在这种心态上获得的任何名利都毫无意义。将名利视为唯一的追求对象,其程度的多寡即代表你失败的程度——这不仅是对交易员的个人生活而言的,商业人士的生活往往也是如此。

相关的原因非常复杂,后文将会详细讨论。本书第二篇的内容希望将有助于你提升自我了解的能力,使你可以与真正的你打交道,并使你掌握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所有这一切都围绕在一个重点上:情绪的纪律的性质与根源——执行知识的意志力。

第13章 史波克症候群:理性与情绪之间的战争

引言

我的已故好友弗兰克·乔(Frankie Joe)称金融交易活动为一场战争。然而,战场设在内心深处,战争的规模与性质则因人而异。

我曾经见到交易员一动也不动地默默坐着,似乎一切都在控制中,但他们的内心正在激烈地挣扎,无法了结一个明显不利的头寸。我曾经见过一位骨瘦如柴的交易员,挥动一座15磅 [3] 重的时钟,扔向两英寸 [4] 厚的实木墙壁,撼动了两个房间的玻璃窗。我还听过连我都觉得诧异的脏话。我也见过人们缩在椅子上,捧着胃部强忍着压力引发的疼痛。当我面对着报价荧屏时,也经常双手冒汗,心跳加剧,面红耳赤,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似乎我正在遭遇莫大的危机,而实际上只不过是面对着数字不断跳动的报价荧屏而已。在这场战争中,我们面对的究竟是怎么样的内部敌人呢?当我们面对数字这类客观事实时,内心深处为何酝酿如此非理性甚至狂躁的情绪呢?

回答上述问题,并学习如何克服我们内部的敌人,或许是追求成功的最重要课题——这不仅是就交易者或投机者来说的,也是就所有个人而言的。在交易生涯内,我曾经与许多人共过事,其中仅少部分人可以稳定地获利,他们是真正的专业者,但大多数人最后都以亏损结束,没有继续留在金融圈。例如,我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培养38位交易员,其中能够获利的只有5位,并继续发展其个人的交易事业。我教他们在金融市场生存和获利的知识与方法。他们都可以随意运用办公室里的任何信息,也可以随时与我交谈,但他们大多无法维持6个月以上。在观察与评估他们的行为时,我开始了解成功与失败之间的重大差异,这不仅是就交易而言的,也包括任何领域与事业。

差别并不在于智慧与知识,而是在于执行知识的意志力。取得交易或任何领域必要的知识都相对要容易一些。以瘦身计划为例,你可以走进任何书店找到很多有关这方面的书,专家们提供许多有效的瘦身方法。然而,每100位尝试瘦身计划的人,仅有12个人曾经实际减轻体重,这12个人当中仅有2个人可以保持一年以上。所以,成功率为2%——低于商品交易的成功率5%。

不论交易、瘦身还是追求任何其他目标,最困难的并不是知道如何做,而是下定行动的决心,并坚持下去。我们在拟定决策时,通常至少有两种以上的选择。后续的执行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对选择仍然处于三心二意的冲突之中。这种冲突的来源与性质究竟如何呢?即使当我们知道应该怎么做时,为何经常还是难以这样去做呢?

在一部很老的电视剧《星际迷航记》中,主角之一的史波克便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最佳的解答。一半为瓦肯人(Vulcan),一半为地球人,史波克在天性上便处于相互冲突之中。根据故事的说法,远古的瓦肯人是一种残暴而野蛮的人种。唯有在逻辑与理性的哲学严格规范下,才可以驯化瓦肯人野蛮的特质,并冷静地致力于追求知识。在逻辑的严格规范下,“纯粹的”瓦肯人应该不会被感情与情绪所困扰。然而,史波克一半是人类,幼年受到母亲的情绪影响,所以他仍然有情绪上的问题。最感人的情节是刻画他在理性与情绪之间的挣扎,他在生死关头被迫处理情绪上的反应。

我认为,史波克之所以吸引如此众多的影迷,最主要是因为他的个性被戏剧性的手法所凸显,并反映出人性的冲突。在影片的对白中,你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下列对话,“我的大脑告诉我停止,但我的心灵却告诉我放手去做”,这意味着人类的天性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层面:一是理性,二是情绪。大多数人认为,人性的这两个层面相互分离,毫无关联,而且经常处于相互冲突之中。接受这种情绪与理性的两分法,认为它们必然没有关联,甚至相互冲突,这便是大多数人性冲突的根源,包括内心与人际之间的冲突在内。

犹如史波克一样,如果我们的天性也被截然划分为二,即我们的天性中有两个不同而相互冲突的层面,那么我们将依赖哪一个层面呢?或许更重要的,我们如何才有可能避免内部永恒的冲突与挫折,并拥有一个经过综合的人性与完整的生活呢?

如果你接受情绪与理性互不相容的前提,上述问题必然仅有否定的答案。如果你相信人类的灵魂必须永远处于对决的状态,它便会如此。我称此为自我折磨的史波克症候群。这个行业之所以处于战争状态,生活之所以是痛苦的挣扎,敌人便是史波克症候群。然而,犹如大多数战争一样,解决冲突未必需要依靠暴力的手段,而仅需要消除导致冲突的观念。就目前的讨论来说,这是指我们必须挑战上述前提,情绪与理性是两种互不关联的人性层面,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正视情绪在人类生活中所代表的性质与目的,尤其是愤怒与恐惧的根源。

从猎食者到交易者:人类情绪的演化

山顶洞人奥格正在一棵大树下打盹,并消化午餐时吃的野香蕉,身旁放着一根木棒。突然传出啪的一声,不到30英尺外有树枝被野兽撞断。奥格一跃而起,双手持着木棒,肌肉紧绷而随时准备攻击,眼睛注视着声音的方向。他嗅着空气中的味道……野猪,虽然危险,但也是美味的猎物,它正在上风的位置。

他悄悄地逼近猎物,心跳加剧。10英尺外的树丛中传出摩擦的声音,然后是一片死寂。奥格举起手中的木棒,虽然有一股转身逃走的冲动,但他还是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准备攻击。

在恐怖的嚎声中,野猪从树丛里冲了出来,龇着獠牙而随时准备杀死它的敌人。奥格也发出一声可怕的吼叫,跃向一旁,并挥动木棒攻击,但出棒太晚而只击中野猪的背部。突然感觉到腿部一阵剧痛,奥格低头看,大腿的外侧被獠牙划开一道血沟,鲜血不断流出。野猪回过头来,稍微犹豫一下,又开始冲过来。受伤后的奥格非常愤怒,以超人的力量挥舞木棒,这次攻击恰到好处,野猪的头颅被击碎而当场死亡。稍微处理一下伤口后,奥格便拖着野猪回到洞穴,他与他的伴侣将可以享受一个星期的野猪肉。

现在,交易员约翰坐在他私人房间的报价机前,正等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Board of Trade,CBOT)债券期货的开盘。根据昨天的新闻报道,日本中央银行调高利率,所以他在昨天收盘时建立一个新头寸,卖空200份债券期货合约。他的判断简单而合理。债券市场已经上涨了好几个月,而目前正在形成技术性的顶部。

日本人是美国债券的最大持有者,而现在融资购买债券的贷款利息已经高于债券收益率。美元对日元的汇率持续下滑,而且因为美国经济相当疲软,美联储不可能调高利率支撑美元。事实上,市场甚至谣传美联储将调降利率。外国投资者持有20%的美国长期债券,他们将抛售债券……他有把握。这是多年来罕见的好机会!

然而,他知道自己的判断也可能发生错误。所以,他在昨天高价的上方5档处设定心理止损点,这相当于在卖空价位的上方10档。 [5] 在这笔交易中,他仅愿意承担62500美元的风险……不能再多。

开盘了,他的心跳稍微加快。价格以昨天的收盘价开出来!他原本预期会跳空下跌!一定出了什么差错。经过10分钟之后,价格较开盘价上扬2档。他拿起内线电话找他的助理。

“比尔,打个电话到债券交易池,看看发生了什么问题。”

“知道了,约翰。”

他放下电话,点上一根香烟,盯着价格走势图。“我应该没错,”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知道这里应该反转,一定会!”他的助理在内线电话上说,“交易很活跃,但没有什么不寻常的现象,也没有不寻常的大额卖单。”

在接下来的一个钟头内,价格持续攀升,逐渐接近他的心理止损。他已经损失7档、8档、9档……突然,价格就像攻击中的野兽一样,向上跳动5档,直接穿越他的心理止损点。

“不……”约翰尖叫一声,甚至回响在门外的走廊中。然后是一片寂静,大约一分钟后,内线电话打破了寂静。

“约翰,我是不是应该回补?”

“不,一定会暴跌……稳住。”

约翰的声音很平静……或许太过平静了。他必须刻意压低声音,以防止脑袋爆开。心跳加速,他甚至可以感觉肾上腺素不断分泌。他又点了另一根香烟,价格又向上跳一档……现在已经损失15档,总共200份合约——93750美元。

在接下来几个钟头内,价格基本上都在原地打转:向上跳一档,又回跌一档。约翰的心情也随着价格起伏不定。

突然间,价格又开始向上攀升,速度不快,但走势非常稳定。烟灰缸已经堆满了烟头,而汗水也从他的额头滚落,约翰以一种诡异的神情盯着报价荧屏,心中自动盘算着自己的亏损:10万美元、106250美元、112500美元、118750美元。内线电话又响了,他的助理疑惑地说。

“约翰?”

“他妈的,不要,它一定会下来!”

他用力挂断电话,猛捶桌子,面对荧屏叫道“下来,你这个XXX……”突然之间,他再也无法承受了。

“比尔,把那些XXX全部补回来……现在!”

然后,他气冲冲地离开办公室,直奔“三一广场”的酒吧,以威士忌浇熄心中的怒火。

第二天早上,债券向下跳空开盘,连续5个小时都笼罩在沉重的卖压下。场内传出消息,日本方面大量抛售债券。比尔垂头丧气地看着盘面。约翰并不在办公室,反而在家里睡觉。

猎食者奥格与交易者约翰,两者都是人类,他们的天性同样都源于数百万年来的演化程序。在奥格与约翰之间,相似性远多过相异性,相异性仅是程度上的差异而已。两者都具备高度演化的智慧,两者都具备想象力(山洞内的壁画便是证据),两者都有情绪。最大的差别是,约翰拥有较多的智能与知识。

然而,谁的行为更可以配合天性与环境呢?显然是奥格。他的愤怒与恐惧对他有所帮助,协助他保护自己,并获得食物。当然,约翰也有基本类似的情绪反应,但他的行为却有自我破坏的效果。

根据精神病理学家威拉德·盖林(Willard Gaylin)博士的看法,在达尔文的演化论中,愤怒与恐惧在紧急或压力的情况下,可以提升生存机会的情绪,但我们的某些遗传已经不再有用。他认为:

在许多物种中,愤怒与恐惧都是应对危险的重要情绪反应。当我们的文明较接近动物的远祖时,这些情绪对我们来说是有所帮助的。当我们受到野兽威胁时,愤怒可以凝聚我们的力量,并在智慧的配合下,展开攻击。然而,现在的危险不再是来自于树丛的野兽,大多是从信封袋里落出来的……数百万年的演化,可能仅因为几万年的文明而显得过时了。 [6]

盖林并未主张,愤怒与恐惧在现代生活中全然没有地位,但他暗示我们有责任适当地去引导它们。否则,它们反而会使我们陷入危机。在预期危险时,愤怒与恐惧的情绪,可以使野兽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战斗或逃避反应——基本的生存工具。现代人与野兽不同,我们的反应并不局限于战斗或逃避。我们在面临任何威胁时,通常可以消除造成威胁的因素。

我们可以改变现实环境中的基本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自身未来的规划者之一,不需要被动地臣服于现实环境。 [7]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广泛的选择,并结合想象与预测未来事件的能力,可以让我们预先掌握担忧的事物。不同于野兽,我们的情绪不会对现实环境自动产生反应。我们反应的对象是经过解释(interpretation)的现实环境。如果一个人相信风是来自于亡灵寻找安息之所,那么他对暴风的反应必然不同于受过训练的气象学家。情绪可以协助或伤害我们,也可以保护或摧毁我们,这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现实环境的信念与判断的精确性。

情绪的益处

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Nathaniel Branden)将“情绪”定义为“人类通过评估现实环境的某些层面对自身将产生的利弊关系,并根据这些经验所做的身心(psychosomatic)反应。” [8] 情绪是一种“身心”的形式,这表示情绪是一种源于心理程序的生理反应。这种心理程序是一种价值评估,以判断相关事物对我们是有利还是有弊。

以一把装上子弹的镀银左轮手枪为例。如果一位小孩子不了解枪支的杀伤力,他可能会被光亮的外表所吸引。然而,如果这位小孩曾经见过他的父母被枪支杀害,他应该会排斥枪支而躲开它。在第一种情况下,左轮手枪是有趣而好玩的东西,是一项新的发现。在第二种情况下,左轮手枪是危险而有害的东西,杀人的家伙。

同理,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情绪反应,则取决于潜意识在既有的知识范围内如何评估该事物。判断与反应的速度非常快,远甚于意识的作用。我们必须停顿、思考、反省,才可以辨识情绪的来源,如果确实可以理出头绪的话。我们从哪里观察呢?根据我的了解,艾恩·兰德(Ayn Rand)提出一个最切合实际的答案:

虽然人类对善良与邪恶的感受能力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可以根据价值观选择何为他所爱或所恨、希望或恐惧。如果他选择非理性的价值观,那么他将把情绪的机制由保护的作用切换为摧毁。非理性就是不可能,它与现实相互矛盾;欲望无法改变事实,但事实可以摧毁欲望的所有者。如果人类希望并追求矛盾——既希望吃下蛋糕,同时又保有蛋糕,他的意识将会崩解;他将会把内在的生命转变为盲目的战争,一切都陷入黑暗、不协调、无意义的冲突…… [9]

为了了解我们的情绪,必须了解情绪的来源:我们的价值观。“价值是取舍的判断标准。” [10] 我们的价值观是由许多我们认为必要或想要的事物、观念与原则构成的,不论喜欢与否,它们都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并排列为井然有序的结构。

这个层次分明的结构,让我们的心灵可以判断价值——我们的欲望、目标与信念——我们根据善、恶、利、弊的标准拟定它们相对的重要性,并排列它们的顺序。在理想的状况下,如果我们的评估标准与我们的理性相互协调,我们所珍惜的每一种价值、信念与目标便不会矛盾,对我们的生活也会有益。我们在意识或潜意识中选择自身的价值,而所做的选择将成为情绪电脑的程式软件。 [11] 犹如一般电脑一样,软件的内容将决定结果的价值。

人类是具有意志力(volitional)的生物。为了求得生存,人类必须选择思考;辨识现实,整合可供运用的资料。这就是自由意志(free will)。我们具备自由意志,这是指我们可以提供或改变潜意识的电脑程式,但我们不能改变它的功能。

我们的情绪便是这个功能的一部分。生物学上的演化使我们具备一套机制,以对复杂的事件做出迅速反应,但我们在潜意识中接受的价值与信念,将决定情绪反应的形式。所以,价值观的有效性(这是指在现实环境的有效性)将决定情绪的有效性。此外,因为人类具备概念化的能力,并能够预测未来的事件——不论这些能力是事实还是想象——我们可以把情绪的功能扩张至其他在动物“设计上”的领域之外。根据艾恩·兰德的说法:

人类的肉体是一种舒适痛苦的机制,可以自动显示身体的健全或伤痛,它可以反映基本的抉择:生或死。人类意识中的情绪机制也是如此,具备相同的功能,可以反映两种情绪上的基本抉择:快乐或痛苦……情绪是一种评估,判断何者可以提升他们的价值,何者将威胁他们……迅速地盘算将使他得知获利或亏损的总和。

然而,人类肉体上的舒适痛苦生理机制是一种自然存在的价值标准,并取决于个人的身体性质。情绪机制中的价值标准并非如此,因为人类没有先天的观念,所以不会有先天的价值判断。 [12]

这种观点截然不同于史波克与瓦肯人。史波克希望否决情绪的存在与有效性,因为他认为情绪具有非理信与负面的性质。兰德在情绪与价值以及价值与理性之间建立一种直接的逻辑关联。她认为,价值观的精确性与有效性将决定情绪的完整性和力量。根据兰德的观点,情绪的冲突起源于价值观的冲突,如果在理性的运作上认定价值观为错误,人类则有能力修正。

所以,就天性与遗传来说,我们并非注定会陷入内在的冲突。然而,为了避免内在的冲突,我们必须选择相互一致而有助于生活意义的价值观,唯一的方式是通过理性的思考。

具备相互一致而明确界定的价值观,情绪便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成为人类灵魂的快乐痛苦机制,并在必要的情况下,针对复杂的事件做出立即而有效的反应。这便是人们所谓的“直觉”或“第六感”。更重要的是,在工作、游乐与人际关系中,凡是有助于提升生活意义的行为,情绪都可以提供报偿,这种奇妙的身心反映,我们称之为愉悦的心境。在健全的情绪结构下,我们不仅可以追求成就,而且还可以享受生命的过程,其中的乐趣可以不断地强化我们的追求动机。

情绪的破坏性

不幸的是,达成情绪的一致性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艰难的挑战。人类难免会犯错误:我们会犯错,我们的父母会犯错以及其他等。我们每一种信念和抉择都会影响潜意识的程式,并因而影响情绪的反应。当新的抉择与信息出现时,我们的心智会重新检验,并试图协调新旧的成分,于是冲击会贯穿于整个情绪结构。

新信息在价值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越基础,它对情绪反应的冲击就越严重。现实环境迫使我们承受自身行为的后果——一笔好交易将会带来获利,一笔坏交易将会造成亏损。意识与潜意识中的价值结构和内容,将决定我们在情绪上如何体验(experience)行为的后果——我们如何感受(feel)自身的行为。当我们体验快乐时,生命将充满动力,并渴望继续向前迈进。当我们体验痛苦时,将会陷入沮丧与恐惧中,并试图逃避造成痛苦的原因。

如果我们试图将错误或相互矛盾的信念整合到价值结构内,那又会如何呢?如果我们做了错误的抉择,或在必要的时候未抉择,那又会如何呢?如果情绪是由价值与信念决定的,那么持有错误的信念或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将会产生误导或“混淆的”(mixed)情绪,也可能提供自我摧毁的行为动机。

例如,如果某人相信人性本恶,而且应该以一生的时间赎罪,并准备死后前往天堂,则追求与取得物质的财富便不是十分重要。如果某人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没有快乐的权利,在面对值得愉悦的事件时,他可能会有罪恶感。如果一个民族相信他们是最优秀的亚利安种族(纳粹所谓的非犹太人的白种人),相信上帝会指派他们统治其他民族,那么他们将会漠视无辜的屠杀,根据心理治疗的现象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在面对积极的成就时,某些人会表现出痛苦、恐惧或罪恶感;在面对他人或自我的毁灭时,却会表现出兴奋的愉悦。

很少人——如果有的话——的情绪结构是全然的自我提升(就正面的意义而言),或全然的自我毁灭。我们都会有令人困惑与矛盾的价值观和前提,某些信念可以自我提升,某些信念则会自我否定。以先前的交易员约翰为例,他认定知识的重要性,并正确地运用它们(虽然时效的掌握不理想)。他充满自信地建立头寸,但他最初便承认自己可能犯错。我们可以假定他是一位相当成功的交易员,因为他有能力从事200份合约的交易。如果这笔交易很顺利,他一定会非常得意,因为他不仅可以获利,而且市场也证明他的判断正确。这都是很合理的。然而,当市场出现不利的走势时,他产生遭到攻击时的威胁与恐惧感。他让恐惧与谬误的自尊(false pride)超越理性的判断。 [13] 虽然他知道自己违背了交易准则,但仍然让希望取代现实。

交易员约翰或现实世界的任何人,他们的行为为何违背既有的知识,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将在下一章详细讨论。然而,如果我勉强将相关原因简化为一句话的话,那就应该是:他试图避开犯错的痛苦。最严重的威胁并不是来自于金钱的损失——优秀的交易员会把偶尔的亏损视为交易的一部分。导致非理性行为的强烈恐惧感则来自于犯错的可能性。他采取行动逃避痛苦,这便是他的问题。

在上述故事中,他采取的最后一项行动是逃避。他逃离办公室,试图以酒精转移自己的痛苦,恢复自己的情绪。结果,他的亏损超过原本设定的界限,错失第二天的交易机会,忍受饮酒过量的痛楚,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价值观过于强调避免犯错的重要性。他的情绪引导他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某些时候,即使你认为自己处于最佳状态,仍然有可能采取自我毁灭的行动。例如,当你在场外进行S&P期货的当日冲销交易时,交易指令的执行经常十分不理想。情况的发展大致如此,我打电话给场内,要求报价。 [14]

场内经纪人:“34525——30”;

维克托:“市价买进30份。”

场内经纪人:“35成交30份。”

维克托:“35!现在价格多少?”

场内经纪人:“25—30。”

在报价为25—30的时候,我以市价买进,竟然30没有成交任何合约,全部成交在35,而交易价格仍然是25—30。某个人偷了我30次的25美元,我却无能为力:750美元就这样不见了。实在应该请“调查局”到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调查这类行为。这使我非常愤怒。

在1986年与1987年初,我主要从事S&P的当日冲销交易,经常一天进出30次以上,许多交易便发生上述情况。虽然我在交易中获利,但这种不公正的现象太令人生气,并使我的血压升高。出于对健康的考虑,我有三个可行方案:

1.不要从事S&P的当日冲销交易。

2.接受欺骗而继续从事交易。

3.继续生气,并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赚钱。

由于我很在意自己的健康,因此我选择第一个方案与第二个方案。我减少交易次数,在交易时,心中已经准备接受抢劫。于是,我的血压降低了。

盖林认为,现代文明使恐惧与愤怒变得有些过时,他指的便是这种情况。我们回过头再来讨论交易员约翰,他所有的情绪反应原本都是为了保护自身,让他们战斗或逃避因应危险。约翰面对真实而有形的威胁,他可能发生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某种程度的恐惧反应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他的愤怒与实际发生的一切完全失去了平衡。事实上,他无须选择战斗或逃避,至少可以不采取实际行动。他试图逃避,却越陷越深。执行止损是唯一的合理逃避方式。他试图战斗,结果呢?如果你希望过着充满挫折感的生活,那你不妨尝试与市场战斗。如果约翰执行止损,情况又会如何呢?应该会好多了。虽然他会蒙受一些痛苦,但也可以避免发生额外的损失。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是在遵循交易准则,所以他可以很有自信地重新来过。他可以重新考虑当时的情况。他可能认为,自己的判断过于精确而超过市场的反应,并决定等待另一个卖空机会。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他让自身的矛盾击败自己,他让情绪由保护者转变为摧毁者。

一致性表现的根源:情绪的纪律

虽然我还没有达到全然一致性的整合境界,但我并不准备屏息以待。人们在这个布满荆棘的世界中成长,生活在各种疯狂的哲学思想中,承受来自家庭方面的错误压力,接受学校制度的矛盾教育,在社会上试图谋取生计,并尝试在整个价值体系内纳入完美的秩序。同时,又必须调整情绪反应以符合既有的价值结构,这一切几乎已经超越可能承受的范围。所以,我们能够怎么办呢?我们能够做的仅是尽可能地追求整合的境界,让思想、行为与情绪相互一致,从而使生活基本上成为一种愉悦的过程。

如果想获得理想的交易业绩,你必须:

1.建立目标。

2.获得市场的相关知识。

3.界定有效的交易准则。

4.严格遵循交易准则而执行上述三者。

前三点相对容易,但付诸执行却非常困难。如果对自身与市场都具备完整的知识,执行便很容易。不论我们在生命中追求什么目标,情况都是如此。然而,我们的知识并不完整,而且无法全然避免错误,所以我们的行为必须根据既有的最佳知识,不可受到诱惑而违背交易准则,因为我们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必然会遭受恐惧与忧虑。犹如任何技巧一样,克服非理性的冲动需要训练与纪律,就这里而言,这是情绪的纪律。

纪律是一种态度,使行为可以完全依据一套既定的准则或原则。犹如先前所述,情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功能,它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与信念。严格来说,情绪不能被直接训练,而情绪上的纪律并不适用于情绪本身,而适用于我们如何处理它们,如何以思想与行动回应情绪。

情绪的纪律是接受情绪的一种持续性程序,试图辨识它们在价值观上的根源,评估它们与当前事件在关系上的有效性,并在目标与行动之间建立一种经过综合的一致性关系。经过持续的练习,情绪的纪律将会成为一种习惯,使你可以处理情绪而不至于迷失在情绪之中。

如果你可以接受情绪,了解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功能而不应该与它们搏斗,那么你便不会把它们视为破坏者,而是自我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可以提供潜意识中的可贵信息。这样,先前用来与情绪搏斗的精力便可以转移至他处,尝试了解它们在价值体系中的根源,并评估你对当前事件的反应。通过这种程序并设想情绪冲动的反应可能造成何等可怕的后果,你就可以更加相信你有选择的余地,你可以选择理性或非理性的行为,这在你的控制之中。

当情绪激动时,我们的精力与感知都会大幅提升。为何需要与它搏斗呢?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精力与感知。经过持续的练习,情绪的纪律可以协助我们建立自信心,并控制自身的行为。它让你可以将先前浪费的精力转移至自我了解的有益目标上。情绪的纪律是一种工具,它使你可以管理情绪,并选择最佳的行动,而无须被迫接受强制性的反应——它使你具有很强的意志力来执行你的知识。

拥有执行的意志力,则代表有能力或力量执行一套具有特定目标的行为计划。这就表明有决定能力。“决定”在拉丁文的意思是“排除”(cut off)。一旦你真正做出决定时,你的心智便已经认定没有其他更理想的可能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执行计划已经不是选择性的问题,而是必要性的问题。计划的本身变为一种价值,如果能够将它整合到潜意识中,它实际上可以受到情绪的支持。依此方式练习,情绪的纪律不仅可以提升你的行为能力,也可以降低情绪冲突的程度与频率——它可以促成一致性的思想、行动与感觉。

小结

史波克的个性凸显出我们共有的一个核心问题:情绪与理性的冲突。然而,他在处理这类冲突时,违反了瓦肯哲学的最高原则:逻辑。他忽略一项事实,情绪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成分,否定或试图排除它的存在,势必会造成内部的永恒冲突。他不了解,我们必须根据选定的标准——生命是一种理性的存在——界定个人的价值观。

在意识或潜意识的层次上,情绪取决于我们选定的价值观。为了确保情绪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必须通过情绪的纪律,排列与整合情绪的反应。否则,情绪与理性将处于持续性的冲突中。

作为交易者、投机者或投资者,在建立一个头寸时,你的判断与情绪必须直接应付挑战。根据定义,你必须接受风险,而风险必然伴随着某种程度的恐惧与其他各种情绪。如果你像史波克一样,忽略或试图压抑情绪,那么你所造成的内部冲突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将构成严重的伤害。在心理上,情绪的冲突将直接造成心理的负担。在生理上,情绪反应造成的压力将导致失眠、高血压、胃溃疡、疲倦或其他更严重的伤害。

将情绪的纪律视为一种持续的程序而不断练习,你便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智,并培养决断力,同时也可以降低情绪冲突的程度与频率,这不仅对交易很重要,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这是我知道的唯一方法,可以促使身心具有一致性并持续滋生自我的尊严。

然而,我们的价值观与信念都有矛盾之处,它们隐藏在潜意识中,所以情绪的纪律在练习上并不容易,判定情绪反应的根源尤其困难。这需要通过自我的反省,以辨识与了解价值信念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舍弃矛盾的信念。可是,舍弃不当的信念,采纳新的信念,并不能保证我们的情绪反应会随之改变。改变情绪的反应需要通过长期的自我反省,诚实地面对自己,而且在放弃某些珍贵的价值时,必须愿意承受相关的痛苦。

在本章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不仅在金融交易上非常重要,它与实际生活也有密切的关系:史波克症候群,并从一般性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情绪的纪律。下一章,我将讨论成功的意义与根源,并将情绪冲突的问题分解为更明确的部分。具体而言,我将说明动机与决心的性质。将情绪冲突问题划分为定义明确而易于了解的不同层面,目的是使它们易于接受改变。

[1] 取自与Jim Brown的一段对话,他是Rotan Mosle公司的经纪人与资产经理人,该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

[2] Dr.Karen,Horsey,Neurosis and Human Growth(New York:W.W.Norton&Company,1950)

[3] 1磅=0.45359237千克。

[4] 1英寸=0.0254米。

[5] 债券期货的最低价格跳动点是1/32,所以一档是1/32,相当于每份合约31.25美元。

[6] W.Gaylin,The Rage Within(New York:Simon and Schuster,1984),PP.17-18.

[7] W.Gaylin,The Rage Within(NewYork:Simon and Schuster,1984),P.23.

[8] Nathaniel Branden,The Psychology of Self.Esteem(New York;Bantam Books,15th edition,1969)p.69.

[9] Ayn Land,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New York:American Library,1964),p.28.

[10] Ayn Land,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New York:American Library,1964),p.5.

[11] 我所谓的潜意识(subconscious)是指不直接受意识控制的部分,这与弗洛伊德等人采用的无意识(unconscious)并不相同,它是就自我而言的。

[12] Ayn Land,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NewYork:American library.1964),p.27

[13] “谬误的自尊”这个概念将于下一章详细讨论。

[14] 报价分为大数和小数。大数明确,则仅报小数。小数分为两部分,一边为报买价,一边为报卖价。——译者注

第14章 成功之道

成功的必要条件

我认为,作为交易者、投机者与投资者,如果希望在金融交易中获得稳定的成功,需要具备以下这些个性特质。

第一,必须具备有根据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心智可以学习真理,并积极地运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

第二,必须具备自我的动机与决心,有能力和意愿将时间与精力花费在交易的知识上,并学习如何交易。

第三,必须具备智识上的独立性,在面对各种不同的见解时,可以根据事实自行判断。

第四,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诚实,有足够的决心承认并面对有关自我、市场以及自我判断的真实性。

第五,真诚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并认为最大的报酬来自于工作过程的本身,而不是工作得到的名与利。

这些特质在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都很重要,金融圈内的快速步调与波动更凸显出它们的重要性。缺乏自信,你将永远处于恐惧犯错的情境中,这种恐惧感迟早会令你无法思考或拟定决策。缺乏自我的动机与决心,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将会活生生地吞噬你。缺乏智识上的独立性,你将会迷失在变幻莫测的观点浪潮中,并陷入金融的漩涡。缺乏诚实面对自己的能力,你的愿望将取代现实,你将发现自己不是根据事实而是根据自身的愿望与期待拟定决策。缺乏对工作的热爱,你的工作将变得沉闷无趣,你将丧失持续工作的动机与力量。

这些都是可以培养的,但你必须通过坚毅的决心了解自己,并理清你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换言之,你必须了解你想从生命中得到什么,你为什么想得到它,你如何得到它。自我了解是人生的指南针,它将指引你踏上成功的道路;它也是一座灯塔,因为人生免不了挫折与痛苦,当你因此陷入彷徨与困惑时,它将为你指引正确的方向。然而,唯有你试图向前迈进,它才会指引你。

如前文所述,那位睿智的老人说道,“某些人仅有梦想而从未付诸实现,某些人仅是默默地工作而从来没有梦想。可是,还有少部分人不但有梦想,而且还将梦想付诸实现。”看看那些成功而快乐的人,他们最大的特征是热爱他们的工作。观察他们,你将发现,他们可以不接受报酬而工作,赚钱仅是附带的收获。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是崭新的挑战,值得付出全部的精力与热忱。在家里、工作或休闲中,他们的行为都反映出每个时刻、每天与一生的目标结构,并整合为丰富的人生。他们所采取的行动是来自对生命的热爱;当向前迈进时,失败、痛苦与挫折仅是过程中的点缀,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于是他们将梦想付诸实现。

相反,看看那些两眼空洞而缺乏精力的人,每天都在非常不情愿的情况下挣扎地过日子。他们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或者,他们从来没有梦想,每天就像机器一样地重复着;或许他们也曾有过梦想,但从来未付诸实际的行动,最后连梦想也消失了。这些人并不理解,他们的价值与目标便是他们自己;他们追求的一切完全与明确界定和了解自我利益无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成为牺牲者与自身的迫害者,陷入自我怀疑的恐惧与不安中。

我们可以有所选择:我们可以下定决心把握自己的生命,并且迈向成功;或者,我们可以选择恐惧与痛苦,并让其他人和事件来控制我们。正确的抉择非常明显,并且可以从一个单纯的决心开始:CARPE DIEM!这是以拉丁文表示的“掌握现在!”你必须认为,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珍贵无比,都是你的,而且应该以满腔的热忱迎接它。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展开成功所必需的变动程序。掌握生命,下定决心把握那无限的可能性。掌握现在,但必须下定决心以所有的力量将梦想付诸实现。

成功的意义

就基本意义来说,成功并不是来自于某特殊领域内的能力或成就。你可以在事业中获得成功,而在个人生活中一败涂地,就像霍华德·休斯(Howard Hughes)一样,在富裕的生活中过着悲惨的日子。你也可能贫穷而快乐,享受着生命中的“单纯”。然而,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多数人难道不想同时拥有充裕的财富和充实的个人生活吗?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如此。

我相信,如果具备正确的动机与决心,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实现个人的成就与经济的成功。

非常奇怪,在一个充满经济机会的国度里,人们对金钱竟然会存在爱恨的关系。某些人将金钱视为一种奴役之物,“如果我不是被迫追求万能的金钱,我可以做我想要做的事,过着充实的日子。”另一些人把金钱本身视为目的,他们一辈子追求金钱而从来没想到要去享受它们。一个人对金钱的看法与他对成功的认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我们都知道一句古老的谚语,“金钱不能买到快乐”,话虽没错,但金钱还是充满诱惑。为什么?金钱究竟能够买到什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很简单:金钱是一种工具,它让人能以自身的劳力生产交换他人的产品与服务,或储存自身努力的结果以供将来之用。金钱是一种手段,将个人的精力转变为物质,它将梦想转变为现实的工具。

在当今的环境里,我们几乎都能够从事个人热爱的工作。金钱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提供许多物质的享受。就这个层面来说,个人必须确定金钱的重要性,必须在下列两个问题的答案中找到均衡点。第一,“我热爱的工作是什么?”第二,“我在物质上想要什么?”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无法相互协调,那么仅有一个解决的办法:改变答案!否则,你注定会过着充满挫折的生活。本书剩余篇幅所要讨论的便是这类冲突以及排除它们的方法。

我想,任何人在任何领域里都可以拥有个人的成就感以及满意的经济成就,这便是我所谓的成功。成功是一种生活的情境——一种活着的感觉。成功是一种变化,它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动态行为程序,不断地追求个人的成就、快乐与成长。

现实环境不会把成功放在银盘子里交给少数人。成功来自于自我创造(selfcreated)而不是给予。生命是一种程序,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自我维系(selfsustaining)与自发性(selfgenerated)活动的程序。 [1] 这对所有生命都是如此,也包括最原始的植物、阿米巴与人类。生命是一种活动的程序,不能活动就是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说,仅有一个根本的抉择,仅有一种方法判定最终的成败:生或死。生物的每一项活动不是自我完善,便是自我破坏,人类也是如此,但有一个重大的差异:有关目标和活动的自我完善与自我破坏。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独自判断与界定其间的差异。我们必须根据人类的特殊禀赋——以意识认知的理性概念形式——评估(evaluate)可行的抉择。 [2] 生命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如何运用心智,如何思考、感觉与行动。所以,为了控制自己的生命与成功,你必须了解自身的心智如何运作,并了解如何运用它达到目标。

心智的超级电脑

我们采取的每一项行动,其直接的刺激都是来自于潜意识,而不是意识。当我拿起咖啡杯饮一口的时候,潜意识告诉我说,“现在喝咖啡,”而潜意识从这里开始便接管一切,将我从孩童时期练习至今的无数技巧付诸行动。

相同的程序不仅适用于生理活动,也适用于心理活动,包括思想与情绪在内。每天早上我在观察价格走势图时,大多数思考与分析都不是在意识的层次上运作。我拿起资料,然后告诉潜意识,“看看这个,你有什么意见。”在观察价格走势图时,我立即知道我的看法以及对行情所下的结论;虽然我可以将它们表达出来,但这些看法与结论都是在潜意识中形成的。这犹如2+2=4一样:当我碰到这类问题时,不需在意识中重新回忆加法的运算法则,相关的知识已经整合到我的潜意识中了。

人类的心智就像一台超级电脑,产出的品质将取决于输入资料的品质以及软件程序的性质。输入的资料包括过去的知识与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产出取决于你如何处理资料,如何训练心智发挥作用。在任何时刻,你并不需要全然控制思考的程序,这基本上是一种自动化的程序。

目前,你的动机(驱使你采取行动的信念与价值观)已经摆在你的潜意识心智中。你或许觉得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行动,但实际上你可以自由控制的范围相当有限。你的潜意识就像是电脑的处理器与存储器,而操作程序便是过去的知识与经验。你唯一的控制工具就是键盘——当时的意识与思想。如果不满意产出,你必须更改输入的资料,或程序的结构与内容,但通常是同时更改两者。

潜意识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在正确的处理下,可以驱使你迈向成功。你是否曾注意,运动迷们可以轻松地列举出人名、统计数据、比赛的时间表及各种攻防的策略?他们为何能够办到这些?在日常的资料输入中,潜意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说,“这很重要,将它们记下来,以供不时之需!”只要在早上喝咖啡的时候,顺便阅读报纸的体育版,或一边喝啤酒一边观赏电视转播,运动迷们便可以轻松地获得相当复杂的信息。他们大多不会去刻意地研究。阅读体育版的新闻报道,这并不像在工作,他们仅是轻松地阅读或观赏,但意识非常集中,而其他便由潜意识接管。如果在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你的心智都能如此运作,你认为你的成就将会如何?你会有多么成功?

即使你并不是运动迷,但在生活的其他领域内,一定会有你感兴趣的。如果你非常幸运的话,你对工作与人际关系可能便有这种感觉。然而,让我们采用较寻常的假设,你的兴趣可能是在桥牌、高尔夫球或跳舞等娱乐中。不论你的爱好是什么,你在从事这些活动时,感觉如何?这些活动通常不是都很轻松,甚至让你觉得精力不够充沛。你是否认为,当你的意识没有在思考而由潜意识接管一切时,你的表现通常最理想?你是否希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保持这种境界?

你可能也有下列类似的经验。假定你热爱高尔夫球,某天,你前去打球,觉得一切都非常“对盘”。你打了毕生最完美的一场球,每一杆都很完美。你有飘飘然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仅是隐约出现而没有让你分神。

你的球伴认为,你是处于“失神”或“无意识”状态下打球。打完八洞之后,整个过程开始在你的意识中浮现了,你想着:“哇!我实在打得太棒了。如果我可以继续保持这种水平,这将是我毕生的杰作!谁知道,我说不定可以成为职业选手。”结果如何呢?

是的,你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而整场球也完蛋了。你非常生气地对自己说道:“怎么会这样呢?我把一场最完美的球赛给毁了!好了,放松,慢慢来,”但这场球就是不听使唤。当你打完最后一洞时,毕生最完美的一场球也不过是成绩平平而已。你觉得非常懊恼,似乎人生最重要的成就已经从你的手中溜走了。你知道吗?你的看法没错!

个人的成就与成功直接来自于心智超级电脑根据设计发挥的功能。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某项生理或心理活动时,意识认知与潜意识心智会相互协调而整合。在具备如何运作的精确知识下,潜意识心智会立即输入意识的认知,并提供最快速而精确的产出——生理或心理的活动。产出之所以精确,是因为程序正确且输入资料有效。输入资料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意识认知完全专注于与目标有直接关联的资料。

例如,当你全身心地打高尔夫球的时候,已经提供潜意识所需要的执行程序,这来自于你对高尔夫球的知识,包括相关的规则、成功职业选手的著作、观察模仿专家们的动作以及在球场的练习。

你的意识认知完全专注于搜集潜意识所需要的资料,以便有效地执行。例如,如何摆球,如何测量距离与风向……失误的恐惧与好球的兴奋,完全不会干扰专注中的意识。你的注意力仅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在能力范围内打好每一个球,而使总杆数达到最低;这个意识的目标使心智得以专注,并使潜意识的心理程序也得以专注。当你的意识专注于由每一杆的动作转移至职业选手的幻想以后,潜意识中的另一个程序便开始执行,破坏你的整场球。然而,如果你希望在高尔夫球中获得成功,你的超级电脑将为你提供以目标为导向的动机。

我相信,我们可以管理与控制这台超级电脑,并使它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发挥有效的功能;而且,我也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管理这台超级电脑的关键在于了解个人动机的性质与根源,并知道如何改变它们。

动机的探索与运用

当你全身心投入某项活动时,便拥有最高度的动机。让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为了拥有动机,你必须具备最充分的理由采取某项行动,换言之,决定自由意志(determines volition)。意志是意愿或选择的表现。当你拥有动机,而且意志已经决定时,你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因为选择已经完成,你的心意已经决定。你处于一种全然专注的境界,你的心智已经全然地投入(committed)。

这不是一种你可以随意达到的境界。你可以整天告诉自己,“我要减轻体重,我要减轻体重。”但如果缺乏适当的动机,你的潜意识将不断地回答,“不,不!”你将感觉受到挫败,并谴责自己。无法进步,你最多仅能够维持停顿。无法成功,你将失败。

在生活或任何专业领域内,成就与进步的程序有四个要素。

1.目标(goals):你必须知道希望追求的最后结果,并决心实现这些结果。

2.行动(actions):你必须根据目标拟定计划,并以果断的行动执行计划。

3.认知(awareness):你必须观察行动的结果仅是就物质的角度而言,也包括个人的情绪层面在内。

4.改变(change):如果你遭到挫折,那么必须重新检查目标与行动,判断问题的所在,并愿意修正。

这四者都是成功的必要因素,设定目标是最基本的程序。设定目标本身看起来或许相当容易。任何人都可以拿出纸笔,写下他所希望的事物。然而,白纸黑字并不代表设定(establish)目标。目标本身并没有任何力量,除非你认为它们非常实在(real);这并不仅仅是欲望而已,它们应该是你赖以为生的必要对象——就如同食物一样。

如果目标被视为一种基本需求,并设定在超级电脑的程序中,它会尽一切所能驱使你朝着目标迈进,而其余三个过程也变得相对简单。这种心境被称为“投入的决心”(commitment),它是一致性表现的根源,也是情绪纪律的依据。

“决心投入”(commit)来自拉丁文的"committers",它的本意是“结合在一起”(to bring together)。在这层意义上,投入的决心是指将意识与潜意识(包括情绪在内)结合在一起,追求你的目标。获得投入的决心,这是使目标变为可能的关键步骤,它也会使目标具备力量,并使你有能力执行计划。

请注意,我是说“获得”(acquiring)投入的决心,而不是说“拟定”(making)投入的决心。因为如果你的心智取向不正确,经常无法“拟定投入的决心”。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坚强的意志力(will power),或抗拒诱惑(temptation),而是寻找一种方法改变心智的内容与联想(associations),以确保真正的动机。

人类具有自由意志(free will),通常是指个人在任何时间与任何问题上,都有力量选择或控制他的活动。例如,我可以或不可以拿起面前的杯子,我可以或不可以回补目前的空头头寸,我可以或不可以维持减轻后的体重。我不认为情况如此简单。

就心智的超级电脑来说,你的行为——心智活动的产出——取决于输入的资料、你的感知以及你的意识如何看待现实和你如何训练潜意识发挥作用。自由意志并不代表你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也不代表你可以随意选择时间与如何,它仅代表你可以选择心智的程序。

归根结底,自由意志仅有一个基本抉择:思考或不思考。这并不是说在你清醒的每一时刻与每一问题上,你都必须在意识中以逻辑判断来思考与执行这个抉择——意识的运作太过于缓慢。这个抉择要求你了解与认知动机的性质和根源,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修正。它代表内省(introspecting)——以意识认知来辨识与评估潜意识的内容。所以,让我们来讨论潜意识的性质,并探究动机来自何处。

情绪决定动机。具体而言,我们受到情绪上两种基本力量的驱动:追求快乐的欲望与避免痛苦的需求。不妨想一想,当我们希望某件事物时,我们是否真正想要这件事物的本身?不,我们想要的是达到目标后的结果,它对我们生理与心理将产生的变化才是我们想要的。例如,许多人想要减轻体重,他们对实际的脂肪并没有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改变对自己的感觉。他们实际想要的是对生命的控制感、健康的感觉、身材更吸引人、觉得较有活力、可以长寿……

再举一个例子,大多数人都希望与异性保持良好的关系,但我们真正想要的是被了解与尊重的感觉、享受相互照顾的温馨、一种朋友与知己永远在那里的安全感……

所有这些希望都蕴涵着改变现状的欲望。具体来说,它们蕴涵着由不满意至满意的欲望,或由满意至更满意的欲望;由痛苦至快乐的欲望,或由快乐至更快乐的欲望。快乐的潜在感觉才是真正的目标,才是欲望的直接对象。然而,这些欲望本身却未必可以形成动机。我们还有相互冲突的欲望,它们来自于避免痛苦的需求。

犹如交易获利一样,节制饮食以保持健康是大多数人的理想之一,而且人们也具备成功需要的知识,但实际成功的比率却很小。一般来说,失败的原因并不是人们不能做到,而是他们不愿意做,缺乏真正的动机。

一个节食中的人吃着他的红葡萄与莴苣,喝着柠檬汁,当他看见香喷喷的16盎司牛排送到隔桌时说道,“搞什么鬼,我受够了!”或者,另一位男士遇到一位他很喜欢的女士,甚至还拿到她的电话号码,却不曾拨过电话,因为他想,“如果她不喜欢我怎么办?”或者,“我只会再度失望。”

就第一个例子来说,节食是一种痛苦的程序,它代表离开愉快的事物,而不是移往更快乐的事物。在他的心目中,达到减肥的目标并不真正代表快乐,而是痛苦!

在第二个例子中,这位男士的行为几乎完全为避免痛苦的欲望所主导:被拒绝的痛苦、失望的痛苦、发生错误的痛苦、失去“自由”的痛苦……同样地,采取行动以追求目标,这关系着心智中的痛苦,而不是快乐。在心智中存在一种快乐/痛苦的矛盾,潜意识无法有效地处理这种困境:迈向目标将造成痛苦,维持现状又不满意。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潜意识通常会让避免痛苦的需求压抑追求快乐的欲望。所以,他在追求目标时将遭受失败。

在观察人们从事当日冲销的交易时,我经常发现许多人表现出类似的情形,包括我个人在内。在一份获利的交易记录中,亏损交易的笔数往往多于获利交易。若是如此,获利交易的利润必须大于亏损交易的损失。然而,交易者经常会犯一个错误:过早获利了结而过迟认赔。为何如此?因为他们没有遵循交易准则的动机。他们了解(understand)交易准则,但并没有运用(realize)它们进行交易。

如果你根据1:3的风险/回报比率交易,平均每笔交易的获利至少应该是亏损的3倍。然而,当上述比率演变为1:2时,交易者经常无法忍受些许的不利走势。他的潜意识投射出痛苦,并浮现出许多错误的资料,在恐惧与困惑中,当稍微出现不利的行情时,便仓促了结头寸,可能仅实现一笔1:1.5的交易。当价格恢复原来的走势,到达原定1:3的目标价位时,他只能破口大骂。

另一方面,当行情立即出现不利走势而触及止损价位时,交易者不愿认赔,而开始期待情况会好转,希望幸运之神的光顾。可是,市场显然不够体贴,将原本1单位的亏损扩大为1.52,甚至更严重。避免痛苦(亏损与错误)的需求,使他违反他明知道正确的交易准则。这便是不同形式的相同矛盾:执行交易准则造成痛苦,不执行它们又增添不满意的程度,并剥夺交易的资本。

如果你自我反省,我想你将发现,当你迈向目标而出现困难时,往往便是这种快乐/痛苦的矛盾在作祟。假定你具备正确的知识,而在执行上发生问题,这是因为动机产生冲突,潜意识中存在两种对立的需求,一般来说,避免痛苦的需求往往会占上风。

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结果总是挫折与不满意的痛苦。为了避免某一类型的痛苦,潜意识却造成另一类型的痛苦,并进一步强化挫折与不满意的感觉。这种程序若不修正,将会导致恶性循环而侵蚀个人的价值观、破坏成就、遏制个人的成长,使你陷入失败的命运。

为了建立积极而不矛盾的动机,潜意识必须将追求目标视为一种快乐而不是痛苦的程序。如果你可以达到这种心境,采取行动达到目标的抉择便已经完成,抉择已经不复存在。基本上,坚持既定的决策便是投入的决心——在这种心智状态下,知识、动机与执行都指向相同的目标。这是一种完全整合的境界,你的心智将驱使你迈向成就与必然的成功。

小结

成功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动态行为程序,不断地追求个人的成长、成就与快乐。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追求目标的决心,换言之,在共同的目标下,将意识与潜意识结合在一起。许多人无法下定决心,这是因为动机的冲突,而动机的冲突又是因为情绪的冲突,而后者又是源于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与信念。一旦了解这种情况之后,积极修正的处方便很明显了:

1.辨识局限性和破坏性的价值观与信念,排除它们。

2.采纳崭新而有益的价值观与信念。

3.排除那些导致局限性情绪反应的潜意识联想,取而代之以崭新而有利的联想。

犹如大多数处方一样,说起来相当容易,实际运用起来却很复杂。在第15章,我将说明如何将这些处方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活动。

[1] Ayn Land,he Ayn Land Lexicon(New York:Meridian,1988),p.254.

[2] 有关这个问题,请参考The Introduction to Objectivist Epistemology.

第15章 改变才能坚持

如果你不知去向,很可能因此迷失。

——戴维·坎贝尔(David Campbell)

成为一位成功的交易者,必须保持一种心态:遵循交易准则代表快乐,违背交易准则代表痛苦。然而,即使你遵循交易准则,你偶尔还是会发生亏损,亏损总会带来一些痛苦。你必须理解这些痛苦是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现象,就如同你在刮胡子的时候也难免割伤自己。在情绪上,你必须能够接受,这类痛苦并不重要,总会过去的。你必须明确意识到,成功是一种改变的程序,而痛苦是程序的一部分。

从交易者与个人的角度来说,如果成功是一种由欲望驱动的改变程序,试图调整当时的生理与心理状况,成功的要义是一门控制生理与心理环境的管理艺术。然而,犹如我先前所说,在具备充分知识的情况下,改变生理环境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行动,取决于正确的动机,或根据知识采取行动的意志。

我们知道,执行意志的缺乏来自于信念、价值观与联想的局限性,因此在改变程序的最初阶段,便应该检视心智的内容,并辨识这些局限性所在。

具体而言,改变的方法是揭开潜意识的内容;寻找局限性的联想、价值观与信念;以新的观念取代之,使我们得以迈向选择的道路。务必记住,目的是达到一种心智状态,使追求目标成为一种快乐而不是痛苦的程序。

我们可以运用三个基本工具达到此目标:生理的躯体、意识与自动运作的潜意识。这三个工具早就相互配合而处于运作状态之中,每个工具都可以支援或破坏其他两者的功能。我希望提出一些基本原则,解释如何控制它们,使它们一起支持你。

运用你的身体

维系任何状态都需要耗费精力,就如同设计不佳的机器将耗费较多的能源一样,处于沮丧与挫折的心境中也将耗费较多的精力。不快乐与不满意会造成额外的工作,它浪费精力,抑制欲望,对你的身体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设想某人处于沮丧的情境中,你可以从哪些生理特征来判断他的感受?可能是行动缓慢、无精打采的动作、垂头丧气、语气低沉而单调、呼吸短促而夹杂着叹气。当某人快乐而兴奋的时候又如何呢?可能是行动迅速、姿态生动而富有表情、声调高而顿挫分明、腰杆挺直、呼吸深沉……其他如愤怒、得意、痛苦或遭到拒绝,这些情绪又如何呢?它们也都有生理上的特征。

我们的每一种感受都会反映在身体上,这种现象很有道理,因为犹如我先前所说,情绪是潜意识价值判断的一种生理与心理的反应。然而,由相反的角度来说(换言之,身体的改变也可以影响你的情绪)难道不也是很有道理吗?绝对是如此。例如,研究动机的专家安东尼·罗宾斯(Anthony Robbins)在他的录像带中提出下列动作练习。 [1] 你不妨试试看:

站得笔直,两肩摆正,抬头看天花板。脸上露出大笑的表情,这看起来或许非常荒唐。现在,尽可能感觉自己很沮丧,但不可改变任何姿势,继续尝试。

你结果是不是大笑出来?如果感觉受到挫折、疲惫、悲痛或慵懒,你必须将自己的身体交给潜意识以产生这种感觉。当你感觉动机充分时,身体便会表现充分的动机。当你觉得很舒畅时,动作便会表现出很舒畅的样子。你感觉的精力充沛程度,便是你实际拥有的精力。所以,你的食物与运动,你如何运用与对待你的身体,都是重点所在。

如果心智中存在某种联想,阻止你采取积极的行动,你可以运用身体打断这种联想。安东尼·罗宾斯将这一切整理为一门科学,所以我建议你参考他的书与录像带。然而,在着手这个改变的程序时,你必须确认,通过身体的运作、练习与食物等方法,你有能力改变心智状态。

在观察职业运动选手时,你发现他们在重要时刻都会采取某种仪式。对棒球选手来说,可能是以球棒敲敲自己的脚,抓起一把砂子摩擦球棒,然后用脚整理打击区。对网球选手来说,可能是在发球之前在地面上拍一定次数的球,或在接球时来回跳动。足球选手更是以迷信著称,比赛前总有一定的仪式。这些仪式都有共同的目的,重复身体动作,以呼唤潜意识进入专注的境界,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通过一定的仪式,运动选手以他们的身体管理他们的潜意识。

我在州际证券公司的时候,我们也有仪式。比如,为交易员戴着牛仔帽,并在腰上系着手枪,当行情出现不利走势时,他会拔出手枪射击报价荧屏。我经常戴着轰炸机飞行员的皮帽,希望在价格下跌或行情出现不利走势时,我便会“轰炸”市场。这些动作或许有些稚气,但都是很重要的仪式,可舒解抑郁的心情与交易的压力。它们可以转移愤怒的情绪,更重要者,它们使交易变得有趣,即使是亏损的时候!

每个人都有身体上的仪式,虽然我们未必能察觉到。每天早上绘制走势图便是我的仪式之一。我可以轻易地把资料输入电脑,让它帮我计算,并绘制图形,但亲自登录数据,绘制趋势线,可以使我的心智集中。

然而,并不是所有仪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曾经在纽约住过一段时间,这里最大的特色便是交通拥塞,驾驶员不断地按喇叭(尤其是计程车司机)。这便是毫无意义的行为,仅是添加原本已经够紧张的不健康气氛。

你的仪式是什么?一定有。不妨考虑它们在你的生活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这些仪式有什么作用?它们会舒解你的郁闷或增添你的挫折感吗?它们会使你专注或使你分神吗?它们是否可以使你掌握快乐与避开痛苦,或是相反?

留意一下,你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你的仪式。当你发现自己面对报价荧屏咒骂着、因亏损而沮丧、在拥塞的道路上愤怒地按着喇叭或任何使你觉得更不成功的行为时,你不妨深深地吸一口气,并考虑上述问题。

然而,最重要的是你必须采取行动使自己觉得舒服一些。把姿势摆正、深呼吸、行动中表现出活力、说话的声调要有顿挫感、放一段你喜欢的音乐,根据你希望的感觉运用你的身体,你可以阻止那些控制你行动的消极联想。如果你可以成功地改变自己的感觉,应该珍惜这些改变,感受其中的乐趣,享受控制的快感。如果你经常如此练习,则可以在心智中建立新的联想,在身体上培养新的仪式,在必要的时候,你可以仰赖它们改变你的情绪。依此方式练习,你可以立即开始改变。

仅仰赖生理上的改变而改变你的感受,似乎有些欺骗或不真实的意味。毕竟,我们的感受才是真正的重点。以机械方式改变你的感受,难道不是对自己不诚实吗?对于这些问题,我建议你考虑下列情况,究竟何者较有欺骗的意味或不真实:对着你无法控制的拥塞交通尖声咆哮,或吸口气而让自己放松,并问自己一些问题?何者较为实际:早上醒来感觉一种莫名的挫折感,并放纵这种感觉,或提起精神,拍拍手,欢欣地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你的感觉确实是重点所在,但只要身体上的部分改变,你便可以大体上根据希望的感受,选择你的感受。另外,改变你运用身体的方法,学习如何管理心境,这仅是永久性改变的一个层面而已。结合下面几节讨论的内容,运用你的身体加速这个变动的程序,协助你根据选择的感受在潜意识中建立新的联想。

在交易中,情况尤其如此。当心情处于低潮的时候,我就看不见机会,反应不理想,缺乏信心。交易并不是一种例行的工作,而可以让你安然渡过这些艰难的日子。你必须保持敏锐而专注的精神,才能做好工作。当情况不理想时,你必须以身体的动作振奋自己。我经常会利用一副牌协助自己保持专注。我一面看着报价荧屏,一面洗牌、单手切牌或以其他动作集中精神。曾经有人告诉我,只要看我每分钟的洗牌次数,便知道我是否拥有头寸。

在运用身体方面,我尤其强调运动的重要性。许多研究报告都显示,运动可以降低压力,增进精力与心智的活力,并有助于提升自尊心。因为交易必须面对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压力很大的活动。我个人可以为运动的效益做见证,当停止做运动时,我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便会立即反应,显示所有相关的研究报告都没有错。

当你觉得疲惫或蒙受压力的时候,通常你最不想做的事情便是运动。然而,这个时候,你知道你必须站起来,穿上运动服,到户外或健身房,然后运动。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当我克服心中犹豫而前往运动时,从来都不会觉得后悔。另外,心情低潮往往是运动最恰当的时机。当陷入低潮时,你必须中断那些让你陷入低潮的模式,运动便是最佳方式之一。有些时候,这或许相当困难,但你会得到应有的报偿。

我认识一些人,把运动时间看成重要的正式约会。犹如会议或商业聚会一样,他们在日历上用红笔圈出运动的时间,唯有特殊的事件才会取消,例如,家中有人过世。不妨想一想,你的健康、精力与生命,难道与商业约会或社交聚会不是一样重要吗?运动是一种投资,它代表现在与未来的感觉,而且它还有助于你的事业经营,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精力、更专注的精神,并提升你的自信心。这段话让你我共勉。

运用与管理身体的活动,这是改变心境的最快方式,但并不足以造成永久性的改变。你可以利用身体的活动中断旧有的模式,建立新的联想,但如果你想把这些新的联想真正植根于潜意识中,你必须以信念与价值观来支持它们。如果你希望这么做,那么你必须面对自己最重要的资产:意识。

运用你的意识

在讨论如何改变心境时,虽然我首先提及身体活动的运用,但其中已经蕴涵着意识的运用。因为在你从事任何变动以前,你必须认知(aware)自己的问题,专注(focus)于发生的问题,评估(evaluate)目前行动的后果,并投射(project) [2] 即将采取其他行动的影响。

认知、专注、评估与投射都是可供运用的工具,我们必须学习如何使用它们,这样才能成功。虽然它们都已经在运作中,但由于不当的个人管理,这些工具的运作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它们的运作并不恰当,这是因为我们的联想、信念与价值观存在矛盾和局限性,从而导致潜意识发出相互冲突的指令。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了解这些局限性的唯一方式,是通过它们所抑制的功能——认知、专注、评估与投射。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在办公室培训交易员时,我告诉他们,有效从事交易必须学习三件事情:观察、专注与思考。我希望传达的理念是成功交易必须具备的心智状态。假定你已经拥有交易需要的基本知识,下一步就是观察市场的行为,留意与思考当时发生的资料,例如,经济与政治的新闻、市场的价格走势、相关市场的价格互动以及其他等,这就如同你在阅读体育版的报道、玩桥牌或其他你认为有兴趣而易于学习的事物。

如果你能够进入专注的境界,你的意识将会全然指向市场,远离生活的其他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将“感觉”市场的走势方向,你将“听见”来自潜意识的指令:“立即卖空S&P指数期货”。

在实际建立交易头寸之前,你应该干预意识的运作,并评估潜意识的结论。所谓评估,就是核对这笔交易是否符合你的交易准则。你必须问自己:“风险/回报比率是否至少达到1:3?这笔交易是否顺着你希望介入的趋势?价格是否已经试探先前的重要高点而未能突破……”

换言之,你必须根据自己拟定的交易准则,评估潜意识所做的判断是否有效。如果潜意识的判断确实有效,则交易;否则,将放弃。如果你能以一致的态度进行这个程序,你的交易应该很理想,并对潜意识的“声音”越来越有信心;评估的程序也会越来越自动化,这时你几乎可以全然“信赖你的直觉”。

不幸的是,在培训这些交易员时,我不能以上述明确方式说明这个程序的性质,因为这是我未发觉的操作方法。换言之,虽然我运用这种方法,但并不全然认知我的所作所为。许多擅长某些事物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技巧究竟是什么。他们可能说,“我信赖我的直觉”或“我只是随心所欲地做,结果就是如此”。对那些特别擅长某些事物的人来说,我相信他们都非常仰赖上述程序,虽然在程度上或许有差异,但在性质上应该大致如此。

在拟定适当决策与采取有效行动的时候,你必须“观察、专注与思考”,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你必须整合认知、专注、评估与投射的功能。如果你了解这些功能如何运作,你便可以学习如何管理与控制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所以,让我更进一步地说明这些功能,并解说如何运用它们辨识和改变价值观、信念与联想的局限性。

认知

究竟何为认知(awareness)呢?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争论了2000多年,我们只准备采用一个简单的答案:认知是感知(perceive)存在的能力或功能。我们感知的对象是现实的原始资料。我们如何认知对象,我们的心智如何解释,则取决于我们的知识与信念。

例如,如果你拿一张股价走势图给某人看,但他几乎完全不了解金融市场,他可以认知什么呢?基本上,他仅看到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线条与数字,或许还可以察觉价格呈现某种波浪状。我举这个例子是要强调一个重点:你的认知范围具有前后关联性(contextual)。为了认知某个对象,你必须了解对象的性质。这便是知识为何重要的原因——它扩大你的认知范围。务必注意,潜意识仅能够“阅读”它在程序设计上所能了解的语言,不能接受太多外来的(extraneous)信息——它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

然而,认知最大的障碍并不是知识的不足,而是在心智程式中发生的无意(inadvertent)疏忽。如果我们指示潜意识不要接受某些资料,它会听从命令,也将因此而不可能全然了解相关事物。然而,只要记住你已知的某些事物,你便可以运用认知的功能,理解你疏忽的事物,并察觉其中的问题。

如果生活中的结果不符合你的意图,显然出了差错——你的心智出现矛盾。达到目标的最大障碍可能是认知的局限性,这是因为我们在无意中采用消极的联想与信念。反之,积极的联想与信念可以提升认知。

如果你不断疏忽重要的事物,认知这种现象的唯一征兆是某种类型的失败,然后你可以利用失败为起点。为了追求一致性的成功,你务必承认与接受一项事实:不仅是成功,你的失败也是绝对重要的步骤。承认错误与失败,并学习接受它们,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当我说你必须“接受”成功与失败时,我所强调的理念是:你造成的每一个结果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你,也唯有你,必须对自己所造成的结果负责。超级交易员的培训师范K.撒普这样解释:

当事情出错的时候,投资者(或任何人)最应该做的事是判断自己如何造成这种结果。我并不是说你应该责备自己,我是说,在某个时间,在某种情况下,你做了某种选择而导致了目前的结果。分析那种选择究竟是什么,并在未来遇到类似情况时,让自己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当未来发生类似情况时,如果采用不同的决策,你所得到的结果也将不同。而且,现在便设想你将采取的方案,以便未来易于执行。 [3]

人们经常将错误、失败与痛苦归咎于其他人或事件。然而,如果你不断提醒自己,它们都是你个人行为的结果,你可以认知它们的原因。错误、失败与痛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希望规避它们,但我们不能以否认来规避。如果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来接受它们,它们便无法支配我们。它们将变得正常,甚至是成长、学习与成就的积极机会。

在《一位股票交易员的回忆录》一书中,杰西·利弗莫尔(Jessie Livermore)写道,“我不介意犯错,但我不愿意处于错误之中。”我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犯错是可以接受的,但不可以在犯错之后还不承认,并继续置身于错误之中。我在利哈伊大学演讲时,曾问当场200多个学生,有多少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有一个学生举手,我立即提供一个交易员工作给他,我是认真的。

因此,以一部分心智留意自己的行为。倾听头脑中的“细微声音”,以及你对自己说的话,并尝试将错误的结果与痛苦归咎于外部的力量。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是在试图改变现实以符合你的心智内容,而不是在调整你的心智内容来精确感知现实。这种程序被称为寻找借口(rationalization),这是避免痛苦所采用的最危险与最易混淆的方法。寻找借口之所以危险与易于混淆,因为它总是伪装在逻辑的外表之下。

在生活的某些层面中,寻找的借口可以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你无须处理它所造成的影响。在华尔街,借口可以导致立即的伤害。如果你不愿意接受失败,并试图将失败归咎于外部事件,那么你无法在先前的错误中学习,结果可能是彻底的失败。

关于错误与失败,我们可以寻找的借口实在太多了,它们通常都披着真理的外衣。例如,某人在男女关系中不断遭遇失败,当他被一位新认识的异性朋友所吸引时,他可能对自己说道,“我只是在愚弄自己,我不能不断地更换女朋友,我还没有准备另交女朋友,我需要时间建立自我的感受”。情况可能真的如此,但实际的动机也很可能是再度失败的恐惧感。

总之,我们必须谨慎留意试图逃逸的欲望,尤其是当真理在我们可以理解范围内的时候。如果你可以掌握这些试图否认的关键时刻,认知它们真正的情况,你便可以运用专注、评估与投射来消除它们。

专注

专注是指引认知的方法,在专注的情况下,我们同时缩小与扩大意识认知的领域。例如,对市场具备一般性知识的交易者,他只应该同时从事2~5个市场的交易(最好是相互关联的市场)。当他减少交易的市场数目时,对这些特定市场所能处理的信息也因此可以扩大。

意识只能同时处理数量有限的信息。为了处理与了解层出不穷的认知对象,心智仅会选择部分感知对象,将它们综合纳入知识与记忆的前后关联中。我们仅纳入认为重要的对象,并以价值观与信念作为滤网,以指引我们的专注。

价值观与信念决定我们专注的方向,后者又决定我们如何感知自身,以及如何感知我们与外在环境和他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自我认知(selfawareness),如果我们能够辨识专注的方向,我们就可以选择相关价值观与信念,以确定生活的方向,并控制这个方向。

例如,当我检视自己从何处取得专注于市场的能力时,发现自己非常幸运,在孩童时代,我便采取一种非常有助于学习与成就的信念。在某一期间,我并不了解为何如此,但我确信,成就任何事物的唯一方法是就我所认定的领域,尽量阅读,不断练习,并以成功者作为模仿的榜样。

这种信念最初运用于棒球,其次是体操,再次是扑克牌,最后是在金融市场交易与投机。以一句话来说明这个信念:

只要有足够的知识与练习,我就可以精通任何我所希望的事物。

有关达到目标所需的整个学习与练习的程序,我很早就采取一种非常重要的联想:

这很有趣!

我当时并不了解,这种联想可以让我成功。这些联想深植于我的内心,它们现在发挥的作用远胜于我当初玩棒球的时候,因为我现在更了解如何学习与成长。

学习很重要,这个信念让我专注于尽可能地吸收知识,扩大我的认知领域。例如,我在学习棒球的时候,曾经阅读一本有关棒球基本技巧的书,于是我观察职业选手的动作,并思考他们如何运用这些基本技巧。这扩大我的认知领域与知识,因为职业选手的动作成为一种评估的标准,以判断我自己的表现。我将职业选手的动作映射到我的心中,并尽可能地模仿他们的姿势与风格,使自己的挥棒动作与守备技巧都达到理想的境界。

目前,学习与练习并重的信念以及我所获得的成果,使我充满自信、精力与热忱地追求我的目标。这也使我对一般人所谓的“艰辛工作”产生积极而精力充沛的感觉。研究市场确实是艰辛的工作,但它们在我的内心并未产生消极的意义。对我来说,工作是快乐的源泉。就如同棒球一样,它很有趣。我将自己的作为视为有趣的活动,这使我可以敞开心智而无畏地接纳所有资料。我的潜意识没有理由中断我的认知,因为我基本上认为,只要根据这种方法行动,我终究是一个赢家。

相反,孩童时期的另一个联想给我带来严重的限制,我花费相当的精力去克服这个联想,基至现在我还非常在意它。虽然我精通棒球、体操与扑克牌,但我高中时期的学习成绩很差。我从来没有认真学习,一切都仅求及格而已。我的成绩大多是C,外语不及格,学校生活对我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种必须忍受的邪恶,因为我没有选择的余地。事实上,我的联想是:

学校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沉闷场所,使我无法从事我所热爱的活动。

你不知道我多么希望,能够把我的精力与热忱运用在学校的功课中。现在,我必须聘请一位作家协助我撰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我在学校中没有学得足够的写作技巧。

非常幸运的是,我始终热爱阅读,这对我帮助很大,每当我需要学习新事物时,免不了会有一种恐惧感。例如,我完全仰赖我的同事道格拉斯——一位电脑天才——照料办公室里的电脑,教我如何使用这些设备。我们在安装新的报价系统时,我的心中总会想着,“还好有道格拉斯,我自己绝对没有办法搞清楚如何操作这些东西”。

在有关电脑的学习方面,我对正式教育的信念严重限制了我的专注能力。我不认为学习很有趣,它是一种沉闷的程序。所以,每当我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设备,或出了什么差错的时候,我总是找道格拉斯帮我解决。我知道,我可以学习电脑知识——它们不可能比市场更复杂——但我在这个领域内无法保持专注。很幸运的是,我实在没有必要学习,因为我始终可以依赖道格拉斯,但如果真的到了必须学习的时候,我便需要挑战上面陈述。

“我自己绝对没有办法搞清楚如何操作这些设备”,不妨想一想这句陈述的威力。这类陈述会限制我们的专注能力。虽然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可观,但它也很容易受骗——它相信你要它相信的任何事物。你对自己说,“我自己绝对没有办法”,或“我没有能力做这事”,或“开玩笑,这是不可能的”,或“没有人这么做”,你的潜意识便会傻乎乎地说道,“晓得了!”于是,开始强化你原本已有的局限性。

这类局限性很容易受到控制,你仅需要认知你对自己所说的话并加以改变;通过努力重新组织你说的话,迫使潜意识产生积极的行动。你必须善用潜意识易于受骗的性质,管理专注的能力。

例如,当你想说“我自己绝对没有办法”的时候,你可以修正为“这相当不简单,我如何使它变得容易一些呢?”当你想说“我没有能力做这事”的时候,你可以修正为“我以前曾经失败,现在应该怎么解决呢?”当你想说“开玩笑,这是不可能的”,你可以修正为“这为什么看起来不可能,我到底疏忽了什么?”当你想说“没有人这么做”的时候,你可以修正为“奇怪,以前为什么没有人这么做?”更有甚者,“这可能是一个突破,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

我们与自己的对话方式将引导我们的专注能力。我们对自己的说话内容与方式,代表我们对人生是采取积极还是消极的态度。另外,这也会影响潜意识所产生之结果的质与量。

如果你了解如何与自己对话,如何要求自己,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那么你便能将心智专注由消极的联想转移至积极的联想,这只需要在意识上改变说话的语气、语意的重心、要求的内容以及问题的含义。

疑问的力量

你是否曾留意,在上文中,我将大部分陈述重新组织为疑问句?这并不是巧合。因为疑问句最容易改变认知的专注。

每一个人的脑海里都蕴藏着非常可观的知识,远远超过意识所可理解的范围。当对自己提出问题时,我们指引潜意识针对真正的问题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自我的局限。在许多情况下,答案早已存在,你需要做的仅是提出问题!然而,你必须诚心诚意地提出积极的问题,并专心地期待答案。

在本书第一篇中,我曾提到一个问题,足以显示疑问的作用。1974年,当我错失10月份的低点时,我问自己:“我需要学习什么才不至于重蹈覆辙?”这个问题又引出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趋势究竟是什么?它通常会持续多久?它的涨幅或跌幅通常如何?”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突然想到”运用历史价格的统计分布评估风险。

如果当时我提出来的问题是:“维克托,你怎么会这么愚蠢而错失这个走势呢?”或者“看看你所错失的良机!”我的一生会多么不同啊!若是如此,虽然我不知道现在会如何,但我确定自己绝对无法发展出独特的统计方法来分析风险,这可能是我一生最引以为豪的成就。

所以,你必须留意对自己说的话,对话中不要采用谴责的口气,应该提出问题引导积极的改变。有些问题绝对应该避免,例如,“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我怎么如此倒霉?我怎么会如此愚蠢?这个世界为何如此不公平?我为什么不能也富有?为什么大家都如此对待我?”当你提出这类问题时,潜意识给出的答案可能与现实毫无关联,例如,“因为你不值得拥有这一切;因为你是一位天生的输家;因为你是一个无知而毫无价值的人;因为除了少数幸运者以外,人生本来就不公平;因为只有幸运者才能富有,而你只是一个天生的输家;我早就告诉过你,因为你是一个无知而毫无价值的人,你不值得拥有这一切。”

当你对自己提出这类问题时,就如同你问某人,他是否还继续打他的妻子,虽然你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曾经这么做。这类问题都另有所指,它们都隐含地接受一些应该被挑战而不是被强化的消极信念。

我以相当篇幅谈论如何提出问题,不仅是因为它们可以有效地改变你专注的方向,而且还是因为其中含有基本的评估成分,只有通过评估才可以了解妨碍成就的局限性的价值观与联想。

评估的重要性

在进一步讨论以前,我想应该重新回顾心智的运作方式。虽然我们的活动直接受到潜意识心智的程序驱使,但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我们所持有的信念与价值观(不论我们是否能够认知)。具体而言,在潜意识的层次上,我们的行动受到两种主要情绪的驱使:追求快乐的欲望与避免痛苦的需求。另一方面,这两种情绪取决于潜意识中的联想,而联想的形成又是根据我们所接受的价值观与信念,这个程序未必受到意识的认可。

截至目前,我们似乎把“价值”与“信念”视为相同,实际上并非如此。价值是我们所追求者,是行动希望获得或保有的对象。为了判定价值,我们首先必须评估(evaluate),换言之,根据价值的某种标准排列重要性。信念是评估所根据的标准,它们决定我们对价值的反应方式。价值是行动的对象,信念是标准,让我们可以根据某种方式体验价值。

例如,假定两个人都认为金钱有价值,换言之,两人都希望赚很多钱。其中一个人对金钱的观念很健康,认为它是满足许多欲望的工具。然而,另一个人在潜意识中认为“金钱是万恶的根源”。如果两个人都赚了很多钱,第一个人可以充分享受,买一栋漂亮的房子,经常度假;第二个人可能无法真正享受他的财富,他在使用金钱时,会隐约浮现罪恶感。

你的道德结构——价值观与信念——将决定你的特质(character),进而决定你的行为。信念决定个性(personality),它们决定你如何行为以及如何体验行为。了解价值观与信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将分别详细讨论。

价值与特质

除了生理特征之外,特质与个性让你成为真正的个人(individual)。你的特质取决于你的价值观是什么,你追求的是什么。你的个性取决于你如何行为。犹如先前所述,你的行为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你如何行为取决于你所采用的一组独特法则或标准——你的信念。首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价值。

价值有两种基本类型:手段(means)价值与目的(ends)价值。你是否还记得,我在第一篇中对经济学所下的定义?它是研究如何运用手段达到既定目的的科学。手段价值是我们生活中实际追求的形式,例如,金钱、事业、个人关系、健康与汽车。目的价值是我们希望实现的情绪性愉悦状况,例如,爱、成功、快乐、满足、舒适、安全与兴奋。在第二篇的讨论范围内,我们关心的主要对象是目的价值,生命是由目的价值驱动的。

我们所持有的每一种目的价值都存在一种消极的情绪,我们姑且称之为反价值(disvalue)。反价值是我们希望避免的情绪性痛苦状况,例如,被拒绝、失败、挫折、忧虑、愤怒、羞辱与沮丧。我们受到追求愉悦的欲望与(或)避免痛苦的需求所驱动,即我们的目的价值与反价值便是驱动者。

你可以对自己提出下列两个简单问题来判定你的目的价值与反价值:

在我的_______中,什么最为重要?

在我的_______中,什么是我希望尽可能避免的事物?

首先在空格内填入“生命”,其次再填入较具体的内容,例如,事业、人际关系或你希望考虑的任何生活层面。在回答问题时,以最快的速度写下答案,不可停顿。例如,你的答案可能是:

在我的______中,什么最重要?

爱 安全

成功 成就

热情 满足

冒险与刺激 同情

狂喜 满头黑发

在我的______中,什么是我希望尽可能避免的事物?

被拒绝 生理的危险

失败 愤怒

羞辱 沮丧

尴尬 秃头

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请留意不要把答案神圣化,下一章将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尽可能深入而诚实地回答这些问题。接着,将你的价值与反价值依据重要性排列。这可以反映价值体系的排列结构,或其重要性的顺序。现在,开始分析检讨,观察其中的一致性、冲突、局限性的价值与积极的价值。结果可能会让你相当惊讶。

例如,在价值排列中,如果“爱”非常重要;在反价值的排列中,“被拒绝”非常重要。你找到“爱”的机会有多大?在追求“爱”时,你难道不需要面对“被拒绝”的可能性吗?当然就是如此,而且请注意,避免痛苦的需求往往胜过追求愉悦的欲望。

在分析自己的答案时,你应该可以发现许多行为为何会产生。例如,如果你认为“成功”最重要,把“爱”摆在第二位或第三位,你很可能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宁可招致配偶或伴侣的抱怨。如果“尴尬”是最重要的反价值,你在社交场合可能害怕当众讲话或尝试新的事物。你的价值观与反价值观将决定你的特质。你如何采取行动追求或避开它们——你的行为——将决定你的个性。

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你的特质并不是根据有计划与有组织的方式界定的,而是通过一种渗透的程序逐渐发展的。你将在生命的过程中从外部吸收价值与反价值,例如,你的成长环境、教育与社交层面。你的价值观可能非常混乱而毫无章法,甚至相互矛盾。

或者,价值观的结构可能相当协调,但你的反价值观非常混乱。总之,如果你希望控制自己的生命,就必须了解自己特质的结构,才能开始展开你所希望的改变。

所以,我希望你坐下来,开始上述程序,尽可能探索自己生命中的各个领域。你可能会因此发现许多先前未察觉到的心智层面。

信念与个性

许多人可能具备类似的目的价值与反价值,但每个人的认识则不相同。这是因为我们的信念有所差异。信念有两种形式:对生命、人性与事物的一般性概念;衡量自身与他人行动之意义的法则。

一般性概念经常被称为整体信念(global beliefs),它反映我们对世界、人性与自身的观点。所以,整体信念的陈述,通常以动词“是”表达,例如,“生命是,人类是,我是。”

法则较为明确,它们决定某个结果必须以某些事件为前提。它们通常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达,例如,“如果我赚了100万美元,那么我将很快乐。如果你爱我,那么你应该尽可能地陪伴我。如果我犯错,那么我将因此学习。”每个人都有一组独特的整体信念与法则,从而决定我们独一无二的个性。

例如,不妨考虑我先前所讲的成功的必要条件:自信。自信的感觉来自你对个人意义与效力的认识。你对自己的感觉并不是取决于自己的行为如何,而是取决于你如何判断自己的行为,行为的判断又取决于判断的标准——你对意义与效力的信念。

例如,假定一位极具才华的年轻交易员,他以下列信念判断成功或失败:

如果我是一位优秀的交易员,则90%的交易都会获利。

如果我是一位优秀的交易员,则我赚的钱必须多于其他交易员。

如果我是一位优秀的交易员,则我在任何市场上的操作都必须优于其他交易员。

这是一位相当有野心的年轻人!可是,他将因此注定陷入充满挫折与不安全感的命运中。这些标准都是不可能的,任何人都无法依此建立稳定的自信心。

为了获取自信,你应该采用可能达到的标准。这看起来似乎有循环论证的意味,实际上并非如此。例如,如果我对经营事业的成功标准是:每个月都有盈余。这是可能达到的标准。反之,如果我将标准定为每个月净赚100万美元,则我很难在这个标准下获得自信心。

标准不同于目标。目标是你追求的真正对象,标准则是判断行为的参考依据。我希望每个月都净赚100万美元,我认为这是可能的标准(实际上并不是我的目标之一),但以它判断成功与自我价值,则属于完全不切合现实的标准。我相信为了追求成功,一方面你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设定的目标越高,你的成就也越高;另一方面,用来评估自我价值的标准应该设定得宽松一些。

在一般情况下,局限性的信念是失败的根源,这包括不能把生命视为愉悦的过程在内。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局限性的整体信念:

我不够聪明。

我不够自信。

我太年轻。

我年纪太大。

我太无知。

我不值得拥有这些。

我永远也不可能富有。

我无法改变自己。

生命是一场诅咒。

生命是一场荒唐的梦。

生命是“一位白痴的梦话,充满毫无意义的声音与愤怒”。 [4]

生命完全超出我的掌握。

人很残酷。

人很愚蠢。

人很懒惰。

人性本恶。

人们会尽可能地利用你,然后将你弃之如敝屣。

如果持有这类信念,如何达到你的目标呢?

例如,如果你很重视“爱”的价值,你又认为人们会尽可能地利用你,然后将你弃之如敝屣,每当你体验“爱”的感受时,必然会兴起戒心,担心被利用。

如果你坚信自己不够聪明,不论你学习多么认真,你在知识的领域内都不可能达到独立的境界。在面对不同看法时,你总是害怕别人比你聪明——你将觉得自己无法独立抉择。

犹如马克白一样,如果你坚信人生就如同“痴人说梦”一般无意义,那么你将驱使自己迈向毁灭。

你的信念是自我实现的最终预言。务必记住,潜意识很容易受骗——它相信你要它相信的一切。如果你相信自己不应该享有财富,你的心智便不会让你富有。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应该拥有爱情,它便不会让你拥有这种温馨的感觉。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聪明,它就会让你愚蠢。

所以,如果你希望成功,就必须抛弃局限性的信念。修正局限性的信念,第一个步骤就是要认知它们是什么,而认知的对象则是来自于行动中的症状。这些症状非常类似于我们先前有关价值观的讨论,换言之,经常不能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对自己提出消极的问题与陈述。这种类似性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价值观与信念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我们与自己的对话,以及我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它们是信念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与信念所造成的结果。例如,你对自己说,“我实在很笨!”不论这种感受多么短暂,都会强化这个信念。你说这句话基本上可能并没有自责的意思,但如果你经常这样对自己说,尤其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你的心智将开始相信它。

同样,认知自己的局限性信念与法则的最佳方式,仍是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在我的中,究竟是什么局限性信念妨碍我?

按照先前的方式来进行,首先,在空格内填入“生命”,尽快写下各种答案。其次,再填入较具体的内容,例如,事业、人际关系或你希望考虑的任何生活层面。

第二个步骤便是处理你的法则。如果你在认知局限性信念上有困难,第二个步骤或许可以协助你。首先,将你珍惜的价值按重要性排列。对于每一种价值,都问自己应该如何才能实现它。你回答的格式可能是“如果,则”或是“如果要,则我必须”。例如,如果你非常重视成功,则情况可能是:

我必须如何才能感觉到成功?如果要成功,则我必须。

每年赚100万美元。

有一位迷人的配偶,以及两个小孩。

拥有阿诺·史瓦辛格的身材,身体的脂肪不可以超过13%。

随时都觉得非常快乐。

永远不与任何人发生冲突。

永远不会觉得愤怒或挫折。

对所做的一切都具有无与伦比的技巧。

在适当的条件下,其中某些法则或许相当合理,但大多数不切合实际。反之,如果你认为,成功的感觉就是每天起床都准备尽自己所能度过每一天,情况可能就会大不相同。没有人可以随时都觉得非常快乐,每个人都会有愤怒和觉得挫折的时候。并非每个人的身材都能与阿诺·史瓦辛格相媲美。

我的重点是:我们经常设定一些不可能的法则,因而剥夺任何成功机会。

在练习时,你经常会发现自己是根据手段价值表示成就的,例如,金钱的量。你的价值观、重要的信念甚至你的法则,都可能相互协调而具有积极的意义,你却对实现目的价值的手段价值持有消极或相互冲突的信念。为了了解这些消极的信念,你可以运用下列填充技巧:

拥有(手段价值)意味着。

在回答问题时,首先从效益的角度考虑。例如:

拥有很多财富意味着。

我可以完全自由。

我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我心爱的人。

我不用再担心账单。

我可以得到我想要的衣服、房子与汽车。

我不再需要仰赖公司的福利。

其次,列出你认为该手段价值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例如:

金钱是万恶的根源。

金钱不能买到幸福。

为了富有,你必须剥夺贫困者。

富有者无法进入天堂。

赚钱意味着我必须违背良心。

赚钱意味着我必须承担很重的责任。

如果你探索自己的心智,你就可以发现许多你意想不到的局限性信念,它们妨碍你希望拥有的感觉,以及在生命中希望达到的境界与目标。在面对这些心智被视为“自明的真理”时,你可能会说,“这实在没有什么道理。”你可以提醒自己,富人不完全是势利鬼,如果你有钱的话,你并没有必要成为一个势利鬼。总之,你可以在心理上取消这些信念的有效性。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具备成功需要的智识与能力,只要排除自己设定的限制。所以,检视所有的信念与法则,辨识其中所具有的局限与不可能性。

截至目前,我主要是讨论如何辨识局限性的信念,但为了修正,你必须排除这些信念,并代之以积极而有利的信念。让我列举一些积极的整体信念,你可以根据这些脉络设定属于你自己的适当信念。

积极的整体信念:

生命充满无限的可能性。

每个问题都代表新的挑战与新的成长机会。

我很幸运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

我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命运。

人们是提供知识、启发与欢乐的源泉。

我决心做的事,总有实现的方法。

在界定你希望采用的新法则时,务必让自己容易获胜。这些法则应该让你感觉热情、挚爱、快乐、成功……没有必要设定困难或不可能的法则。

没有错,生命永远必须面临挑战,但在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挑战已经非常足够,我们不需要再“做些不可能实现的美梦”或“攻击不可能被打败的敌人”。人生苦短,我们不应该再为自己设定障碍而使生命显得乏味。

在花费相当工夫做完这些练习以后,你将了解对自己造成限制的价值与信念,你对希望采用的价值与信念也应该有明确的概念。现在,问题是实际上如何进行。我们又面临相同的问题,知识本身并不足够,我们需要一种执行的方法。这便是投射(projection)发挥作用的场合。

如何管理潜意识

我们的生命中都曾发生过重大事件,在回忆时,当时的快乐或痛苦又历历在目。例如,你或许在事业中曾经赢得重大胜利,每当回想当时的情况时,你便面露微笑而觉得非常骄傲。或者,你曾经遭遇一段感情的波折,而每当回想起历经的冲突与失去的一切时,你便心痛如绞。

当你将某些事件投射于未来时,也可以因此感受快乐或痛苦。你可以设想自己沐浴在巴哈马的明媚阳光中,手中拿着饮料,阵阵凉风袭来,耳边又隐约可以听见浪花拍打岸边的声音。当你想象这些景象时,便觉得全身轻松而面带微笑。或者,在你开车的时候,想象某人突然冲到车前被你撞死,这将是一幕可怕的景象。

快乐与痛苦的感受不仅局限于目前,我们还可以将它们由过去呼唤出来,并投射至未来。

因为潜意识受到两种主要情绪力量的驱使——避开痛苦的需要与追求快乐的欲望,所以当我们希望消除某种局限性的联想时,应该劝服潜意识了解,该联想可能会造成非常的痛苦。

反之,当希望建立积极的新价值观或信念时,你必须劝服潜意识了解,它们将带来非常的快乐。

在意识的层次上,我们需要将消极和局限性的价值观与信念,连接至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痛苦,并将积极而有益的价值观与信念,连接至目前与未来的快乐。

安东尼·罗宾斯(Authony Robbins)设计一种方法,他称之为狄更斯模式(Dickens pattern),这个名称取自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A Christmas Carol),其中一位神秘的精灵以类似的方法应用在斯克罗克身上。这位精灵带着斯克罗克前往过去、现在与未来,并展示他一生中种种的快乐与痛苦。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促成斯克罗克改变最有效的诱因是目前行为将导致的未来痛苦。

狄更斯模式的基本内容如下:

1.选取一种你希望改变的信念。闭上双眼,回想这种信念在过去所造成的种种痛苦,感受它所形成的重担,回忆这种信念所导致的各种后果。想想,你因此损失的一切,爱情与乐趣。这种信念对你的经济、事业与人际关系造成哪些影响?全身心地专注于你曾经遭受的痛苦与损失,就如同它们又重演一次。尽可能回想所有的痛楚经历,这一切都是因为这种局限性的信念。

2.仍然闭着双眼,思考这种局限性信念在目前所造成的痛苦,包括过去经验所导致的一切伤害。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你是否觉得精疲力竭?你是否觉得无助,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它们怎样影响你的社交生活?你是否因此错失许多欢乐的机会?它们如何在生理上、情绪上与精神上影响你?感受其中的痛苦。

3.迈向未来,将这种信念引发的痛苦投射至一年以后。拖着过去的沉重包袱,感受它的压力。这种痛苦会让你在事业上付出什么代价?它会让你在人际关系上付出什么代价?对你的自我形象与自信心会造成什么伤害?在情绪的层次上,确实感受相关的痛苦,运用你的身体,深呼吸,摆出承受痛苦的姿势。回想历历在目的痛苦,专注其中。接着,将自己投射至五年之后,并重复上述痛苦程序。想象这些失败在你的生命过程中将扩大到何种程度,并感受这些失败不断累积的压力。你对自己说些什么呢?你对自己的感觉如何?你变得更坚强或虚弱,更能控制或更失控?回想自己持有这种局限性信念所造成的结果。你看起来是否老态龙钟?你看起来是否精疲力竭?你看起来是否狼狈不堪?你在生命的每个领域内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你心爱的人将如何受你拖累?漫长的五年。让你感受的痛苦不断地强化,让你的身体随着痛苦而消沉。回想生活中每一层面所受的打击。接着,将痛苦投射至10年与20年之后,并重复上述程序。

附注:如果你诚心进行这种程序,这是一种痛苦不堪的经验。以特里(本书作者之一)来说,当他将痛苦投射至一年时,便有强烈的放弃行动。然而,如果痛苦足够强烈,人的心智将迫使你立即改变。尽你所能,让未来的痛苦尽可能生动。

4.将自己拉回到现在,活动一下筋骨,深深地吸几口气,运用你的身体让自己觉得精力充沛。彻底忘掉局限性的信念,专注于你希望采用的崭新信念。你的心智已经准备接受变化……让自己感觉期待的兴奋。以意义明确的词句表达新的信念,并想着:“如果我现在拥有这种信念,我的一生将因此截然不同。”

5.闭起双眼,设想自己现在已经改变信念,会有什么变化呢?想象自己得到的控制感与自信心。体会控制与自信的感觉,运用身体强化这些感觉。尽可能地深呼吸,设想自己现在已经拥有这种信念。接着,将自己投射至5年之后,并携带着这种信念五年来累积的成就。你觉得如何?是否更能控制自己的生命?是否更觉得精力充沛?是否觉得自己更有魅力?是否觉得更能贡献自己?是否更有自信?对生命是否更充满热情?这种积极的信念又将如何影响你的经济状况?你是否可以尝试以往不敢尝试的事物?这些改变将如何扩展到生命中的每个领域?你的人际关系是否将更圆满?感受相关的变化,让它们反映在生活的每一层面。秉持着这种信念,你对自己在这5年来的表现觉得如何?再往前移动5年,并重复上述程序。看看这10年来的变化!一切是否大不相同?体会生命层次所呈现的提升。现在,往前移20年,感受其中的生命变化与扩展!

6.观察这两种信念带来的结果,决定你选择何者。回到现在,感受新未来将产生的兴奋与无限的可能性。

7.坐下来,记录每种新信念将如何提升生命的意义。

上述程序是在你的潜意识中建立新的联想。它将所追求的积极改变,连接至快乐,而不是痛苦。

几乎所有局限性信念都可通过这种方法改变。至于效力的程度,则取决于你如何进行这种程序,如何让相关痛苦与快乐生动地呈现出来。我提出这种方法的动机,是希望你尝试并体会其中的潜能。我强烈建议你进行这个实验,研究安东尼·罗宾斯与其他人的著作,自己便能够进一步提升改变的能力,控制自己的生命。

关联设定

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刻,你的潜意识都不断地形成联想,将人、事、物连接至快乐与痛苦。本章所有的内容便是说明如何控制这个程序,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生活。我最近学习的一种方法尤其强而有力,它被称为关联设定(anchoring)。

关联设定是一种潜意识的心智程序,它将某种感觉刺激,连接至某种或某组情绪状况。这是什么意思?每当你处于相对强烈的情境中时,任何显著而重复的外在刺激都可以关联至你经验的情绪。如果这种关联足够强烈,每当这种外在刺激发生时,便可以实际引发所关联的情境。

外在的刺激可以由五种感官构成。例如,当你从车子的后视镜看到后方出现闪烁的警灯时,这会引发何种情绪?大多数人会觉得很懊恼,不论你当时是否做错了什么,因为你过去曾经在这种情况下被开罚单。

某首歌或许可以唤起你心中某种感觉或记忆。假定你与高中时代的异性知己,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曾经一起听一首“你们的歌”。现在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想起她(他),以及当时共享的欢乐或痛苦情绪。你的配偶或密友可能有某种特殊的小动作或说话语调,可以唤起亲密与温馨的感觉。当你闻到面包香味时,你可能会产生饥饿的感觉,即使你一个钟头以前才吃过午餐。

我先前曾经提到身体的仪式,它们便可以引发潜意识中设定的关联。你实际上可以设定关联,让它引发你希望的情境。如果你希望工作可以专注,你可以发展出一种“感官刺激设定关联”的联想,让它唤起你需要的情境。我再引用安东尼·罗宾斯提出的方法:

这基本上涉及两个步骤。首先,将自己投入某种希望关联的情境。其次,当处在这种情境的巅峰状态时,你必须不断提供某种特定的刺激。例如,当某人大笑的时候,处于一种特定的情境中——整个身体当时都完全配合这种情境。这个时候,如果你以某种特定方式扭他的耳朵,并发出数声特定的声音,稍后再提供相同的刺激(扭耳朵与声音),这个人又会开始大笑。 [5]

关联设定的四个基本要素是: [6]

1.情境的强烈程度——设定一个有效而持续的关联,你需要处于强烈的情境中,整个身体与心智都应该涉入这个情境。关联设定的强度与经验的情绪强度之间存在直接的正向关系。

2.设定的时机——引发情境的感官刺激(可以是声音、景象、触觉、味道或其综合)应该建立于情境的巅峰状态。

3.刺激的独特性——应该选择不寻常的刺激。如果你有摸下巴的习惯,便不宜作为设定关联的诱发因子,因为你可能无意中引发刺激,你的心智并不知道如何因应。在这种情况下,刺激的鲜明程度会稀释,关联设定也将无效。关联设定最理想的诱因应该由几种独特的感官知觉组合而成。

4.刺激的重复性——刺激必须可以重复。例如,如果关联设定是以某种语调说“我爱你”,你必须能以相同的语调说“在关联设定的程序中,通常必须重复数次才能成功,数次以后应该试探。我认识一位年轻人,当他与漂亮的年轻女孩对视时,总是没办法微笑。他并没有害羞的感觉,就是没办法微笑,于是,他开始进行关联设定。

一天,当一位非常迷人的女孩对他微笑时,他发觉自己也露出了微笑。因为他刚学习了关联设定的方法,并认为这是一个理想的机会。当时的感受正是他希望的感觉,而微笑正是他希望的反应,于是他触摸左耳垂上方的耳骨。现在,每当他以相同方式触摸左耳时,便会露出友善的微笑。

在改变心智时,我建议你采用关联设定作为辅助性的工具。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它直接以潜意识为对象。它可以根据你的需要管理你的情绪。在工作的时候,它可以协助你保持专注;在疲倦的时候,它可以让你精力充沛;在沮丧的时候,它可以让你兴奋;在演讲的时候,它可以让你觉得自信而热忱。

它为何有效?我实在不知道。在“小飞象”的故书中,一只大耳的小象认为,只要它特有“神奇的羽毛”便可以随意在天上飞翔。当然,羽毛实际上没有任何魔力,这只是一种心理的凭借而已。关联设定或许仅是另一种神奇的羽毛。然而,这又怎么样?它确实有效!

小结

截至目前,我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并给出解决之道:如何取得稳定性的能力,使你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行动。我明确问题的核心:理性与情绪之间的冲突。我讨论人类心智中的超级电脑,并说明成功的关键是:建立的目标能够受到协调而强烈的动机与决心所支持。

在本章中,我简略地谈及一些技巧,以获得所需要的动机与决心。所有观念都来自于阅读与学习,并思考人们(包括我个人在内)为何产生各种行为以及如何改变行为。然而,这方面的讨论受限于本书的宗旨与篇幅,只能概略地说明。在我讨论的范围之外,还有许多相关知识,建议你可以进一步去探索。本书提供的参考文献是一个相当好的起点。

我在观察自己与其他人的行为时,发现任何人都可以改变自己,只要他有改变的欲望。我认识一个人,她经常打电话给我,讨论她的个人问题。她的生活是由一些不同形式的同一错误构成的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我非常关心她,因为她具有无限的潜力。然而,当我观察她与周围的人们时,我发现一种共通的现象:追求悲惨的热情。

我当初无法相信这种现象,后来在一位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著述中发现相关解释,某些人会陷入自我毁灭的循环中,并在一种强烈的热情驱动下,不断地重复相同的错误。

这种程序环绕在一种有组织的微妙体系中:谬误的自尊。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几乎存在于我所认识的每一个人身上(包括我在内)。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将在一章中讨论这个问题。

[1] Anthony Robbins,Unlimited Power,New York;Ballantine Books,1987.

[2] 将观念具体化为心象的程序。——译者注

[3] Dr.Van K.Tharp,“The Psychology of Trading,”摘自《金融怪杰》(Market Wizards)。

[4] 莎士比亚的“马克白”(Macbeth)。

[5] Anthony Robbins,Unlimited Power(New York;Ballantine Books,1987),p.321.

[6] 同上,p.222—223.

第16章 克服谬误的自尊

自我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释放同时成长力量的工具。

——卡伦·霍妮(Dr.Karen Horney)

交易失败最重要的理由

在思考交易者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时,最令我困惑的是人们竟然具备如此可观的自欺能力。我不了解某些优秀的交易员为何会在交易中违反明显的交易法则。我也不了解某些交易员为何不断地重复相同的错误,而且永远无法从错误中学习。我更不了解某些明显不快乐而甚至悲惨的人,每天早晨起床,都必须再面临不快乐与悲惨的一天,却完全不尝试思考究竟出了什么差错,当然更别提改变了。

我知道这种现象的根源应该与自欺(selfdeception)和合理化的借口(rationalization)有关,但其严重程度却让我心惊肉跳。在探索这方面的问题时,我觉得有点无助。我几乎阅读心理学领域内的每一本书,试图了解这方面的问题。后来,我发现卡伦·霍妮的著作《神经症与人类的成长》(Neurosis and Human Growth)。 [1] 这本书让我深入了解人类的自欺行为,我有强烈的欲望将其中的内容与你分享。它不仅让我了解自欺的观念,更让我进一步了解我自己的某些动机,包括积极与消极的动机在内。

根据霍妮博士的说法,每个人天生都具备一组既定的潜力(given potentialities),而且我们有天生的欲望去实验它们。换言之,我们天生都具备真正的自我(real self),生命的宗旨便是通过自我发现(selfdiscovery)的程序,实现这个自我。然而,我们生存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中,所以“在内在呈现压力的期间……个人可能会与真正的自我产生疏离。于是,他会根据内在指示的严格系统用大部分精力来塑造自己,并让自己成为绝对的完美。他会塑造一种神格化的完美自我形象,并让自尊陶醉在他认为能够或应该达到的境界中。”

这种人为的观点成为一位暴君,驱使人们在心智上重建现实,符合他自身、他与世界之间以及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理想化形象。结果使谬误与逃避的系统不断膨胀,从而使人们越来越不能够辨识与接受现实。

我将要解释的问题非常微妙,必须分别讨论其中的基本概念,它们组成一个庞大的虚幻系统——谬误的自尊(false pride)——这种幻觉不时地困扰着交易者。霍妮博士在她的著述中详细地说明了谬误自尊的系统,本章仅提供我认为最相关的部分:理想化的自我形象(the idealized selfimage)、追求荣耀(the search for glory)、应该的暴君(the tyranny of the shoulds)以及神经性的自尊(neurotic pride)。在金融交易与社会中,这些概念都非常普遍,所以它们对自我认知(selfawareness)的了解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犹如先前的讨论,自我认知是个人任何改变与成长的第一步,对交易者来说更是如此。

我认为,在金融圈内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远胜过其他行业。我有明确的理由支持这种看法,当你交易的时候,法官的锤子每天都会敲在账册上。医生可以掩饰自己的错误而告诉患者的亲属,“我已经尽力了,但……”律师在结束辩护的前一天晚上,可以彻夜地喝酒,当输了官司的时候,他可以说服自己与客户,陪审团的立场不公正。然而,一位交易者无法欺骗任何人,也无法说服任何人。市场是最后的审判者,每天都会下达判决。所以,我认为,对一位成功的交易者、投机者或投资者来说,了解谬误的自尊系统究竟如何运作,绝对有其必要性。

你的邪恶孪生兄弟:理想化的自我形象

你可以将既定的潜力视为核心的自我,它是生命希望实现的对象。不幸地,许多人经常追求一组谬误的潜力,这是我们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所赖以防范痛苦的工具。我们发展出一种双重的自我,并使自己陷入内在的冲突中。一方面,核心的自我——我们的生命应该如何的一种标准——始终存在,我们自然希望实现真正的潜力。另一方面,我们却发展出一位“邪恶的孪生兄弟”试图凸显不切实际而理想化的潜力,破坏核心自我的成长。

通过想象力,这位邪恶的孪生兄弟建立一座堡垒,来防范我们感知充满敌意的现实。基于保护的缘故,“不知不觉地,想象力开始发挥作用,并创造出一个自我的理想化形象。在这个程序中,它让自己具备无限的权力与超凡的能力,它成为一位英雄、天才、情圣与神人。”

追求荣耀

根据前几章建立的心智模型,我们的行动是由潜意识中的价值观与信念驱动的。根据霍妮博士的见解,如果人们采用一种自我的理想化形象以防范基本的忧虑, [2] 则以模型来做合理的推论,人们会试图把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实际化。引用霍妮博士的说法:

……自我理想化不可避免地会演变为一种更广泛的欲望,我建议称它为追求荣耀。自我理想化始终保持中心的地位,其中的其他成分,永远都会呈现——虽然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程度的力量与认知——对完美与神经性野心的需求以及一种报复性胜利的需求。

完美的需要,这与大多数人都有关系。错误与痛苦是人生中必然的成分,这是最难以接受的事实之一。我要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难以接受?”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它违反了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如果我们自认为完美,那么我们应该不会犯错,也不会蒙受痛苦,我们应该能与任何人相处,我们应该可以说服每一个人,我们应该……

应该,应该,应该。完美的需要反映出一组僵化的“应该”与“禁忌”,它们是理想化自我形象的必要条件。前一章的例子曾经提及一位交易员,他采用全然不切实际的标准评估成功。这类人可能就是受到理想化自我形象的主导。

以交易员的身份来说,我有一个严重的弱点,它至少一部分是来自于完美的需要。在市场的主要转折过程中,我经常称自己为“完美主义者”。自从1971年以来,我仅错失两个主要的下跌行情,对于其他行情走势,我都能精确判定出转折点。然而,如果在误判转折点时,我总是非常不愿意进场顺势交易,这是相当严重的缺点。例如,在1990年7月底,我正等待卖空的机会,在我还没有建立头寸之前,伊拉克突然攻击科威特,这使我措手不及。

我看着价格一路挫跌,却无法迫使自己在下跌的过程中进场卖空。如果我采取行动,至少可以获得10%的利润,但我并没有这么做……一旦错失了高点,我总是担心在低点卖空。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1989年,我没有留意商品市场的某些发展,并因此错失了理想的买进或卖空机会,我对自己非常生气。作为交易者,我确实应该留意市场的发展,但作为人类与生意人,我当时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市场中。然而,我无法接受这个解释,并因为不是一位完美的交易者而对自己非常不满。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追求完美的需要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命。完美的需要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力量,我准备在“应该的暴君”一节中再做完整的讨论。

神经性的野心(neurotic ambition),追求外在成功的强制性欲望,即是追求荣耀的一个层面,这种特质在华尔街尤其普遍。这个现象并不令人惊讶,因为这类野心需要在竞争性的环境中受到滋润,而华尔街极具竞争性。

神经性的野心是试图证明与实现非凡的个人特质。一个缺乏真正自信心的人将追求较高的地位,以达到纳撒尼尔·布兰登所谓的虚假的自尊(pseudo selfesteem)。在神经上充满野心的人,相信自己是天才或无所不能,他们需要以外在的成就证明自己。这类人为了将理想化的自我实际化,他们必须追求“最佳”,并被认为“最佳”。

然而,由于追求的理想在本质上属于想象与不可能,因此一切势必徒劳无功。这些试图将理想化自我实际化的人,他们将永远无法停止追求。停止追求需要承认他们对自己与世界所持的观点有误。基于这个理由,神经上具有野心的人,其特点之一经常是才华横溢,他们追求的一切在性质上都属于强制性,而且永远无法真正体会个人的成就感。伊凡·伯斯基(Ivan Boeskey)便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以金钱,而不是自己的努力,购买成功,这并不完全是为了金钱,而是因为神经性的野心。

神经性的野心以及对成功与财富真正的需求,两者之间经常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个人的动机上,以及在目标实现时的情绪反应上。对神经上具有野心的人来说,生命不被视为一种程序,而是通往不可能未来的途径。行动仅是一种宣泄:“当他们获得更多的金钱、更崇高的地位、更大的权势时,他们也将会受到徒劳无益的冲击。他们不会因此觉得心灵的平静、内在的安全感或生活的乐趣。他们追求荣耀的幻影,却无法平息内在的沮丧。”

神经性的野心在华尔街尤其普遍,我并不是指大多数人都有追求外在成功的强制性神经欲望。然而,我相信金融圈内许多人(尤其是交易员)都有强烈的神经性野心成分。

“如果我富有,则我将很快乐。”每当我们的大脑中闪过这个念头时,那便是神经性野心在作祟。在这类信念的表面之下,蕴涵着谬误与理想化的信念,认为如果我们富有,便会或能够如何。精疲力竭也是神经性野心的症候,尤其是过去的成功交易者。追求荣耀的徒劳行为终究会使人精疲力竭。我们的欲望多寡来自于神经性的野心,这是自我认知的重点之一,它会破坏我们享受人生过程的能力。

就造成的伤害与痛苦来说,追求荣耀最严重的影响是对报复性胜利(vindictive triumph)的需求。这个成分在大多数人身上并不非常明显,但每个人多少都会沾染这种色彩。霍妮博士认为:

“报复性胜利的需求”可能和实现个人成就与成功有着密切关系,若是如此,主要的目标便是羞辱他人,或以自身的成功击败他人;或是取得权势与地位使他人受苦——通常都是以羞辱的方式表现。另一方面,由于追求超凡的境界仅是一种幻想而已,因此报复性胜利的需求在表现上便成为一种不可抵挡而无意识的行动,主要是挫败或凌驾他人。我称此为“报复性”,因为其动机来自于报复孩童时期所受的羞辱——这种冲动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受到强化。

在《华尔街》这部影片中,戈登·吉科(Gordon Gecko)的特性便充分反映报复性胜利的需求。吉科拥有庞大的财富与权势主要便是基于报复性胜利的需求。他并不是根据世俗标准而是以金钱的多寡来衡量成功与失败。他以操控市场的能力衡量成功,并在这个过程中伤害与控制相关的人。在这种冲动的驱使下,他将一位(在神经上)野心勃勃的年轻人纳为羽翼,吉科利用他摧毁任何妨碍理想化自我形象的敌人。

在进一步说明之前,我希望澄清一点,《华尔街》这部影片使我很生气,因为它从谬误的角度形容华尔街的运作方式。它暗示具有权势的人们,尤其是在购并活动中,大多都阴险狡猾而充满报复心理。《华尔街》确实有戈登·吉科这种人,但并不普遍;成功的人一般仰赖的是能力,而不是寄生的行为。我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听说,《华尔街》作者奥利弗·斯通(Oliver Stone)的父亲是一位股票经纪人。作者如此污蔑他父亲的职业相当有趣。或许报复性胜利的需求便是他的动机根源,谁知道?

虽然如此,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大企业内确实存在“政治性”的运作与“勾心斗角”的活动,吉科生动地反映出这些成分。另外,他也反映出一般人受到伤害时的报复心理。

报复性胜利的需求本质上是一种破坏性的冲动,它会伤害自己与周围的人,并经常以明目张胆的方式表现。例如,我曾与一位交易员共事,他最心爱的一本书便是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所著的《君王论》(The Prince),他每天都与这本书同枕共眠。我看着他利用同事之间的友谊与信赖,迫使同事遭到解雇。当我质疑他的道德观时,他回答,“如果你希望在这个世界上高人一等,你就必须这么做。”

我并不认为,“追求荣耀”在每个人身上都是非常重要的冲动;我也不认为,这个世界上充满这种无助的神经病患者。然而,我确实相信,几乎每个人身上多少都有追求荣耀的成分,并导致许多无谓的错误、失败与痛苦,尤其是证券交易者。可是,这些冲动都深深地隐藏在内心深处而难以认知,并且混杂在健康的动机中。所以,我们必须能够辨识来自于追求荣耀的动机。

强制与想象

就特质来说,来自于追求荣耀的动机与健康的动机有两点不同:一是强制性(compulsive)的特质;二是霍妮博士所谓的想象的特质(imaginative character)。

强制性的行为是指其动机来自于规避错误感知的痛苦。根据霍妮博士的说法:

我们称某种欲望为强制性,是指它不同于自然的(spontaneous)欲望。后者来自于真正的自我,前者由神经结构的内在需求决定。为了避免忧虑、被他人拒绝、罪恶感、冲突以及其他类似的痛苦感受,个人必须压抑真正的欲望、感受与利益,而遵照强制性欲望的指示。换言之,在规避某种危险时,自然与强制的差别,也就是“我希望”与“我必须”的差别。

这段评论完全符合我们在第14章与第15章所提的脑部模型。我们虽然具备意识上的意图,却经常受到内在动机的驱使,它们来自于潜意识中我们未认知的价值与反价值。在追求荣耀的过程中,我们被迫采取行动,并使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免于受损。所以,当我们受到追求荣耀的欲望驱使时,行为上将呈现出:不顾自身的最佳利益,采取强制性的行为,追求荣耀的强制性特质,可以使人“漠视真理,而不论该真理是否关系自身、他人或单纯的事实”。例如,我们在第13章曾经讨论交易员约翰,他认为债券价格“必须下跌”。实际上,他的意思是:“我的判断必须正确!”再举一个例子,对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关心“自己正确”的程度远超过事实的真相。

除了强制性以外,追求荣耀的想象力特质也颇值得重视。想象力(imagination)是一种美妙的能力。它使我们可以将自己投射至未来,在心智上可以重新整理现实中的对象,以设定目标使它们具有可行性。然而,如果我们的行为只是基于纯粹的想象,则想象力是一种破坏性的工具。

当愿望被视为权利时

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与追求荣耀都是想象力的产物,而且唯有不断地通过想象力的运作,才可以维系。以这种方式运用想象力,它将成为一种自欺与寻找合理化借口的工具。事实上,在追求荣耀的过程中,我们是生存在虚渺的幻境中。当易受骗的潜意识将虚渺的幻境视为现实时,愿望将转化为对现实的请求权利(wishes become claims on reality)。

前一章曾经提到,我们必须留意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尤其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我建议你防范某些问题,例如,“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不妨考虑这些问题的含义。

当你问“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时,这是否意味你有权利要求更多,这是老天爷或命运欠你的?当你问“他怎么可以这样对我”时,这是否意味着其他人应该自动地了解你,并提供你需要的一切,这是否意味着其他人必须迎合你的需要?当你问“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时,这是否意味现实世界并不符合世界应该有的定义?

我认为正是如此,所有的含义都显示,愿望已经被转化为对现实的请求权。这更反映出一种潜意识的信念,现实应该遵从你的需要,而不是你的需要应该回应现实、你的目标以及个人感受的事实。

所有被视为权利的欲望都具有一个特点,它们都被视为不受法则管辖的例外。它们就是不一样,它们是少数真正了解爱、正义、人性……的人特有的权利。就交易员来说,他们虽然了解交易准则的必要性,但其“卓绝的智慧”使他们得以不受限于交易准则。当行情出现不利走势时,他们会有强烈的不公平感。

将需求视为权利的人,不愿意承担失败的责任,也不愿意处理现实的问题,仅根据自身愿望判定真理与谬误、对与错、敌与友。这种与现实全然无关的愿望将成为评估一切的标准。

我在本章之初曾经说过,人们的自欺能力使我非常困惑。现在,对旁观者来说,我了解自欺深植于被视为权利的愿望中,换言之,存在于追求荣耀所驱动的想象力中,这些人几乎不能辨识真理与合理化借口之间的差异。霍妮博士认为:

神经性的请求权利……是以自身之外的世界为对象的:他尝试主张一种例外的权利,这是他特有的权利。他觉得自己有权利不受任何限制而生活在虚幻的世界中,他实际上认为自己可以超越一切。当他无法维系理想化的自我时,他所具备的权利使他可以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外在因素。

当你与这类人交谈时,不论你的见解多么合理与具有说服力,即使费尽口舌,他们就是听不进去你的话,因为经过扭曲的现实会过滤他们的感知与认知。

自欺并不是意识的抉择,它是在潜意识系统内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在心智中,它被视为真理而受到周全的保护,唯有现实当面挑战它时,人们才会觉得受到威胁。即使如此,他们还是会诉诸理想化的思考模式,例如,“我还没有达到那种层次,但总有一天,当我到达完美境界时,我就会得到应有的报酬。”

有一句俗语说,“你无法改变他人的见解,他们必须自己改变。”一般来说,唯有整个世界都在他们面前崩解,唯有他们已经毫无退路而只有向前时,人们才会考虑改变。我讨论这些内容是希望你不要陷入追求荣耀的恶性循环中,不要被逼到墙角而毫无退路。

身处绝境并不是改变的必要条件。从现在开始,观察我所提的症状。一切只要面对自己的问题,并承担责任。

犯错是金融交易的一部分。当现实直接向你挑战时,尽可能试问自己,你的什么行为将导致这一切;这不应该以自责的方式为之,而应该将它视为积极改变与成长的机会。

应该的暴君

根据截至目前的讨论,可以得出一条结论,自我的理想化与其引发的追求荣耀,将形成一种傲慢的自我偏执(arrogant egomaniac),若非是因为我仅简略讨论了追求完美的需求。假定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会建立超凡的自我形象,则在潜意识中,他们将“被迫”与这个形象共处,不论它如何不切实际:

他的心智保持着完美的形象,并在无意识中对自己说,“不论你实际上是多么丑陋的生物,你应该如此,理想化的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你应该容忍一切,应该了解一切,应该与每一个人融洽共处,应该具有生产力……因为它们都属于无情的应该,所以我称为‘应该的暴君’。”

在需求完美的表面之下,基本上是一种不满意与缺乏自我价值(selfesteem)的感觉。追求完美仅是一种盾牌,以防范心智认知上的不满意。这些人只要保持着完美的形象,并追求它,则他们便可以感受自身的价值,甚至表现出优越感。他们自认为是人类中的少数优秀分子,愿意做必要的牺牲而使“真正的”自我实际化。他们将别人的快乐都视为“肤浅”或“虚假”。唯有他们,以及少数“理想的女人”或“理想的男人”(这样理想的人是他们希望而不曾遇见的人),才理解这类荣耀。然而,最根本之处却是缺乏真实的自我价值感,而这种感觉会以不同的方式浮出表面。

在追求荣耀的所有动机中,我相信需求完美是最重要的,而它反映在应该的暴君中。真正而自我选择的价值观与目标被搁置一旁,他在潜意识中受到完美的需求所驱动,并采用一套内部指令的僵化系统,“它包括‘他’应该能够做、能够成为、能够感觉、能够知道以及不应该的禁忌。”

每个人都需要仰赖真正的价值与反价值系统,并以其作为行为的准则,但这与上述僵化系统之间通常都有明显的差异。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异,以辨识真正而有益的价值观与信念,以及追求完美所关联的应该或内部的指令。

第一,“应该”或内部的指令,并未考虑其可行性。人们相信他们应该同时是完美的交易者、完美的丈夫(妻子)、完美的父亲(母亲)、完美的音乐家与完美的运动选手。他们应该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身与他人的问题。

第二,“应该”并不考虑成就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交易者可能了解,他必须具备充分的市场知识才可以有效地交易,但他认为读一两本书便足够了。就如同任何技巧一样,一位优秀的交易者需要长期的学习,每天专心研究,但他会故意忽略这一事实。在这种情况下,交易者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而且无法通过学习来修正。他不会把失败归因于知识不足,而会归咎于某些外部因素。

第三,内部指令的运作“不理会自身的心灵条件——他当时所能感觉或满足的条件”。他绝对不应该感到受伤害,他绝对不应该感到愤怒,他绝对不应该缺乏工作的欲望……“他就是对自己下达绝对的指令,完全否决或漠视实际存在的缺失”。

第四,“应该”具有抽象的性质——它们缺乏道德理想所具备的真正与自然的特质。我的意思是,“应该”本身被视为目的,而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前一章曾经讨论人们对自己设定的局限性价值观与信念。你是否察觉到,在应该的暴君与局限性的联想之间存在着关联?再次,应该的暴君会反映在你对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中。

如果你对自己说“我必须”,那么你已经把行为的动机,从自身的宗旨与目的中转移到外部因素,结果你体验的并不是你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对自己说“我必须能够”,那么你已经剥夺自己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因为你会忙着责怪自己的错误,而无法从客观与积极的角度来观察自己所犯的错误。

追求完美的人,试图把自身与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内部的指令视为一体:

在意识或潜意识中,(他试图)以自己的标准为豪。他不会质疑它们的有效性,并尝试通过某种方法将它们实际化,他可能试图以实际行为实现它们。他应该是每个人推崇的对象;他对每一件事的知识都应该优于其他人;他绝不应该犯错;他尝试的每一件事绝不应该失败……而且,在他的心智中,他确实自认为符合这些超级标准。他的傲慢甚至不考虑犯错的可能性,万一发生错误,他可以归咎于外部因素。他专断设定的正确性是如此僵化,所以他的心智根本不可能犯错。

在一组特定的“应该”驱使下,通过遵循“应该”追求完美,他们必须严重地逃避现实。这些人要求赞美、尊敬与盲目的服从。他们可能非常慷慨而迷人,尤其是对愿意赞美他们的新来者。他们试图征服异性、影响周围的朋友、搜集奇珍异品……

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是什么”与“他们应该是什么”,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然而,不论如何尝试,他们永远都必须面对一个潜在的事实:他们的“应该”实际上无法实现。

由于追求完美的需求如此强烈,他们经常希望掌握有形的成就与能力。我不希望指名道姓,但我认识几位这种类型的交易员。毫无例外,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都有一定的水平,非常慷慨地分享他们的知识,个性迷人而愿意与人谈论。然而,同样毫无例外,在某些他们认为重要的领域内,他们拒绝辩论与质疑。

一般来说,当行情出现不利走势时,他们都会责怪市场中每个人的“愚蠢”。他们的借口经常是:“我的反应较市场快了一步”。在极少数情况下,他们也会承认错误,但他们的犯错理由仅对自己有说服力。我发觉他们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固执己见,不但交易上如此,对经济、政治、人际关系或其他一切也都是如此。

我相信他们的固执可以反映潜意识中抗拒健康的学习与成长程序的程度。因为他们主要专注于自我的荣耀,超过某种程度的挑战将危及他们的幻想,所以便产生了固执。

将自身附着于想象而理想化的爱(love),以期解决本身的忧虑,这种情况又完全不同。追求完美的人会尽其所能遵循“应该”,而追求以“爱”作为解决之道的人,发觉自己完全无法符合内部指令。结果,他们认为如果可以达到理想的爱,那么将释放出内部的力量,并使他们得以符合内部指令的暴君。

我不想进一步讨论这方面的细节,这类人经常会以一种全然的认同,将自己附着在某人之上,后者通常是追求完美的人。他们成为依附者,不会质疑他们所依附的人。他们大多属于比较差劲的交易员,因为他们缺乏专注、自信心、独立判断的能力以及遵循交易准则的决心。

对于强调“自由”的人来说,他们会有抗拒内部指令的倾向:

由于自由(根据他的解释)非常重要,他对任何强制(coercion)都极其敏感。他可能以被动的方式来抗拒。于是,对于他感觉该做的每一件事,不论是阅读一本书还是与他的妻子交流,都会变为——在他的心目中——强制,并在意识或无意识中憎恶它们,使他觉得无精打采。如果他有所反应的话,都是在内部抗拒的冲动下进行的。

他也可能以积极的方式反抗应该。他可能试图将它抛诸脑后,或走向相反的极端,坚持在他高兴的时候做他高兴做的事。反抗可能非常强烈,这经常是一种绝望性的反抗。如果他不能成为虔诚、纯正与诚挚,便会彻底地变“坏”,说谎和冒犯他人。

不论你以什么形式反抗,追求这类“自由”绝对无法成为成功的交易者,因为只要提及“纪律”,便会有强制的感觉。另外,如果任何人以这种方式反抗,必然也不愿意拟定计划。

在我认识的这类交易员中,个性通常都很极端。某些时候,他们可以坚持交易准则而交易得相当顺利,接着便在一笔非常庞大的交易中,损失他们三周以来累积的获利。似乎当他们坚持交易准则而成功的时候,将迫使他们违反交易准则,并在抗拒的心理下抛弃获利。

应该的暴君不论以什么形式呈现,都蕴涵着可怕的力量。道德的强制性力量驱使暴君的子民们向前进,并由一个幻影指引:神经性的自尊。

真实的自尊/谬误的自尊

真正的自尊是一种成就感,它来自于自我实现过程中建立的价值。神经性的自尊(谬误的自尊)是一种虚幻的成就感,它来自于一种或数种内部指令。

神经性的自尊是人无法改变的根本原因,令人停留在悲惨的境地,而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也为他们提供继续向前的动力。人们试图以“应该”的成就取代真正的价值成就,便会产生谬误自尊的结果。这是一种特殊的感觉,它来自于理想化的自我与想象的潜能。

然而,核心的自我始终存在。它不断地提醒我们,追逐竹竿上绑着的红萝卜并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们希望达到生命中期待的结果,追求的价值与目标必须反映真实的自我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我们需要学习倾听自我的声音,当它说:“这里出了差错”时,我们必须掌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如果你缺乏动机达到目标;如果你认为命运欠你某些特殊的待遇;如果你认为达到目标并没有意义;如果你觉得与自己之间产生疏离;如果你发觉我在本章中所讨论的某些情况适用你,则你必须在最基本的层次上挑战自我,并质疑自己最深层的动机。若是如此,你将发觉谬误的自尊系统在运作着。

你有能力克服谬误的自尊。最困难而首要的步骤是承认它的存在。挑战谬误的自尊,割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抛弃应该的暴君而根据真正的价值观行动,这会导致情绪上的痛苦。在追求荣耀的过程中,形成的信念与联想对你有至高的重要性,所以可能非常难以割舍。

1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面临危险的时候,他们的判断必须正确,否则便是死亡。相反,在金融交易中,错误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成分。谬误自尊所造成的不愿意承认错误,使大多数交易者无法成功。这种基本心理破坏他们遵循交易准则的能力。

不论身为交易者或个人,你都有所抉择。你可以让追求荣耀的情绪主导你的行为,并忽略事实;或者,你可以认定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长,学习将来自于错误。你势必会犯错——你有时候会获胜,有时候也会失败。当你犯错的时候,你需要分析错误,并因此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成长。这种程序将不断地增进你的技巧,并提升自我的价值。以一致性的态度练习将带来真正的自尊感,并从交易中获得稳定的利润。

务必记住,你在挑战谬误的自尊并舍弃所追求的荣耀时,其中不论涉及多么严重的痛苦,都是必要的经历,否则它们将剥夺你从真正的成长和成就中享有愉悦与宁静。运用本章与先前章节所提供的知识,你可以克服谬误的自尊,并发现真正的自尊是来自于既有潜能的实际化(actualizing yourgiven potentialities)。

[1] Dr.Karen Holly,Neurosis and Human Growth(New York,W.W.Norton&Company,Inc.,1950)。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章所引用的文字皆出自本书。

[2] 根据霍妮博士的说法,基本的忧虑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感觉,“在充满敌意的世界里,一种被孤立与无助的感觉”。

第17章 追寻个人的自由

我曾经说过,自由(freedom)不仅仅代表政治上的自由(liberty),它还代表一种根据自己的理想与期望过活的能力,这需要一种全然独立的经济条件,唯有赤裸裸地抢劫或自身的愚蠢才可能丧失的状况。事实上,它的含义不仅如此。它意味着你可以不受经济能力的限制,尽情地享受人生的欢乐。然而,当你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须担忧你自己与家人的生活时,更容易实现自由。

当我看着我的小女儿詹妮时,总是忍不住微笑。她身上散发出一种生命的热爱,这是很少人所具备的特质,我希望她一生都能维持这种气质。以12岁的年纪,她曾经写了一首诗,其中一段就反映出这种对生命热爱的韵味:

当美好的事物很少时,不要专注于邪恶,这个世界无须完美便能得到我的热爱。

艾恩·兰德也以较精致的手法表达了几乎相同的观点,“价值——而不是灾难——才是目标,首要的考虑因素是生命的动力”。詹妮的诗与兰德的评论都蕴涵着相同的精神:虽然人们与世界都不完美,痛苦与灾难确实存在,但它们并不是也不应该是生命的重点。

对许多人来说,灾难与痛苦是生命的重点。这并不是说他们会深入思考痛苦与灾难。某些人确实会如此,但一般都是情不自禁地专注于痛苦。他们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不是用来追求价值,而是用来避免痛苦。这使痛苦成为生命的重点。

你不能追求消极的东西。根据定义,如果避免痛苦成为生命的重点,积极的行动便会受到限制。如果你允许痛苦成为生命的主导力量,那将破坏自己的思考与成长的能力。你或许会躲入表面上很安全的沉闷生活中,或是追求荣耀,但两者都使你无法享受生命过程中原本存在的热情。

生命中原本充满风险。你的每一项行动、每一个抉择,其中都有错误与失败的可能。我对这一切的体会可能较深,因为我的生活必须以客观的方式控制市场的风险。如果你无法接受风险、失败与痛苦是交易程序的一部分,你便不应该从事交易,否则你将发生亏损,或交易将是一种悲惨的活动。

作为交易者,维持心智平衡最根本的条件是建立自己拥有信心的头寸,而且必须了解你的工作、思想与接受风险的意愿,但这些都可能不会带来回报。更重要的是,在失败时,你必须愿意继续,你必须愿意接受痛苦,因为诚实与成长经常都伴随着它。

生命中的每一个层面都是如此。

许多人经常喜欢使用“爱”这个字眼,这使我在使用它时觉得相当犹豫。然而,生命中的每一项行动都应该来自于爱,它的要义是自我的施舍(giving of yourself)。让我说清楚一些,我并不是说无私或牺牲的施舍,也不是一种不期待回报的施舍(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而是在施舍中知道自己可能无法得到回报,并且在你没有得到回报时,你还能再度施舍。

我所谓的施舍是指贡献与给予。将自己贡献给世界,在交易中提供你的产品与服务,贡献你的成就、生产力、精力、思想与观念:所有这一切都将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丰富人的生命。

以这种方式施舍,你的回报将数以倍计——不论是以金钱衡量还是以经验的快乐来表示。这不是“给予与取得”,也不是“给予而你将得到”,而是“在交易中给予与取得”。

你可以运用你的心智施舍自己,让自己致力于学习与成长,并因此取得新的机会与经验。通过自己的行为与努力,你可以让自己拥有新的抉择与可行性。你可以让自己在市场上承担风险,并取得财务上的效益。你可以开放自己而施舍给他人,让人们了解真正的你,丢弃那个原本防范他人伤害或拒绝你的保护盾牌,你将因此获得特殊的友谊回报以及反映你灵魂的真正知己。

开放自己而承受生命的风险,这或许令人害怕,但实际上你别无选择。人生难免受苦。

你没有逃避风险的自由,你没有免于恐惧的自由,你没有逃避痛苦的自由,你也没有不承受失败可能性的自由。然而,你有自由接受这一切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且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

这并不是说风险、恐惧、痛苦与失败都不重要。本书的第一篇主要阐述如何控制市场的风险,并尽可能地掌握有利的胜算。在第二篇,我以相当的篇幅说明如何管理逃避痛苦的欲望,并有效地运用这种欲望。是的,它们都很重要,但问题是如何看待它们的重要性——它们的地位与综合。

追寻个人的自由并不是说你可以不计后果而随心所欲地做你想做的事。这并不是说生命可以免除痛苦、错误与失败。这也不是说“吞噬你的情绪”而假装它们不存在。

追寻个人的自由意味着能够全然地施舍给你自己、工作与他人。这也意味着能够建立真正的动机,控制自己的机能,例如,避免痛苦的需求与追求快乐的欲望,并指向相同的目标。然而,最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学习享受生命过程中的愉悦。

在你追求个人自由的过程中,我希望本书能够协助你。

祝你幸运,交易顺利!

下卷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