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交易者的心理架构
第31章 交易者的特质与个性
如何才能成为一位成功的交易者?经验?对市场的敏锐“感觉”?精通技术分析的技巧?虽然这一切都很重要,但即使拥有最高境界的专业技巧,这仍不够。作为一位真正成功的交易者——不论你如何界定“成功”的意义——你必须具备交易者所特有的心理架构:理想的特质、一定类型的个性以及特殊的思考方式。
真正的成功
如同大部分类似图书一样,本书处理的对象主要是市场,专注于认知的层面:我们心智所能知道与理解的一切。前面数章的内容都是讨论明确、理性与科学的观念:技术分析的技巧、经济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图表阐释的资料。这些工具并以敏锐的心智运用它们,这当然是成功交易者的必备条件。但是,真正的成功是针对个人整体而言的,这不仅需要优异的头脑,还需要个人特质的配合。
特质(character)是反映个人的道德伦理哲学。《韦氏字典》对特质所给出的定义是“个人特有的心智与伦理性质”。伦理是一组价值观,以指引个人的行为与抉择。你是否把你个人或家人的利益摆在最优先的地位,或你更关心其他人的福祉?你如何选择诚实与说谎、诚恳与虚伪、生产与空闲?你是否可以前后一致地判断何谓正确与错误、何谓正义与宽恕、何谓理性与情绪性的反复、何谓骄傲与谦卑?这些抉择过程或许仅是来自于直觉,而且很难解释,但它们完全仰赖你个人对伦理道德所持的观念——换言之,你的特质。
个性(personality)是指你如何行为,而不是指你相信什么。再次引用《韦氏字典》:“①……个人特有的一组特性;②个人在行为与情绪上的整体倾向;③个人特有的一组性质、态度或习惯;④他们的性情(disposition)”。
你是否具备成功交易者所需要的特质与个性?何谓健康的心理,它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人类是否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如果你希望追求快乐与成功的生活,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对艰难的金融交易生涯来说,它们更是关键性的问题。
金融交易为何如此困难?因为你不能说谎、逃避、佯装或为失败找寻合理的借口。在交易的生涯里,事实就是事实。以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来表示,A就是A!如果你是一位律师,当你败诉时,你可以找寻借口:“陪审团不公正。”如果你是一位医生,当病人过世时,你可以说道:“我已经尽一切所能,但这是老天爷的旨意。”在这两种情况下,你仍能获得报酬。然而,对一位交易者来说,在计算期间结束时——不论这是一天、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业绩报告”上显示的必然是盈或亏。没有任何借口,因为金融交易的关键仅在于盈或亏。金融交易者不会因为失败而获得报酬。
艾恩·兰德对于交易者的原则有非常精辟的看法,包括以下这段评论:
交易者是“理性”人类之间所有关系的象征,也是人类尊严的道德象征。不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我们都是交易者,因为我们的生存仰赖的是价值而不是掠夺。一位交易者将以自己的力量赚取他的收入,他不会要求或给予非分之物。交易者不会对自己的失败要求偿付,也不会要求人们赞许他的错误。
这便是金融交易的要义所在。了解并接受它,或者离开这个行业。
神经质的交易者
当我们进入特质与个性的领域时,我们处理的对象是心理上的问题。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你的心理不健全,你不可能是成功的交易者。不健全的人(神经质(neurotic)的人)希望逃避现实,这在金融交易中并不可能,至少长期而言不可能。
在遭遇困难时,神经质的人不希望面对问题,他们会逃避。逃避的方式可能是酗酒、吸食毒品、暴饮暴食——任何可以让他们暂时麻醉的方法。在金融交易圈内,最经常出现的形式是赌博性的刺激。
神经质的交易者,他们的交易目的是获取“快感”。他们需要永远保持在深渊的边缘。他们在白天交易,晚上则赌棒球、篮球、足球、拳击……周末则赌马,甚至休假也是以赌博为中心。对他们来说,快感来自于赌博本身而不是结果。他们的心智永远放在下一场赌局、下一笔交易,或任何有关输赢的事物。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任何目标。我们在后文中将发现,这便是冲动性行为的基本心理,这与成功交易者的健全心理截然相反。
两种类型的个性
另一种相反的类型是卡伦·霍妮(Karen Horney)描述的“全心、没有虚假、在情绪上真诚、能够将自己投入感觉、工作与信念中”。这是很贴切的描述,我真心建议各位汲取她的思想,因为这些性质对生活的每一层面来说都很重要,不仅是交易而已,对于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关系来说尤其重要,如心爱的人、配偶、家庭成员、儿女与朋友。
一位成功的交易者在个性上有哪些特色?就外表来说,有两种极端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安静而保守,在聚会中通常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另一种是外向、行为招摇、充满嬉戏之心而与众不同,有时候甚至离经叛道。然而,就内在来说,这两种类型却非常相似。在大学的时候,他们对许多课外活动都很有兴趣,成绩的表现相当不一致——某些学科为A,某些学科为C。一般来说,他们并不会特别为人们所喜爱或讨厌,很容易适应新的人、事与环境。他们具有非常的决心,极度的个人主义,从来不要求他人的协助。他们或许会听取你的意见,阅读许多分析报告,但他们的决策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判断。他们对自己非常诚实,完全仰赖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当发生亏损时,他们或许会大声诅咒;当交易指令执行不当时,他们或许会大声怒骂,但这通常只是他们宣泄紧张情绪的途径。他们把所有的盈亏都视为自己的责任,绝对不会归咎于他人。最明显的特色在于情绪的控制,他们会强忍痛苦,即使在发生亏损时,他们也会强挤出笑容。大多数专业交易者只会谈论自己的亏损,而不会炫耀自己的获利。
不适合从事交易的人,他们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据此交易,一旦发生亏损,便把责任归咎于他人。这类交易者永远不会为自己的决策负责,对于任何亏损都会寻找一些合理的借口,或是责怪运气。他们将永远试图与别人比较,充满嫉妒之心,不会从错误中学习和改进。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是拒绝自己有犯错的可能!
我认识一位交易员,姑且称他为约翰,有一次,他坐在酒吧与他的朋友保罗闲聊着。
“保罗,”他问,“我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交易员?”
“你很棒,约翰,”保罗回答,“但称不上伟大。”
“你这是什么意思?上个月,我在34笔交易中获利32笔,只不过亏损几千美元而已。”
这便是寻找合理的借口。这也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它说明某些交易者为何不能成功——缺乏认赔的能力。
成功交易者的心理条件
所以,成功的交易者究竟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我列出一些我认为重要的心理条件,我并不做过多说明,因为它们的意义都很明显,但其代表的绝对不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这些单纯的字眼蕴涵着生活的真正原则。
一般来说,成功的交易者应具备以下特质:
判断力(judgment)。 正直(integrity)。
勇气(courage)。 忠诚(loyalty)。
自省(selfcriticism)。 自信(selftruthfulness)。
投入(commitment)。 获胜的决心(devotion to winning)。
荣誉感(honor)。 诚实(honesty)。
成功的交易者应具备以下个性:
纪律(discipline)。 热情(passion)。
专心(concentration)。 竞争(competition)。
耐心(patience)。 专注(intensity)。
敏锐(inspiration)。 客观(detachment)。
获胜的强烈欲望(supreme desire to win)。
完美主义A型个性(perfectionismtype A personality)。
成功交易者的态度(attitude)——感觉、行动与信念的整合——包括:
自尊(selfesteem)——感觉自己很棒、有能力、有价值。
乐观(optimism)——永不放弃,总是看见未来的积极面。
信心(trust)——具有胜任的感觉。
弹性(flexibility)——应变的能力。
毅力(perseverance)——不断地研究与学习。
赞赏(admiration)——认同别人的成功,不会嫉妒。
智识(intelligence)也是必要的——不仅是智商而已,还需要内在的了解。这包括:
清晰(clarity)——就目的而言。
智慧(wisdom)——以观察客观的关系。
想象力(imagination)——想象未来的可能发展。
创造力(creativity)——以建立投资组合。
明确(certainty)——以建立头寸。
这些素质不能在真空状态下来了解。思考“你应该做什么”的最佳方式是“了解你不应该做什么”。让我来描述一种冲动型的个性(impulsive personality)——这与成功交易者的个性与特质恰好相反。
冲动性的行为
以正常的思维与意图评判,冲动的人对事物的了解角度与行为方法,我们认为是有所残缺的。行为的方式有所残缺,这反映在缺乏控制上——行为反复,易于受到诱惑,无法克制而明知故犯。某人决定交易10份合约,结果却交易100份合约,然后说:“我就是这么做了——我也不晓得为什么”,这便是冲动性的行为。
冲动或反复的行为,其基本形式都相同:扭曲正常的欲望而表现出失控的行为。冲动的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他们仅是期待与希冀某些结果。他们没有长期的目标,仅有立即的冲动。他们的行为相当突兀而直接,没有计划,想法与行动之间所隔的时间非常短暂。这并不是说反应迅速在交易中是一种负面的特质。恰好相反,这是优秀交易者的必备条件,但差异在于采取行动当时的决心以及预先的基本规划。
缺乏计划的行为,其后果是:当失败发生时,整体程序将失去功能,而且无法从失败中有效汲取教训。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冲动的人缺乏一致性的标准判断哪种方法有效,而哪种方法无效。他们不了解自己为何失败,他们不能像成功的交易者那样把失败的计划视为一种有益的机会,因为这可以在未来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缺乏计划仅是问题的一部分。冲动的人也缺乏思考的方法。一般人会通过评估、分析、研究,而形成一种初步的看法,但冲动的人只会猜测,心存侥幸,不愿意深入思考。他们缺乏耐心、专注、反省与抽象的能力。他们的判断经常相当离谱,但“不佳的判断”并不是因为智识的缘故,而是来自于个性与特质。
对原则的坚持来说也是一个问题。以一位具有特质的人来说,他不愿意违背某些道德原则。特质意味着你的生活是根据某些重要的原则进行的,即使他人并不了解这些无形的原则,甚至这些原则的价值主要在于长期。冲动的人为了渴求立即的满足,他们必须放弃原则。对他们来说,这些道德原则仅是一种障碍。对他们来说,生命仅是一系列的诱惑。这些诱惑看起来始终像是机会,但最后却导致失望、挫折、焦虑与沮丧,而这又将造成各种神经质与自我毁灭的行为。如果任何人质疑他们,他们的回答将是:“我无法克制”。在某一层面上,他们的说法绝对正确:你确实无法克制你不希望克制的行为。
更糟的是,冲动的人在生活上也缺乏平衡。他们对外在世界没有兴趣,他们除了追求立即的满足以外,便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并不十分关心家庭、朋友与社会。他们也不期待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于文化、知识与政治的议题也都没有兴趣。所以,当他们的工作开始分崩离析时(通常都会如此),他们的生活将没有任何寄托。
小结
从事金融交易,你必须彻底了解自己。为了在交易与生活中取得胜利,你必须了解自己如何思考、自己相信什么以及你对生命的看法。很少有人了解或认知交易的微妙之处。在其他行业中,你可以混日子,但在交易中,如果你也这样的话,你可能会立即被摧毁。最悲哀之处是:大多数人并不理解他们为何失败。
后记 财富的道德观
本书的宗旨是试图阐明金融市场的现实与真理。就这方面来说,最适当的方式是辛勤地研究,客观地分析,并观察历史的发展。在本书结束之前,我希望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它们来自于我尝试了解市场与经济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经济循环的起伏来推动文明进步。
这是一种政治的演讲。它实际上是一种追求自由的过程,以挣脱各种假借善意之名而表现的控制力量。控制的理由是为了国家、贫困者、饥饿者、共同的利益、利他主义或人类无穷欲望中的任何需求。然而,归根结底,这只是国家统治者控制人民的欲望。
在有关金融交易的书中,这是你很少接触的一个主题,但它实际上非常重要,因为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极不寻常的现象。在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出现于1776~1913年之间的137年期间,而终止于我们正式采纳第六修正法案(以累进税率课征所得税)与成立中央银行。以下说明该主题的一些基本资料,以及它们与作为交易者的你有何关联。
很少有人会注意其自身的心理架构。你的信念以及你持有这些信念的理由,它们将决定你的行为。你的信念体系将在不知不觉中,决定你如何交易与生活。看起来或许有些奇怪,你在潜意识上已经被灌输一种思想:“赚钱”是可以的,但你不应该赚取或保有太多。不论是新闻媒体、报纸杂志、电影、图书、教师、政治人物还是宗教领袖,都不断要求你牺牲个人的福利,并告诉你,协助他人才是正确的道德观。你可以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察觉这种现象。电影中富有者被描述为坏人,通常都是从事白领犯罪的生意人。虽然你因为电影明星、故事内容或演技而欣赏电影,但哲学上的主题却是“富有者”,以及自利(seltinterest)与牺牲的抉择。自利与牺牲是相互对立的道德观念,虽然两者并不相互排斥。然而,何者才是比较重要而恰当的观念呢?这是一个你必须处理的问题,因为你对金钱的看法将影响你的交易,而且交易的目的在于创造财富。创造的财富越多,你的工作表现便越理想。
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它将引导你的抉择与行为。就个人的层面来说,它决定你应该如何生活;就政治的层面来说,它决定社会应该如何运作。在过去,道德观主要是由宗教提供的,它反映在“十诫”之中。可是,道德观并不受到独占的操控。自从18世纪初期以来,国家已经取代上帝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道德观是由公共利益来界定的,换言之,全民的幸福或普遍的牺牲精神。“自利”的观念几乎从来都不受重视。
18世纪以来,大多数哲学家都很轻视财富(或许是他们都是厌恶工作的知识分子,因此很贫穷)。据说马克思(Karl Marx)的母亲曾经说过:“如果卡尔能够停止谈论资本而实际去赚一点,那就好了。”当然,他有一位赞助者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恩格斯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制造商,他在资金上支持他的儿子与马克思。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与康德(Immanuel Kant)也是如此,前者是环保主义与福利国家的倡导者,后者则主张利他主义(altruism)的伦理学说。
还有少数哲学家与知识分子主张,创造财富不仅可以接受,而且还是“良好的行为”。最著名的两位人物是亚当·斯密与约翰·洛克(John Locke)。美国宪法中许多观念都是出自他们两位的主张。杰斐逊便在《独立宣言》中引用约翰·洛克的评论。
谁对?谁错?财富是善还是恶?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必须以现实为起点,或一般的情况究竟如何?换言之,相对于这些学者与理论家的“愿望与理想”,一般人的看法又如何?
人类都痛恨贫穷。我们通过工作来避免贫穷,以及它所带来的不安全感。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避免贫穷而追求富裕。对一般人来说,是否应该停留在贫穷中,这并不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避免贫穷的方法有:①福利(你欠我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食物、医疗保健、住屋、衣服以及有线电视——这是我不需工作便应该拥有的东西,因为我是人类);②以偷窃或其他不合法的方式取得;③继承;④辛勤的工作,这也是一般的方法。
辛勤的工作并不能保证成功,但它通常代表一种最低的安全感。所有人都偏爱富裕而厌恶贫穷,虽然一些伪君子们会提出相反的论调。例如,国会议员将他们自己的薪水由1982年的60662美元调升为1992年的13万美元,调升的幅度为141.3%,而同期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仅上升41.9%……可是,国会议员仍然主张里根的政策仅是造福富人。
追求财富是一种普遍、经常、重要、完全、美妙的欲望。大多数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或以上(不计往返工作地点所花费的时间),以赚取金钱来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追求财富是男人的普遍欲望,并借此吸引女人。以往,女人希望嫁给成功的男人,以便安心地养育子女。目前,社会的形态已经发生改变,许多女人也有自己的事业,并在财务上协助家庭,但她们仍然偏爱有钱有势的男人,至少是经济条件不差的男人。
有些人主张利他主义,他们认为人应该超越对金钱的热爱,以追求更高的道德(牺牲)。对于这些人来说,我希望提出一个问题:你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这种道德?所有人的普遍标准是生命——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另外50亿人口,也不是其他动物或植物。
你的生存、价值、目标与生命,才是创造财富之所以为“善”的根本原因。你的生存与目标将决定你的抉择与行为,这才是你需要道德观的理由。满足无限陌生人的无穷需求与欲望,这是不可能赖以生存的道德观。唯一“合理”的道德观是对生命的相互尊重。某些宗教主张,死后的情况才是生命的目标。基督教宣称,有生之年的真正道德目标,是在天堂占有一席之地;某些基督教派系认为,为了顺利进入天堂,你必须保持贫穷、忍受痛苦,并为亚当偷食(知识之树的)苹果而赎罪。这并不是人类真正的生活方式,即使他是虔诚的教徒。人类的天性与实际的情况认为:“这是一套相当不错的理论,但我拒绝以它作为生活的准则,虽然我相信上帝。”
你的生活应该以持续生存为最高(主要)的价值原则。你不应该为了一些你不认识的人,或某些试图当选连任的政治人物,而在社会的祭坛上牺牲自己。艾恩·兰德在她的小说《生而为人》的前言中,曾经非常恰当地表达了这个观点,她试图从个人的角度来阐明这部小说的哲学主题——生命的最高价值。一位年轻的女孩被驱逐至西伯利亚,她知道有生之年再也不可能回来。她说道:“这是你的生命。你将它开始,感觉到它是如此珍稀和美妙,就像是神圣的宝藏。现在,一切都结束了,而这不会对任何人产生影响……”(摘自艾恩·兰德的《生而为人》)
艾恩·兰德的这段描述可以让你了解很多现象:某些人动不动就把你送去打一场你全然不知道目的的战争,把你缴的税金用在毫无目的的用途上。政治人物除了关心自己的生命以外,他们一点也不在意你的生命。你是否听过政治人物说道:“我相信我们应该设法结束这场漫延500年的波西米亚战争!我们必须派出军队,而我自愿第一个上前线!”没有,当然没有!在这段话中,“我们”是指你和我,而不是指他们!你是否听说政治人物们愿意放弃目前所拥有的一切与未来的收入,以协助“贫困者”?你是否听过他们说道:“以我为榜样?”绝对没有!他们要求你做出必要的牺牲,以协助那些没有名字、没有个性的“贫困者”或为“公共的福利”奉献,这只不过是为了他们自己的权力。为了当选连任,政治人物必须花费你的税金来买选票。
这个国家的创始者非常了解这种情况。莫里斯(Gouverneur Morris)是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他在1787年8月7日的演讲中说道:“把选票投给没有财产的人,然后富有者便会贿赂他们。”1993年的情况就是如此:一位政治人物在筹措竞选经费时,答应以税务的漏洞、拨款、资助金……作为回报。这些特殊利益集团微笑地同意了,于是,这位政治人物便可以雇用从事竞选宣传与民意调查的人员,并正式开始展开活动了!
那些辛勤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人,他们有资格享受自己的工作成果,难道不是很明显吗?政治人物凭借法律力量强取你的工作成果,并把它们转交给那些在竞选经费上贿赂他们的利益集团,公正的概念不应该如此界定。宪法中从来没有提到公正,这是政治人物的合理借口,以强取我们辛勤工作的收获,用来保障他们自身的连任、权力、门面、13万美元的薪水、未花费的竞选经费以及退休的福利。
根据这些事实,我们必须认定,通过自身工作与能力来创造财富,这是一种合理而公正的生活方式。美国的建国者将“上帝”之眼绘制在一元美钞的背后(金字塔的上方),根据《韦氏字典》的解释,这代表“以供未来必要之用的先见之明”。一个政治上自由的国家,其目的在于保护经济的自由与个人的财产,而不是基于个人的权力来重新分配财富。
宪法上的一些背景资料,或许可以让你更加了解美国建国者对“公正”的看法。宪法第一章第九节规定:“不可课征税金或其他直接税,除非所课征的税金是以人头计算的。”换言之,除非每人分摊相同的税金,否则不可课征直接税。非常有趣的是,在137年的期间内,这便是所谓的“公正”。
1913年,《第六修正法案》通过,它允许“根据任何来源的收入课税,不需要考虑各州的人口比例以课征直接税,也不需要考虑任何人头上的问题。”在该修正法案通过以后,对于年收入为5000美元的个人,“公正”的税率是0.4%。就目前来说,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这项收入相当于8万美元,根据1913年的税率,8万美元的收入仅需要缴纳320美元的税金。今天,就这个水平的收入来说,一般家庭所需缴纳的平均税金超过1.1万美元。各位可以发现,所谓的“公正”,其行情的变化远超过S&P期货,而且完全取决于政治人物推行的政策。
同时,自由丧失的程度随着一些思潮而逐渐加大:“政府的信念是缓慢的演变,而不是革命性的变化。”为了便于说明,看看克林顿总统的好友德里克·希勒(Derek Shearer),他现在总是谈论“经济民主”。希勒认为克林顿是“革新论者”,并说“克林顿相信激进的政府”。希勒被任命为美国商务部次长以主管经济事务,这难道不具有什么象征意义吗?或者,让我们来看看劳工部部长罗伯特·赖克(Robert Reich)的经典评论:“我们必须开始表扬集体性的专家领导。我们需要多赞美我们的团队,而少赞美激进的领导者与勇敢的天才们。”
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丹·罗斯滕利斯基(Dan Rostenkowski)是伊利诺伊州选出来的议员,他发表的一段评论最足以反映目前的政治心态:“对于那些过去10年享受富裕生活的人来说,我会尽一切所能追讨他们的财富。”我们不妨把这段话来比较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James Madison)的看法,他被称为“美国宪法之父”:“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那些获得繁荣所需要的各种不同机能。”所以,你可以发现,自从1913年以来,政府对道德与政治的信念已经不仅仅是一点点的变化了。
在合理的范围内,辛勤工作获得的财富应该受到尊重与赞美,难道父母不是如此教导我们的吗?然而,目前的政府“左派”分子却否认工作是一种道德。他们宣称,福利应该被接受,因为每个人都有权抚养儿女;如果一位母亲希望养育18个小孩,这是她的权利。若是如此,福利的对象为何仅局限为美国人呢?为何不是全世界的人呢?
政治人物的合理借口针对的是辛勤工作的结果——税金。他们认为,“你不可以赚取而保有太多,”因为这是贪婪。贪婪的概念实际上已经违背原则,因为它可以代表任何你希望它代表的事物。对饥饿的人来说,拥有两罐花生酱也可以被视为贪婪。事实上,就心理方面来说,贪婪仅是被用来攻击诚实而成功的人。例如,你从来不曾听说黑手党的首领是贪婪,人们仅将他视为罪犯。可是,一位犯罪的富有生意人则是贪婪,他并不是罪犯!这便是政治社会试图劝服你接受的牺牲,使你对自己的成功产生罪恶感。想一想下面的问题:以合法的手段赚取而保有财富,这为何是不道德?比尔·盖茨热爱他的工作,在37岁的时候仍不退休而继续赚取第7个10亿的财富,这是贪婪吗?从个人角度判定为不道德的事物,对整个社会来说也不可能为道德。政治“左派”分子批评并阻止人们追求财富,却以民众的名义尽一切所能扩张政府的权力,这显示的是真正的虚伪。当人们控制希冀或需要的物质之后,他们为何就变得邪恶了呢?如果一个人决定每星期工作80个小时,以便在高级餐厅吃饭,并驾着法拉利跑车,这究竟有什么错?为什么那些辛勤工作的富有者为不道德,而那些不事生产的人便为道德呢?
上述问题的答案无关乎逻辑与误解,而是在于意识形态与心理架构。就后者来说,这是对成功的憎恶,他们希望成为摧毁成功的力量,因为无法获得相同的成功使他们嫉妒。就前者来说,这是一种齐头式的平等概念,他们希望人们变成一种绝对不可能的情况——对工作与成功的欲望都相等。自由派民主主义的目标是利他主义的道德,其政策并不是照顾有所需要的人,而是对于任何听起来似乎是“善”的动机都必须牺牲,而且追求自利则是“恶”。
自利并不代表你必须牺牲他人的利益。它不代表你必须伤害他人,它也不代表你必须舍弃心爱的人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它更不代表你可以为了自身利益而剥削他人。它的真正含义是:你有权利为自己而生存,你没有义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因为任何理由而被奴役。艾恩·兰德(Ayn Rand)在所著的《哲学:谁需要它》一书中有精辟的评论:
利他主义的道德观是什么?利他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人类没有权利为了自己而生存,服务他人是生存的唯一目的,自我牺牲是最高的道德、德性与价值。
这并不是一种慈悲为怀的伦理哲学。它代表的是:当任何人需要你协助时,你有义务提供你的生命。然而,当你决定拿一美元钱给路旁流浪汉买杯咖啡时,这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问题在于:你是否有义务提供你拥有的每一美元钱,直至你也成为流浪汉为止?你的生命意义不应该因为他人的需求而受到奴役。如果你决定帮助某人,这很好,可是,这被称为慈善,而不是义务。
我之所以花费这么多篇幅来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你在潜意识中必须相信,赚钱是一种健康而正确的善行。在利他主义的影响下,美国人民蒙受相当的罪恶感,这足以使人们担心自己的成功。作为金融交易者,他们已经面对非常艰难的工作,如果你还怀疑这些行为的正确性,你几乎不可能成功。
另外,美国已经逐渐丧失其自由国家的本质。根据目前的自由衰退状况,你可能会失去交易的能力。偏高的税率、新的法案、政治上的变革,这一切都可能使金融交易无法再继续存在。金融交易的基础是建立在概念与观念之上。以下这些人的观念截然相反。他们的思想涵盖整个哲学发展史,但你仅能选择其中的一边为真理:
亚里士多德或柏拉图(Plato)。
圣托马斯·阿奎那(St.Thomas Aquinas)或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
约翰·洛克或卢梭。
亚当·斯密或卡尔·马克思。
托马斯·杰斐逊或列宁(Vladimir Lenin)。
兰德或康德。
若希望成为一位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须能自由地进行交易。为了进行交易,你必须了解并能在观念的战争中坚定自己的立场。另外,你必须感觉赚钱是一种完全合乎道德的行为,而赚多少钱是你个人的决定。最后,你必须相信,你的生命并不积欠社会什么,他人的生命也不积欠你什么。
我无法在一章的篇幅内充分说明财富的心理学与伦理学,但我希望可以引导你进行这方面的思考,并了解美国正朝哪个方向前进。
我们的社会体制最初属于资本主义,但1913年以来已经演变为一种混合的社会体制。社会的精英分子,政治人物、新闻从业者、教授与律师,他们是最初体制的最大受益者。然而,他们大多根据自己的动机与个人的表现而反对财富分配的道德观。我希望各位可以拥有最大的自由,并追求最大的财富。